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善佛法答疑14:如何在生活中修习慈悲和智慧?带录音。

本录音对一位同修的问题做了回复 。谈到一些很实用的学佛人日常修行理念 。
聆听录音请点击:





 录音大意:
老师,有段时间没跟您交流了 。自从您给我分析了八字,我都时不时拿出来,来对照自己所做却为是否顺自己的心,自己的心的选择是否正确,虽然去年还是吃了很多亏,更多还是来源于自己的纠结,不果断,或者说是智慧还不够 。今年感觉比去年豁然开朗多了,当然也每天审视自己是否比昨天进步,尤其您开设学佛讲座后,我的进步更明显,对朋友,客户能一如既往的慈悲,更多情况下是去审视自己是否智慧了?开始还是理解错了,总是苛求一个完美的办法能让任何人没有损失或者伤害 。现在开始释怀了 。近几天也是烦恼于,,,,,,,,之中,原本很想仔细跟您说说请教一下,但这两天一个人独处时间多了,静静思考了一下,找出自己执着的原因,突然觉得也没那么痛苦,我甚至觉得按目前的“修为”,今晚好好泡个脚,犒劳一下自己受损的神经,睡个好觉,明天就能马上恢复那个很“二”很乐观的自己 。
近来认识两个懂易经风水的朋友,说我和观音菩萨有缘 。去年说的时候不理解,最近结合您的讲座分享,怀玉老师的分享,心里觉得还挺乐的,起码我觉得我的偶像就是观音菩萨,这个学习的过程就很开心 。心里也期望能修得观音之相 。开年在东莞的观音古寺虔诚的上了香,不过很多“规矩”不懂[害羞],但我觉得自己去见观音菩萨的时候,是带着交流之心去的,我不希望她保佑我什么,赐予我什么,或者说赐予就赐予我管顺境逆境都能慈悲,智慧处理的一个指引,建议,甚至丢这句话“问问你自己的心”给我也不错 。
    不过,到底什么才是慈悲,什么才是智慧?还得多悟 。当然,老师您能开一个专题讲座更好
    老师,谢谢您!因为认识你,我现在是越来越难发脾气了,包括对孩子 。也越来越难有隔夜的焦虑了 。发自内心的淡定,开心[拥抱][拥抱][拥抱]
【千善佛法答疑14:如何在生活中修习慈悲和智慧?带录音。】



 
 
