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鞅和商鞅是什么关系:卫鞅为何不被魏惠王重用?

卫鞅不被魏国重用卫鞅和商鞅是什么关系,主要责任不再公叔痤 。主要原因我认为有二:其一、魏惠王无识人用人之眼,更无用人使人之能;其二、卫鞅不看好魏国,已经谋求去其它国家一展所学!

卫鞅和商鞅是什么关系:卫鞅为何不被魏惠王重用?

文章插图

卫鞅和商鞅是什么关系:卫鞅为何不被魏惠王重用?

文章插图

卫鞅和商鞅是什么关系:卫鞅为何不被魏惠王重用?

文章插图

卫鞅和商鞅是什么关系:卫鞅为何不被魏惠王重用?

文章插图
公叔痤因为排挤吴起出走楚国,而保住魏国丞相高位;因妻子是魏武侯姐姐,而成为魏国宗亲;因拥立魏惠王继位,而成为三朝元老,高居丞相大位 。公叔痤就算有妒贤前例,也不至于在白首之年来阻止自己事实上的徒弟卫鞅主政魏国 。公叔痤就算平庸,但也是一代名臣,衷心为魏国谋划,真心举荐卫鞅,又说不用卫鞅则杀之!可见卫鞅不为魏国重用,责任不再公叔痤!
魏惠王是第三代魏君,继位后任用庞涓为将,奋二世之余烈,横行天下无阻,成就了魏国霸业 。但是魏惠王用人看出生,看传承,且妒贤 。庞涓是鬼谷子高徒,受其重用;孙膑也是鬼谷子高徒,但是齐国人,故被魏惠王迫害 。老而无断的魏惠王抛弃了中庶子卫鞅,因为卫鞅出身不高贵,且无名师!就算公叔痤极力推荐卫鞅,魏惠王不用也是枉然!李白如此有才,唐玄宗为何不用?
最后卫鞅也察觉到魏国庙堂的堕落腐化,作为法家名士是无法在魏国这样天下第一的强国上有大的作为 。同时也深知魏惠王不会铁心支持他变法,因此卫鞅听说了秦孝公的《求贤令》后,欣然前往秦国 。因为卫鞅知道贫弱的秦国大有可为,秦孝公这样的君主更值得追随!
【卫鞅和商鞅是什么关系:卫鞅为何不被魏惠王重用?】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不算复杂,主旨就是富国强兵、依法治国、改良社会风气,将整个国家打造成军事机器 。
卫鞅和商鞅是什么关系:卫鞅为何不被魏惠王重用?

文章插图

卫鞅和商鞅是什么关系:卫鞅为何不被魏惠王重用?

文章插图

卫鞅和商鞅是什么关系:卫鞅为何不被魏惠王重用?

文章插图

卫鞅和商鞅是什么关系:卫鞅为何不被魏惠王重用?

文章插图

卫鞅和商鞅是什么关系:卫鞅为何不被魏惠王重用?

文章插图
商鞅变法应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公元前356年的第一次变法 。
卫鞅和商鞅是什么关系:卫鞅为何不被魏惠王重用?

