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对农事,谷雨的气象要素特点

【下雪对农事,谷雨的气象要素特点】气温回升 , 谷雨农事忙 。谷雨时节气温回升 , 雨量多 , 空气湿度大 。谷雨时节 , 华南暖湿气团开始活跃起来 , 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逐渐回升 , 空气湿度也随之加大 。西风带的活动频繁 , 导致低气压和江淮气旋逐渐增多 。受其影响 , 南方的气温高达30冗以上 , 而且大部分地区的雨量开始增多 , 将会迎来每年的第一场大雨 , 降雨量30-50毫米 , 空气湿度大 , 这对水稻的栽插十分有利 。
有些地区降雨量不到30毫米 , 需要采取灌溉措施 , 减轻干旱的影响 。北方地区的桃花、杏花等花已开放 , 杨絮、柳絮四处飞扬 , 呈现出一片花香四溢、柳飞燕舞的美好景象 。气温虽然已经转暖 , 但是早、晚还是比较凉快 。西北高原山地仍处于旱季 , 降水量一般在5-20毫米 。
谷雨时节正是农村风风火火忙碌的时候 , 农民朋友们正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种着自己的“希望” 。北方地区的冬小麦正处在生长期 , 要特别注意防旱防湿 , 预防锈病、白粉病、麦蚜虫等病虫害 , 要拔除黑穗病株 , 同时要做好预防“倒春寒”和冰雹的准备工作 。种植玉米的农家已经开始耕地、施肥、播种 , 防止土蚕的侵害 。
有些地方开始种椬棉花 , 有些地方开始种黃豆、杂豆、土豆、花生、红薯、茄子等 。在管理田间的同时 , 农民也在加强猪、马、牛、猪、羊的饲养 , 希望六畜兴旺 。江南地区 , 人们正在忙着耕田、施肥、插秧、育苗 , 准备种水稻 。茶农们在忙着采收春茶、制茶 , 可谓是万里碧绿、千里飘香下雪对农事;蚕农们开始加强春蚕的词养与管理 。

下雪对农事,谷雨的气象要素特点

文章插图
九九艳阳天 , 春雷响、万物长1 。气温回升 , 土壤开始解冻 。惊蛰时节 , 春雷响动 , 气温迅猛回升 , 雨水增多 , 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 。此时地温也随之逐渐升高 , 土壤开始解冻 。经过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了 。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 , 以及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孵化 。
惊蛰时节 , 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装素裹的冬日景象外 , 其他地区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 桃花红、梨花白 , 黄莺鸣叫 , 春燕飞来 , 处处鸟语花香 。2 。春耕开始 , 农作物要及时浇水 , 施好花前肥 。惊蛰时节是春耕的开始 。华北地区冬小麦已经开始返青 , 急需返青浇水 。一旦缺水 , 就会减产 , 因此此时对冬小麦、豌豆等作物要及时浇水 。
此时因土壤仍处在冻融交替状态 , 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损失的重要措施 。江南小麦已经拔节 , 油菜也开始见花 , 对水、肥的要求逐渐多起来 , 应适时追肥 , 干旱少雨的地方适当浇水灌溉 , 雨水偏多的地方要做好防止湿害的工作 。俗谚说“麦沟理三交 , 赛如大粪浇”“要得菜籽收 , 就要勤理沟” , 表明做好清沟沥水工作的重要性 。
此时 , 华南地区应抓紧进行早稻播种 , 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 。随着气温回升 , 茶树也开始萌动 , 应进行修剪 , 并及时追施“催芽肥” , 促其多分枝、多发叶 , 提高茶叶产量 。桃、梨、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 。惊蛰时节 , 温暖适宜的气候条件既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 也促进了各种病虫害的增加 , 防治病虫害和春耕除草工作也刻不容缓 。
下雪对农事,谷雨的气象要素特点

文章插图
春天来了 , 开始春耕了1.北方顶凌耙地、送粪积肥 , 准备春耕 。立春时节 , 北方地区顶凌耙地、送粪积肥 , 并做好牲畜防疫工作 。在华北平原,则要积极做好春耕准备和兴修水利 。在西北地区 , 要为春小麦整地施肥 , 尤其是西北和内蒙古牧区仍要加强牲畜的防寒保暖 , 防御牧区白灾的发生 , 确保弱畜、幼畜的安全 。西南地区则要抓紧耕翻早稻秧田 , 做好选种、晒种工作以及夏收作物的田间管理工作 。2.南方紧抓“冷尾暖头” , 及时春耕播种 。南方地区则是“立春雨水到 , 早起晚睡觉” , 春耕春种要全面展开了 。南部早稻将陆续播种 , 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 抓住“冷尾暖头” , 及时下种;同时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烤烟、蔬菜等作物遭受霜冻或冰冻危害 , 并应注意加强经济林果及禽畜、水产养殖的防寒保暖工作 。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 , 要及时清沟理墒 , 确保沟渠畅通 , 避免作物发生溃害 。四川盆地应加强对小麦锈病等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积极预防春季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 。
早晚凉爽 , 农田急需蓄水、保墒1 。处暑时节白天热、早晚凉 。处暑时节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 。“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 , “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每年阳历8月23日前后 , 太阳黄经为150°时是处暑节气 。这个时期炎热的夏季已经基本到头了 , 暑气就要散尽了 。
处暑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 。节令到了处暑 , 气温进人了显著变化阶段 , 逐日下降 , 已不再是暑气逼人的酷热天气 。节令的这种变化 , 自然也在农事上有所反映 。前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参考价值的谚语 , 如“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三场雨 , 麻布扇子高搁起”“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等 , 就是对处暑时节气候变化的直接描述 。
但总的来说 , 处暑时节的明显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 , 昼夜温差大 , 降水少 , 空气湿度低 。2 。处暑禾田连夜变 , 雨水充沛是关键 。处暑时节 , 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因为很快就要进人秋收之际 , 因此适量的降水还是十分有必要的 。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日较差增大 , 昼暖夜凉的条件对农作物体内干物质的制造和积累十分有利 , 庄稼成熟较快 , 民间有“处暑禾田连夜变”之说 。
正处于幼穗分化阶段的单季晚稻来说 , 充沛的雨水又显得十分重要 , 遇干旱要及a寸灌溉 , 否则会导致穗小、空壳率高 。处暑前后 , 春红薯薯块膨大 , 夏红薯开始结薯 , 夏玉米抽穗、扬花 , 都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 , 此时受旱对产量影响十分严重 。从这点上说 , “处暑雨如金”一点也不夸张 。
处暑以后 , 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 , 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 , 降水逐渐减少 。特别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 , 应该尽快采取措施蓄水、保墒 , 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 , 进而延误冬季农作物的播种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