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术后醒了,带着烦躁不安的肢体语言,究竟是怎么回事?

又到了黑色的星期五 , 这天的手术室内格外忙碌 , 我最后一台耳鼻喉科的手术正在进行 , 时间已经到了晚上的8点钟……
患者术后醒了,带着烦躁不安的肢体语言,究竟是怎么回事?
文章图片
患者男性 , 52岁 , 身高175cm , 体重75kg , 体格健硕 ,
是个标准的北方汉子 , 平日里除了有抽烟饮酒的习惯外 , 再无其他不良嗜好 。 入院检查的结果也挑不出来任何问题 , 此次手术是要在全身麻醉下行“双侧鼻息肉切除术” 。 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 手术历时2h , 眼瞅着手术大夫用止血海绵填塞鼻腔 , 我的心里不免有点儿小激动了 , 这就意味着手术结束了啊 , 想着愉快的周末就要来临 , 不由得一阵窃喜 。 就在此时 , 意外的情况出现了……
患者醒了 , 带着烦躁不安的肢体语言 , 他醒了…… , 难道是不耐受气管内插管?考虑到患者的呼吸功能已经恢复 , 果断拔除了气管插管 , 可理想丰满 , 现实骨感 , 患者的躁动更加剧烈了 , 手术间内医护人员齐上阵 , 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 , 并极力对患者进行着安慰 , 一切都无济于事 。 很明显患者出现了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 ,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躁动呢?
苏醒期躁动EA(EmergenceAgitation):为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 , 表现为兴奋 , 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 , 如肢体的无意识动作、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妄想思维等 。 Dr.Eckenhoff在上世纪60年代首先描述了这种状态 , 将此状态称作麻醉后兴奋并认为是意识的分离状态 。 苏醒期躁动强调的是麻醉苏醒期 , 通常是拔管后1小时以内 , 是我们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 , 全麻苏醒期常见的并发症 , 严重时会对患者的生理功能、手术效果、术后恢复等产生不良影响 , 如若处理不当 , 后果严重 , 甚或危及患者的安全 。 苏醒期躁动一般是自限性 , 患者意识清晰后恢复正常 , 即患者离开手术室时已恢复正常 。
究其原因 , 无外乎三方:患者原因、外科原因和麻醉原因 。
患者术后醒了,带着烦躁不安的肢体语言,究竟是怎么回事?
文章图片
国内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学龄前儿童七氟醚苏醒恢复期谵妄躁动发生率为40%,而学龄儿童是11.5%;男性的发生率27.81% , 明显高于女性14.39%.
患者术后醒了,带着烦躁不安的肢体语言,究竟是怎么回事?
文章图片
患者术后醒了,带着烦躁不安的肢体语言,究竟是怎么回事?】对于重度躁动的患者 , 在保证供氧以及呼吸道通畅 ,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情况下 , 积极进行药物治疗 , 包括镇静药物、阿片类药物以及非甾体类等 。
咪达唑仑和丙泊酚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经典药物 , 但有报道称成年人使用咪达唑仑后增加苏醒期躁动和术后谵妄的风险;丙泊酚虽然有效 , 但效果仅能维持数十分钟 , 持续给予丙泊酚可能导致老年患者体内蓄积 , 抑制呼吸和循环 , 所以丙泊酚也不被作为首选;多中心大样本研究显示术后早期小剂量使用右美托咪定不影响呼吸循环 , 还可以降低老年患者的术后躁动和谵妄的发生 。
所幸的是 , 该患者在劝慰数分钟后 , 情绪逐渐稳定 , 可以配合医生进行指令性动作 ,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后送返病房 。 次日回访 , 患者对术后躁动一事全无记忆 。
【温馨提示】点个关注 , 这里有大量专业的医学科普 , 为您揭秘手术麻醉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