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句出处原文译文 民无信不立的意思


语句出处原文译文 民无信不立的意思

文章插图

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民无信不立
释义
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会垮掉
拼音
mín wú xìn bú lì
【语句出处原文译文 民无信不立的意思】出处
《论语 · 颜渊》
例句
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作者
孔子
创作年代
春秋
民无信不立编辑
汉语词语
民无信不立,意思是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会垮掉 。
目录
1语句出处原文译文
2引申含义3孔子名言4有关事例
立木取信烽火戏诸侯5诚信格言
语句出处
编辑
原文
这句话出自《论语 · 颜渊》,是孔子所言 。
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译文
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 。孔子说,“使粮食充足,使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执政者 。”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会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 。”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 。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这个国家就不能存在下去了 。”
可见,在孔子看来,得到百姓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 。
引申含义
编辑
也指的是人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从这句话还可以看出诚信的重要性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在这个世界上得到人们的信赖与支持,就必须以诚待人,以信交友,否则纵使你有过人的天赋,也会寸步难行 。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受到一些对自己学习也是对诚信的考验 。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就不可以在世界上立足,在社会上立足,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 。
孔子名言
编辑
语出《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此即孔子对子贡问政之答 。民信之与足食足兵为孔子治邦强国之政 。然可去兵去食,不可使民无信;民信则为本 。此也即与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身取义有相通这处 。后朱熹有曰:“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 。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 。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不失信于我也” 。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孔门名言 。语出《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此是孔子弟子有若答鲁哀公所问“年饥,用不足 。如之何”时所言 。也即是发挥孔子“政在使民富”(《说苑政理》)的儒家思想 。孔子认为,民富在于薄税敛“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同上) 。朱熹注为:“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贫 。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为人上者,所宜深念也 。”(《论语集注》)《荀子·富国》曰:“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 。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 。如是则上下俱富,多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 。”
一个人需要有一种精神,一个民族更需要有一种精神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光辉历史,孕育了无数闪耀着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光芒的不朽之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意识,为千古传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高风亮节,被世代景仰;“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子之情,令万众利赞,这是一笔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不竭的进步之源 。
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培养,既是全民族的神圣职责,也是青年一代的神圣职责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富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面对世界范围广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又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
鲁迅先生曾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自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青年学子们血气方刚,精力充沛,在昂扬向上的崇高民族精神熏陶下成长起来,又能化精神为力量,成为今后民族复兴大业的生力军 。在当今世界,每一国家都不可能闭目塞听,形形色色的思潮令人目不暇接,在这种情况下对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判别力、鉴赏力有待提高的中学生来讲,进行民族历史、民族特点、民族风格、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灵魂、民族气节等方面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中学时代的诚信教育更是对民族精神培养的关键内容 。
对于“诚信”的含义,中国的古至先贤曾有自己的诠释:〈礼记.乐记〉中曾有记载“著诚去伪,礼之经也”;老子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儒家学说则把“仁、义、礼、智、信”作为“立人”五德 。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有“人无信而不立”的说法,从商鞅辕门立木到曾子杀猪教子,“言必行,行必果”作为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塑造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
诚信,可从诠释为:诚实、诚恳、信用、信任 。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从信用取信于人;二是对他人要给予信任 。只有忠诚者实,诚恳待人,才会取得信任;只有讲信用,你才会有信誉 。民无信而不立 。做人,首先是要诚实 。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 。
是否诚实守信,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觉悟,反映了一个团体的信用程度,更重要的是它也影响到一个人的前途和发展 。一个表里不一、言而无信的人,可能蒙混乃至得势一时,但决不会长久,到头来还是让虚伪害了自己 。历史证明:不讲信誉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人,不讲信誉的民族是堕落的民族,不讲信誉的社会是混乱的社会,不讲信誉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 。
有关事例
编辑
立木取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
烽火戏诸侯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 。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 。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 。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 。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 。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 。
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诚信格言
编辑
民无信不立——孔子
解释: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这样的国家也就不能存在下去了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解释: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解释:说话不讲信用的人,做事不会有结果 。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墨子
解释:讲诚信的人,不论任何人都会于他结交!
小信诚则大信立 。——韩非子
解释:做小事情讲信用,就能够建立起很大的信用!
人背信则名不达 。——刘向
解释:人不守信用,说过的话做不到 。名誉,信誉,在别人眼里就一文不值 。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程颐
解释:人如果不讲忠诚,信义,那么他将无法在世界上立足!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晁说之
解释:一个人不讲信用,在社会上是不能立足的;一个人不讲诚信,也是走不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