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在古代诗歌中的称谓 文房四宝指的是什么

文房四宝是指什么?
笔、墨、纸、砚统称为“文房四宝” 。古人认为万物皆有灵性 , 笔、墨、纸、砚亦然 。在使用之余 , 文人雅士还给它们取了人性化的名字(见韩愈《毛颖传》):

文房四宝在古代诗歌中的称谓 文房四宝指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
笔:中山人毛颖 。中山是古代诸侯国名 , 在今天的河北省定州一带 , 战国时为赵国所灭 。据王羲之《笔经》记载 , 汉朝时天下诸侯郡国争献兔毛笔以书写洛阳鸿都门上的匾额 , 结果只有赵国兔毛笔入选 。中山属赵 , 所以称毛颖为中山人 , 颖是指毛笔呈锥状的笔头 。另有人因宣城多产笔 , 也称之为宣城毛元锐 , 字文锋的 。

文房四宝在古代诗歌中的称谓 文房四宝指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
墨:绛人陈玄 。古时绛州在今天山西省新绛县 , 所产之墨较为有名 , 为朝廷贡品 , 而墨又以陈年、浓黑者为上品 , 故称之为绛人陈玄 。又:南唐时燕人李廷圭以松烟造墨 , 光泽可鉴最负盛名 , 后渡易水而居江南 , 故也有人称墨为燕人易玄光 , 字处晦的 。

文房四宝在古代诗歌中的称谓 文房四宝指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
纸:会稽褚知白 。古时会稽在现在的浙江绍兴 , 出产贡纸 。楮树之皮是造纸的上等原料 , 而褚与楮音同形近 , 故有人从人的姓氏中取“褚”为纸的姓氏 , 称之为会稽褚知白 。另外也有人因河南华阴多产纸 , 称褚知白为华阴人士 , 字守玄 。

文房四宝在古代诗歌中的称谓 文房四宝指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
砚:弘家陶泓 。隋唐时期 , 天下陶砚盛行 , 而其中又以虢州 , 即汉时弘家郡(今河南灵宝)所产最负盛名 , 砚中间下凹以存墨汁 , 故称之为弘家陶泓 。也有人称以石料所制之砚为石虚中 , 字守默(墨)的 。

