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治癌症,决策比手术重要”,他随身携带放大镜看片子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29日讯 “妇科医生看妇科影像要比普通的影像科医生厉害 , 骨科医生看骨骼的X光片要比普通的放射科医生厉害 , 甲乳外科医生看甲状腺乳腺超声要比普通的超声科医生厉害 。 ”5月29日19时30分 , 长江日报创刊73周年暨长江日报读者节活动之一——“医路星光”大型公益科普系列直播第八场开讲 。 湖北省乳腺甲状腺学会会长、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吴高松教授 , 在“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视频号等直播平台为网友带来一场精彩的健康科普 。
吴高松是湖北广济人 , 厚植家乡“广施普济”的大爱情怀 。 1984年 , 他来武汉读书 , 亲炙裘法祖教授“上医”的教诲 。 吴高松向长江日报记者回忆:裘教授在大课上说 , 先看病人 , 再看片子 , 最后看检验报告 , 是为上医;同时看片子和报告 , 是为中医;只看报告 , 提笔开药 , 是为下医 。
2002年之前 , 吴高松在陈孝平教授手下从事肝胆外科工作 。 吴高松观察到 , 陈教授对自己主刀的病人 , 都要在术前亲自看超声动态影像 , 每周甚至有固定的阅片时间 。 吴高松从事甲乳外科工作后 , 立即着手钻研甲状腺和乳腺的影像学诊断技术 。
2017年 , 吴高松调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 他要求自己的学生都必须掌握甲状腺乳腺彩色超声技术 。 他认为 , 医生有病人作为实证 , 这种闭环的反馈机制使得专科医生在阅片技巧上更容易得到提高 。
吴高松对自己的要求更高:每个经手的疑难病人 , 他都要用放大镜把超声或钼靶影像好好地照一照 。 “回声高低、毛刺、钙化、眼珠征……是癌症病人肯定跑不掉 , 不是癌症病人也冤枉不了 。 ”结合基因诊断技术 , 吴高松大幅提高了甲状腺癌、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 而这把昵称为“照妖镜”的普通老年放大镜被他随身携带 , 摸光了、磨旧了 , 展现着玉石一样的温润光辉 。
身为湖北省乳腺甲状腺学会会长 , 吴高松向全省同业发出“决策比手术重要”的号召 。 他说 , 对于一个外科病人来说 , 手术的重要性只占四分之一 , 决策的重要性要占四分之三 。 医生只有全面、深入地掌握病情 , 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
正确决策的导向是什么?吴高松进一步解释:“第一位的决策是‘是否手术’ 。 假如一位病人不需要手术 , 你手术做得再好也不应该 。 第二位的决策是‘手术范围’ , 能做小手术就不做大手术 。 ”
60分钟的直播一晃而过 , 面对热情的网友 , 吴高松表示 , 会针对大家的问题线下一一作答 , 再通过直播平台进行回复 。
5月30日19:30—20:30 , “医路星光”大型公益科普系列直播第九场《这双手 , 把孩子们拉出“无声世界”》 , 武汉儿童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夏忠芳将为大家科普儿童耳鼻咽喉医疗保健知识 。
(长江日报记者谢东星 陈馨 通讯员高翔 李晗)
【编辑:郑晓晓】
【医生|“治癌症,决策比手术重要”,他随身携带放大镜看片子】更多精彩内容 , 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