凉州词张籍 凉州词张籍赏析

凉州词张籍 凉州词张籍赏析

凉州词张籍(凉州词张籍赏析)
说到张籍 , 可能很多人都是从朱庆馀的名作《近试上张籍水部》中所认识 。其实 , 张籍除了政治上是“张水部”、“张司业”外 , 他还是韩愈的大弟子 , 是唐代的一位杰出诗人 。中唐时期的新乐府运动 , 张籍便是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 。至于其乐府诗 , 则久负盛名 , 与王建并称“张王乐府” 。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凉州词》 , 便是张籍的代表作之一 。《凉州词》本为凉州(今武威市)一带的乐府歌曲 , 唐代诗人多根据此调作诗 , 描写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战事 。如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 ,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 春风不度玉门关” , 便是此类诗中的名作 。
当然 , 张籍这首《凉州词》也是一首名作 。不过与王之涣等人侧重咏边塞戍边之愁苦不同的是 , 这首诗更侧重于对守边将领长期失职的讽刺 。据史料记载 , 安史之乱后 , 吐蕃族占据了唐西北凉州等几十个州镇 , 从八世纪后期到九世纪中叶长达半个多世纪 。张籍便是根据这一现实 , 写下了这首诗痛骂守边将领 。
《凉州词》
凤林关里水东流 , 白草黄榆六十秋 。
边将皆承主恩泽 , 无人解道取凉州 。
首先 , 诗的前两句“凤林关里水东流 , 白草黄榆六十秋” , 张籍主要描写了边地荒芜萧瑟的景象 , 以及点出边城被吐蕃占领的时间之久 。它的意思是说 , 流经凤林关的河水向东流去 , 白草、黄榆树已经生长了六十年 。在安史之乱前 , 凤林关以西是唐朝同吐蕃的交界 , 而随着凤林关的失守 , 此地一片萧条 。
需要注重的一点是 , 这里的“六十秋” , 既不是虚写 , 也不算夸张 , 而是实写 。从公元762年 , 也就是唐代宗初年 , 四镇失陷开始 , 到诗人张籍于公元824年 , 也就是唐穆宗长庆四年 , 写这首诗时 , 已是六十年还未收复 。所以张籍为凉州失陷60年来的边地灾害 , 发出了深沉的感触、愤激的谴责之语 。
也就是这首诗的后两句“边将皆承主恩泽 , 无人解道取凉州” , 边城的将士都承受主上的恩惠赏赐 , 却没有人知道去夺回凉州 。言下之意 , 便是说守边将领肩负着朝廷的重命、享受着国家的厚禄、担负着人民的重望 , 然后六十年来 , 失地仍在吐蕃的铁蹄下 , 可见其根本原因就是守边将领的腐败无能 。
白居易《西凉伎》:“缘边空屯十万卒 , 饱食温衣闲过日 。遗民肠断在凉州 , 将卒相看无意收” , 包括元稹也曾在《西凉伎》中说:“一朝燕贼乱中国 , 河湟忽尽空遗丘 。连城边将但高会 , 每说此曲能不羞?”它们与张籍这首《凉州词》的共同点 , 便是都指出了凉州失陷未收的原因 , 就是守边将领的腐败无能 。
【凉州词张籍 凉州词张籍赏析】综观张籍的这首诗 , 寥寥数字 , 便再现了凉州失地荒芜萧瑟的情景 , 表达了诗人对边事的深切忧患 。正如《唐诗笺要》评论此诗“王翰、王之涣二作感喟出以悠扬 , 是浑然元气 。此则全以激昂之意发之 , 读之毛发为竖 , 令人自服” 。简朴来说 , 就是张籍这首诗唾骂的痛怏 。总的来说 , 张籍的这首诗 , 是一首写得义正辞严 , 酣畅淋漓的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