文房四宝在古代诗歌中的称谓 文房四宝指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
古人不仅给笔、墨、纸、砚取了名字 , 而且还给它们封了官职 。笔:书写用品 , 因笔杆以竹管作成 , 使用时要饱蘸墨水 , 故封之为中书君、管城侯、墨曹都统、墨水郡王、毛椎刺史;墨:多以松烟制成 , 品质上乘的还要添加香料 , 故封之为松滋侯、黑松使者、玄香太守、毫州楮郡平章事;纸:性柔韧 , 可随意裁剪 , 且以洁白者为佳 , 故封纸为好畦(侍)侯、文馆书史、白州刺史、统领万字军略道中郞将;砚储墨之器 , 质地坚硬 , 帮封之为即墨侯、离石侯、铁面尚书、即墨军事长 。
唐代才女薛涛曾作诗《四友赞》:“磨润色先生之腹 , 濡藏锋都尉之头 , 引书煤而黯黯 , 入文亩而休休 。”诗中所歌咏的就是砚、笔、墨、纸 。笔墨纸砚被称为“文房四宝” , 自古至今 , 一直深受文人雅士和凡夫俗子的喜爱 。现就文房四宝在古代诗歌中的称谓分类归纳一下:
一、 笔
玉管 “今来承玉管 , 布字改银钩 。” (隋·薛道衡《初学记·咏苔纸》)翠管 “玉窗抛翠管 , 清袖掩银鸾 。” (唐·李远《观廉女真葬》)银管 “蜀王宫树雪初消 , 银管填青点点描 。” (元·袁桷《薛涛笺》)象管 “象管细轴映瑞锦 , 玉麟棐几铺云肪 。” (宋·米芾《寄薛郎中绍彭》)筠管 “窗里日光飞野马 , 案头筠管长蒲卢 。” (唐·韩偓《安贫》)斑管 “轻轻斑管书心事 , 细摺银笺写恨词 。” (元·白仁甫《阳春曲题情》)毫管 “云涛触风望 , 毫管和烟搦 。聊记梦中游 , 留之问禅客 。” (唐·陆龟蒙《纪梦游甘露寺》)寸管 “本经史而为词章 , 盍展长才与寸管 。” (清·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毫 “夜开金钥诏辞臣 , 对御抽毫草帝纶 。” (宋·王安石《题中书壁》)紫毫 “江南石上有老兔 , 吃竹饮泉生紫毫 。宣城工人采为笔 , 千万毛中选一毫 。” (唐·白居易《紫毫笔》)兔毫 “会得窥成绩 , 幽窗染兔毫 。” (唐·罗隐《寄虔州薛大人》)柔毫 “忆挈柔毫就石渠 , 春风花药袭襟裾 。” (清·姚鼐《过程雨门墓下作》)弱毫 “物新唯人旧 , 弱毫多所宜 。”(晋·陶渊明《答庞参军》)秋毫“转腕摧峰增崛崎 , 秋毫茧纸常相随 。”(唐·朱逵《怀素草书歌》)
寸毫“文兮乏寸毫 , 武也无尺铁 。平生所韬蓄 , 到死不开豁 。” (唐·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
霜毫 “霜毫掷罢倚天寒 , 任作淋漓淡墨看 。”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银毫 “揮灑銀毫 , 舊句他知道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
中山毫 “隐侯三玄士 , 赠我栗冈砚 。洒染中山毫 , 光映吴门练 。” (唐·李白《殷十一赠栗冈砚》)
玉兔毫 “锋芒妙夺金鸣距 , 纤利精分玉兔毫 。” (五代·齐己《寄黄晖处士》)
【文房四宝在古代诗歌中的称谓 文房四宝指的是什么】秋兔毫 “莫嫌文史不知武 , 要试饱霜秋兔毫 。” (宋·黄庭坚《刘晖叔洮河绿石砚》)
毫锥 “策目穿如札 , 毫锋锐若锥 。” (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毫颖 “试卷波澜入毫颖 , 莫教欧九识刘几 。” (金·周昂《送李天英下第》)翰 “亦曾戏篇章 , 挥翰疾蒿矢 。” (宋·王安石《送董伯懿归吉州》)
毫翰 “逸气假毫翰 , 清风在竹林 。” (唐·孟浩然《洗然弟竹亭》)柔翰 “弱冠弄柔翰 , 卓荦观群书 。” (西晋·左思《咏史》)弱翰 “岂无弱翰 , 才不克赡 。” (晋·陆云《答大将军祭酒顾令文》)寸翰 “骋我迳寸翰 , 流藻重华芳 。” (魏 ·曹植《薤露行》)毛颖 “陶泓面冷真堪唾 , 毛颖头尖漫费呵 。” (金·庞铸《冬夜直宿省中》)霜兔 “自矜霜兔健 , 安有鲁鱼乖 。” (元·倪瓒《画竹寄张天民》)栗尾 “书来乞诗要自写 , 为把栗尾书溪藤 。” (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
