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忽然心里很想一个人 为什么会想一个人

为什么忽然心里很想一个人 为什么会想一个人

忘不掉前任,是一场与过往回忆之间的心理角力 。
【为什么忽然心里很想一个人 为什么会想一个人】分手带来的负性思维,导致这个创伤性事件和随之而来的抑郁心态,在意识层面,一遍又一遍地回放 。
对于痛苦人们的典型反应是企图压制,尽快忘记,但是大量心理学上的研究已经证实,违反直觉去做那些自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并不是准确的做法,反而会使事实变得更糟糕 。
这是后抑制反弹效应(Post-inhibition rebound effect)在影响你 。
哈佛的心理学家丹尼尔·韦格纳教授(Dnaiel M. Wegner),是最早研究思维反弹效应的人 。
在他的实验中,一开始他要求被测试者在第一个五分钟内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指导他们努力抑制思维中的白熊形象,然后让他们用语言描绘脑海中所想,一旦想到白熊时就按铃 。
而在下一个五分钟内,要求被测试者想象一只白色的熊,无需抑制思维,也不用接受语言指导,同样地,描绘心中所想,并在想到白熊的时候按铃报告 。
结果,不断重复下来,第一个五分钟内按铃的次数,是第二个的两倍,结论也在后来被无数次验证 。
这个实验说明了,努力压抑思维,刻意想忘记某样东西,会导致思维的报复性回忆 。
丹尼尔·韦格纳教授通过这项实验,发现了“后抑制反弹效应”(Post-inhibition rebound effect),也就是我们说的思维的反弹 。
有时我们会觉得自己的思维跟自己似乎不是一个整体,明明想睡觉,但是思维却在乱窜,胡思乱想到凌晨;明明想忘记,思维却一直提醒自己那些想忘的记忆,主动抑制思维,却引起了反弹 。
1、这种反弹效应在碰到一些情绪性事件(emotionality)的时候更轻易发生
各种各样的感情是人们在长久的社会生活中最需要抑制的一种东西,这比想象一只白熊更轻易激发后抑制反弹效应 。
研究者们在一项实验当中,让被测试者写下自己生活中发生过的情绪性事件(比如考试考砸、被喜欢的人甩等等),和非情绪性事件(比如今天中午吃了什么,一件玩具等),然后用被测试者写下的事代替“一只白熊”,进行白熊实验,最后发现情绪性事件比非情绪性事件更加轻易引起思维的反弹 。
强烈的情绪性的内容,因为思维的抑制,而更快的回到了大脑的意识层面 。
产生大量负面情绪的事情,例如遭遇战役想要走出创伤性应激障碍的人,一闭上眼就感受到家庭暴力阴影的人,经历着失去至亲的痛苦的人,失恋后拼命想忘记前任的人……他们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为后抑制反弹效应所困扰 。
压抑感情对我们来说更难,因为情感中布满了情绪,你所忘不掉的并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包含着你对事物的情绪,尤其是痛苦,对于失恋的人来说,爱而不得的痛苦,比一时冲动的喜欢更难放手 。
2、越是压抑自己,反弹效应越强烈
为什么痛苦的思维,不能按照我们的初衷,规规矩矩地忘记某件事呢?为什么越是压抑,越要被反弹呢?
韦格纳教授认为这是一个“精神控制讽刺过程” 。
当你想要停止某个重复的思维时,你的意识是这样的:
先寻找其他的事物转移自己的注重力,然后大脑会无意识地检查你是否成功地转移了注重力,检查的过程意味着你在脑海中寻找那件被压抑的事,看看大脑是否还在想它 。
然后麻烦来了,任何你找到的与它相关的记忆,都会激发思维的重复,检查的继承,然后你就陷入了无法遗忘的怪圈 。
一遍遍让自己忘记想忘记的事,其实是一遍遍想起 。所以你越是压抑的那些东西,他们反而会以更加强势的姿态回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