千善回复:
随喜您的进步,青州一别,疏忽数月,收到这番话,甚是欣慰 。作为朋友,最开心的是看到你的“释怀”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身就是智慧的增长,甚至可以算是一种开悟 。事实上,开悟并非是六祖坛经里说的那样:恍然大悟 。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慧能大师说出菩提本无树这样的话,不是一下子说出来的,而是有很多过程 。只不过中国人有神化古人的习惯,细节忽略不谈,显得六祖是个非凡之人,事实上,他和你一样是一点点领悟的 。这个过程难以语言描述,但是,释怀,是个比较接近的感受 。
其实上香的规矩,并没有什么规矩,古代印度,请佛和佛弟子,任何老师说法,事先扫扫地,点根香净化下空气,表示尊敬 。大家都围着听经舒服一些而已 。印度是热带,容易有异味 。这个后来就发展了很多规矩,到了中国的规矩,其实无非夹杂了一些对古代帝王的规矩吧 。我们的寺院都是按照皇宫盖的 。而佛陀当时大部分时间就在树底下坐着睡觉 。或者随便撘一个茅草棚而已 。事实上,很多我们目前的佛教沿习的规矩,在当时仅仅是实用而已 。没有任何所谓的表法的含义,这都是后人为了方便说加进去的 。如果有什么含义,那么唯一的含义就是真诚恭敬:既然请我尊敬的人来讲法,那么不管什么姿势和程序,我尽可能把场地弄得干净一些,能有些香味就更棒了 。这是我能拿出来的真诚和恭敬 。所以这一点不必介怀,也不必太计较,如果你去寺院,当地的法师说你姿势错了,你也不必争论,按他说的做,如果你去密宗的喇嘛庙,一个上师说你这个姿势错了,你也按他说的做 。就行了 。
慈悲在佛教里有个明确的定义:与乐为慈 。拔苦为悲 。就是说把快乐给别人就是慈,比如给小孩一块糖,他很开心 。去掉别人的痛苦就是悲,比如一个人很痛苦,安慰他一下,以体力经济帮助他从苦痛中脱离 。他病了,没钱,你给他看病了,他的病苦没了 。更侧重于去掉痛苦 。当然病刚好也谈不上多么快乐 。单纯的慈只说给快乐,不一定去掉痛苦 。比如群里发红包,文章打赏,这就是慈 。因为大家当时也不是多么苦,你做了,玩手机的抢了快乐,写文章的人感到快乐 。说到这里是感谢你经常打赏我的文章 。这个都是增加一些别人的快乐 。拔苦的含义不大 。而悲,则更多的侧重去掉痛苦 。生活中任何属于这两个范畴内都是慈悲,不一定讲到佛法 。
所谓智慧,我个人比较喜欢密宗的说法:以理安立:甚深和广大两个体性 。世俗当中无误取舍的广大智慧,以及胜义当中证悟空性的甚深智慧 。一方面就是在生活工作中知道取舍,知道进退 。一方面就是更多的体悟到空性,就是一切法毕竟无我 。事实上,很多时候我更鼓励大家去认真修学第一种智慧 。尤其是你作为一个企业家,尽管经历了失败在我眼中也算是企业家 。这个世界上太多的学佛者不具备第一种智慧,但是由于读了很多佛经,知道了很多佛语,听到了很多开示,就自以为自己具有了第二种智慧 。比如我们看了六祖惠能说“菩提本无树”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多多少少是看懂了的,其实我们可能完全不懂 。还是那句老生常谈:人必须先学会有力的拿起,才能学会轻轻放下 。这方面我个人做的可谓是远远不够,说到此处,很是汗颜 。
慈悲,智慧 。这四个字包含了佛教所有的内容,不是千善这样孤陋寡闻的人可以说清的,也许它更多的是用来做的,一边做,一边体验和总结,就像你上面说的 。可能终极一生,我们也难以做好,有什么关系呢?但是我很愿意和你一样,抱着一个“很二很开心的状态”去体验这个生命的过程,也相信我们的真诚会收到观音菩萨的加持,没错,我们不是祈求什么财富,祈求任何不努力就能得到的结果 。而是去交流,体味,感受和分享 。如果我们有所索取,那么我们索取一些指引:
让自己变成一个把慈悲和智慧这两个品德,勇敢地行动在众生中的人 。
 
最后祝福大家能有个,健康,快乐,健全,圆满的人生 。
 
 
 
专注人生成长方向的微信公众号的佛法分享宗旨是:
 
回归佛陀本怀 。
成长心态修行 。
临终往生极乐 。
 
我们始终在意:人的修行方向和修行结果 。
远离徒劳的戏论 。
 
 
远离神秘的坑洞和徒劳的戏论 。
 
我们清晰的认识到生命的短暂性,也知道我们的修行注定无法完美 。
最重要的是,我们知道修行者未来依然会犯错,我们只能在不断改正错误中曲折前进 。这就是回归到佛陀的本怀,这就是成长的心态 。成长意味着改变,改变意味着变得更好,以及夹杂着错误 。
佛说,修行法门有八万四千个 。而我们的生命只有几十年 。每天尝试一种法门的话,我们需要活230岁 。所以,我们更加在意人生成长方向的正确性,早日在众多法门中选择最简单和最容易获得结果的那一个 。也就是付出最少,获利最大的那个 。
如果阁下真正意识到生命的短暂:你会承认这是最接近真理的学佛态度 。
也是阁下关注本平台以及和朋友分享和讨论本平台内容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