鸡距 “鸡距初含润 , 龙鳞不自韬 。” (宋·梅尧臣《九华隐士居陈生寄松管笔》)诸毛 “又论诸毛功 , 劈水看蛟螭 。” (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毛锥 “驿书驰报儿单于 , 直用毛锥惊杀汝 。” (宋·陆游《醉中作行草数纸》)退锋郎 “秃友退锋郎 , 功成鬓发伤 。” (清·陶谷《清异录·文用》)
二、 墨
玄圭 “急磨玄圭染霜纸 , 撼落花须浮砚水 。” (宋·杨万里《春兴》)玄玉 “玄玉初成敢轻用 , 万里豹囊曾入贡 。” (明·高启《赠卖墨陶叟》)玄珠 “万灶玄珠一唾轻 , 客卿新以玉泉名 。” (金·元好问《赋南中杨生玉泉墨》)陈玄 “赖石陈玄典籍传 , 肯教边腹擅便便 。” (宋·庄季裕《鸡肋篇》)乌丸 “秦郎百好居第一 , 乌丸如漆姿如石 。” (宋·陈师道《古墨行》)乌玉玦 “近者唐夫子 , 速致乌玉玦 。” (宋·苏轼《孙莘老寄墨》)
松烟 “往逢醉许在长安 , 蛮溪大砚磨松烟 。” (宋·黄庭坚《答王道济寺正观许道宁山水图》松液 “要与陶泓作佳传 , 老磨松液写《黄庭》” (元·宋无《端石砚》)松煤 “山中老僧忧石泐 , 印之以纸磨松煤” (宋·欧阳修《石篆》)松腴 “苍鼠奋须饮松腴 , 剡藤玉版开雪肌 。” (宋·苏轼《六观堂老人草书》)麝煤 “蜀纸麝煤添笔媚 , 越瓯犀液发茶香 。” (唐·韩偓《横塘》)珍煤 “贵价市珍煤 , 风前试寒泓 。” (宋·文同《谢杨侍读惠端溪紫石砚》)灶煤 “瓦池研灶煤 , 苇管书柿叶 。” (宋·苏轼《孙莘老寄墨》)书煤 “引书煤而黯黯 , 入文亩而休休 。” (唐·薛涛《四友赞》)黑蛟 “绿蚁滟樽芳酝热 , 黑蛟落纸草书颠 。” (宋·陆游《醉书山亭壁》)翠饼 “何以墨潘穿破褐 , 琅琅翠饼敲云笏 。” (宋·苏轼《赠潘谷》龙宾 “龙宾十二吾何用 , 不意龙文入吾手 。” (元·泰不华《桐花烟为吴国良赋》)
 三、 纸
楮 “若入富天巧 , 春色入毫楮 。” (宋·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楮生 “楮生毛颖贺得友 , 坐令几案增光辉 。” (元·许有壬《李惟中学士自西台侍御召入以未央宫瓦砚为祝》楮先生 “孤寂惟寻曲道士 , 一寒仍赖楮先生 。” (宋·陆游《日饮酒对梅花醉则拥纸衾熟睡》玉楮 “云母光笼玉楮温 , 得来原自剡溪濆 。” (元·陈端《以剡溪赠待诏》)
玉鸾纹 “吴笺新制玉鸾纹 , 冲雨殷勤寄荜门 。” (元·陈基《无题》)云肪 “象管细轴映瑞锦 , 玉麟棐几铺云肪 。” (宋·米芾《寄薛郎中绍彭》)云蓝 “道士有神传火枣 , 故人无字入云蓝 。” (宋·姜夔《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一)剡藤 “苍鼠奋须饮松腴 , 剡藤玉版开雪肌 。” (宋·苏轼《六观堂老人草书》)溪藤 “书来乞诗要自写 , 为把栗尾书溪藤 。” (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
剡溪藤 “我有剡溪藤一副 , 无人重写妙莲花 。” (清·金人瑞《题邵僧弥画》)麦光 “麦光铺几净无瑕 , 入夜青灯照眼花 。” (宋·苏轼《和人求笔迹》)笺 “宴分王母乐 , 诏授薛涛笺 。” (元·王逢《宫中行乐词》)
 四、砚
砚台 “夕阳照个新叶红 , 似要题诗落烟台 。” (唐·司空图《偶诗五首》其一)砚瓦 “玉龙笔架 , 铜雀砚瓦 , 金凤笺花 。” (元·乔吉《水仙子·廉香林南园即事》)砚田 “以文为业砚为田 。” ( 宋·戴复古《寄王溪林逢吉》)石田 “药里但随庭草积 , 学徒应供石田荒 。” (清·方文《病中寄邓柬之》)石友 “剡溪来楮生 , 歙穴会石友 。” (宋·王炎《题童寿卿博雅堂》)石泓 “晴窗影落石泓处 , 松煤浅染饱霜兔 。” (宋·黄庭坚《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寒泓 “贵价市珍煤 , 风前试寒泓 。” (宋·文同《谢杨侍读惠端溪紫石砚》)陶泓 “陶泓面冷真堪唾 , 毛颖头尖漫费呵 。” (金·庞铸《冬夜直宿省中》)龙尾 “君看龙尾岂石材 , 玉德金声寓于石 。” (宋·苏轼《龙尾砚歌》)墨海 “帝鸿墨海世不见 , 近爱端溪青紫砚 。” (宋·程俱《谢人惠砚》)黑白月 “萋萋兮雾毂石, , 宛宛兮黑白月 。” (宋·苏轼《龙尾石月砚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