文章插图
这一年,商鞅拿出了魏国李悝变法的成果汇总《法经》,以此为依据打造一个以法度立国的大秦国,但商鞅有自己的性格,他新加入了连坐法,以沉重的酷刑惩罚违法者,这也是他自己悲剧的由来 。
经济上支持开荒,鼓励耕织劳动,有意打压和限制商业,对贵族做出了一定限制,以集中全国的劳动力生产粮食和布匹,这两样物资不仅是军事物资,也是保证社会稳定的必备条件 。
文化上独尊法家,取消了其他诸子百家在秦国存在的合法性 。这么说或许有些笼统,但秦国变法之所以能一直坚持下去,不像东方六国那样被后代国君摒弃,直接的原因就是统一了秦国上下的思想 。
军事上设立20级军功爵位制度,废除旧贵族世袭爵位,阻止国内的械斗,整合国家武力 。这是秦军强大起来的最重要一条,这种爵位制度类似今天的军衔制,起到了鼓励平民参军,通过军功改变命运的作用,这在当时均有革命性的意义,大大刺激了全国的战斗热情,与东方六国纸醉金迷的社会风气截然不同 。
(秦军的发型和服饰就是他的军衔)
第一次变法6年后,又开始了第二轮变法 。
首先,更加彻底的收回旧贵族的土地,第一次变法时还允许他们自给自足,这一次全部土地都被没收,而且分给了农民和奴隶,宣布他们的彻底解放,土地属于耕耘者所有,并允许用来买卖,有研究者拿出证据说,当时秦国允许前来投奔的流民10年不交税 。这种土地革命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而且起到吸引东方无地农民、增加秦国人口的作用,既可以增加兵源又能提高粮食产量 。
其次,改革税收制度,按人头收取赋税,这么做是为了快速收割土地私有的红利,与之配合的新政策还有新的户口制度和新的郡县行政结构,将全国分为31个县,原本分散的人口被聚集起来,一切都是为了方便管理,挖掘生产力和增强凝聚力 。
同时,商鞅精心治理了快10年的秦国已经很富裕了,秦孝公决定放弃秦献公时期打造的小城栎阳,迁都到位置更远离东部边境的咸阳,栎阳往东不远就是魏国占领的河西之地,而且魏国沿着洛水修筑了长城,这个长城在热播剧《大秦赋》中被蒙骜提到,符合历史事实 。
后世多认为孝公迁都是为了方便向函谷关以东发展,但笔者认为这就是一个帝王的高傲心性使然,如果是为了向东发展,栎阳就完全够用了,这个王城就是献公为了方便和魏国拼命建立的 。再退一步讲,当时函谷关、潼关地区都被魏国占领,谈和东出扩张呢?迁都咸阳更多的还是安全考虑 。
(秦国栎阳更靠近魏国的西河郡)
最后,商鞅二次变法又统一了度量衡、改革了旧的社会风气,以法律的形式要求儿子和父亲尽快分家,以增加户籍数量,提高生产力和赋税来源,这个举措和越王勾践规定女子到一定年龄必须出嫁的目的一样 。
二次变法最受伤的还是旧贵族,他们在失去了爵位之后,又彻底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可谓一穷二白了,不得不说这种做法过于激进了,也注定了商鞅的悲剧下场 。
笔者对商鞅的变法持谨慎态度,它不一定适合所有的诸侯国,这种迷信法统和武力的做法并不是长久之计,也为秦帝国二世而亡埋下了伏笔,后来汉帝国的成功说明,教化民众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文盲遍地的社会追求法治,显然有点想当然 。
那么商鞅变法是不是秦国强大起来的唯一因素呢?笔者认为,它只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秦国的强大始于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 。
(影视剧中的秦献公)
首先,秦国地处西戎,我们可以将其视为战斗民族,就算不变法,它的军队也有着不错的战斗力,最好的证据就是在公元前366年秦军在洛阳地区大败韩魏联军,拯救了即将灭国的周王室,此时秦国还没有商鞅 。
此外,还有公元前364年的石门之战、公元前362年的少梁之战,秦军都取得了对魏国战争的胜利,除了斩首10余万敌军,此时秦国并没有经过变法,它的军队就具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这和秦国尚武的民风有很大关系,也是秦国一统六国的真正基础 。
此外,秦国的变法并非从商鞅(卫鞅)入秦后开始,公元前359年商鞅才开始变法,但在此前的25年前,也就是公元前385年,秦献公登基后第二年,就开始一系列的变法,主导变法的总设计师不是别人,就是秦献公自己 。
献公先是废除人殉以增加人口,6年后秦献公又划出一些土地设立直属于自己管辖的县,此后又规范了商业和建立户籍制度,首次使用了连坐法,这些改革并未触及到旧贵族的利益(设立的县都在偏远地区),在不影响秦国稳定的前提下,秦国府库变得充实,兵丁数量激增,后来秦献公能聚集起50万大军向魏国复仇,不管是后勤还是兵源都没有出现问题,天下第一的魏军被打的接连惨败 。
掌握大权的秦献公进行了19年的励精图治,堪称秦国变法改革的第一人 。
那么秦献公为什么这么神呢?他既不是法家也不是儒家,却深得法家改革之道,后来的商鞅变法与秦献公的改革,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不是巧合,而是秦献公居住魏国30年的结果,这30年也是魏文侯变法的时间,秦献公长期在魏国居住,对李悝变法的那一套了如指掌,之后在秦国复制了一遍而已 。
可是,秦国的变法也不完全是从秦献公开始的,秦献公的太爷爷秦怀公就因为过于激烈的改革而被杀害,君权旁落的危机可想而知,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也出现了多次外戚、权臣和太后摄政的现象,但都幸运的被一系列有为之君化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