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佛节 | 四月初八 恭迎佛祖释迦牟尼诞辰






    天上天下无如佛
    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
    一切无有如佛者
浴佛节

丁酉鸡年
四月初八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浴佛节,又称佛诞日、佛诞节等,为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诞辰 。是我们佛教很殊胜的一个日子,是 释迦如来为令后世学人能快速累积求证无上菩提的广大福德,故而施设此浴佛的方便法门,教导众生应该以此浴佛的功德来供养如来,当然这也是佛弟子们所应当修行的功德之一 。在《浴佛功德经》中 如来教导众生,于后世以灌沐佛像的方式来供养 如来,修集福德;由于 世尊降生人间之时,有二龙王以清净水从天而降灌浴悉达多太子身,后世佛弟子遂于每年4月8日佛陀诞生之日灌沐悉达多太子身像,以此忆念 如来的殊胜功德,及感念 如来示现人间教化众生的无边恩德 。由此浴佛的功德可以使众生现世受富贵、得安乐、无病延年;所求诸事,皆得顺遂;亲友眷属,都能得到安隐;永远不会生在八难之处,常得修学佛法,永离种种苦本;亦可不再生为女人之身,速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
浴佛起源
浴佛节又名佛诞节、龙华会,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起的佛教节日,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其中的浴佛、斋会、结缘、放生在过去广为流行 。据《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所记载,摩耶夫人怀胎临近产期之时,路经蓝毗尼园,行至无忧树下诞生了悉达多太子 。太子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惟我独尊”,大地为之震动,九龙吐水为之沐浴 。这一天适逢中国农历四月初八,即为佛诞日 。是日,各地佛教信徒均云集庙内,参加浴佛 。在佛殿上,供奉着太子佛像,四众弟子顺序用小铜勺盛满香汤浴灌太子佛 。在此前后还举行相关的法会,称为“浴佛节” 。
我国寺院浴佛,唐以前的仪制已难查考,唐代流行的仪制,由于会昌法难也已失传 。现存唐《浴像仪轨》(见《续藏》第二编第九套第四册)是唐慧琳为了改革我国传统四册浴佛仪制,根据古印“僧园每日浴像”,结合偈、赞等所写出的构想,因与我国流行的仪制意义不同,没有获得推广 。元代《敕修百丈清规·报本章》卷二的“佛降诞”条中,对浴佛仪制有了明确的规定并广为奉行,该条称:“至日(四月八日),库司严设花亭,中置佛降生像,于香汤盆内,安二小杓 。佛前敷陈供养毕,住持上堂祝香云:‘佛诞令辰,某寺住持……虔爇宝香,供养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上酬慈荫 。所冀法界众生,念念诸佛出现于世 。’次说法竟,……领众同到殿上,向佛排立足 。住持上香三拜…住持跪炉 。维那白佛云:‘一月在天,影涵众水;一佛出世,各坐一华 。白毫舒而三界明,甘露洒而四生润 。’宣疏毕,唱浴佛偈 。”(偈见如上《浴像功德经》)一面反复唱偈,一面让僧众浴佛,最后并以浴佛的功德回向于无上的佛果菩提 。明清两代的浴佛大抵遵行《敕修百丈清规》中的仪制,但亦有所删改,比如按照《敕修百丈清规》的规则,寺院在浴佛的当天,有煎“香汤”和造“黑饭”供众的习惯,而到明清时则渐不通行 。
浴佛功德
在《浴佛功德经》中,佛开示了众生在佛涅槃后,浴佛、供养、赞叹佛的殊胜功德利益,是能速得方便智慧神通,未来具足佛身庄严相好,成佛度众生无上利益 。经文说:“以种种香华,散布于其上 。以净妙香水,灌沐于像身 。上味诸饮食,尽持以供养 。赞叹如来德,无量难思议 。方便智神通,速至于彼岸 。获得金刚身,具三十二相 。八十随形好,济度诸群生 。”
浴佛还可成就十五种殊胜功德:
一者、常有惭愧 。
二者、发净信心 。
三者、其心质直 。
四者、亲近善友 。
五者、入无漏慧 。
六者、常见诸佛 。
七者、恒持正法 。
八者、能如说行 。
九者、随意当生净佛国土 。
十者、若生人中,大姓尊贵,人所敬奉,生欢喜心 。
十一者、生在人中,自然念佛 。
十二者、诸魔军众,不能损恼 。
十三者、能于末世,护持正法 。
十四者、十方诸佛之所加护 。
十五者、速得成就五分法身 。
了知释迦牟尼佛的弘法事业
释迦牟尼佛示现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后,为令众生解脱苦难,开示悟入佛知见故,以无量的善巧方便开始了49年的弘法事业,十方无量的诸佛、菩萨亦化现于娑婆世界,助兴佛教,救度众生 。其中熟知的有观音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弥勒菩萨等 。
三转法轮和五时说法都是对释迦牟尼佛49年说法内容或时间的划分 。
五时说法
1、华严时:佛成道后,于最初二十一天,上天为大菩萨说《华严经》,度大菩萨,是为华严时 。
2、阿含时:即在鹿野苑等处,于十二年中,说小乘阿含经,度声闻、缘觉乘人,是为阿含时 。
3、般若时:继阿含时后,度菩萨乘人,也为使小乘人回小向大,于二十二年间,说诸部般若经,讲大乘般若总相智和别相智,是为般若时 。
4、方等时:方等经即是大乘经典的总称,也叫方广经 。继般若时后,于八年中,说《维摩经》、《胜鬘经》等唯识系列的经典,讲大乘般若道种智和一切种智,是为方等时 。
5、法华涅槃时:再后八年,说《法华经》,会三乘于唯一佛乘;将入灭时,于一日一夜,说《涅槃经》,显佛地究竟涅槃之常、乐、我、净义,昭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是为法华涅槃时 。
三转法轮
和三会说法类似,表示释迦牟尼佛说法,有三个大的时期,所说佛法,有其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度化对象 。
【浴佛节 | 四月初八 恭迎佛祖释迦牟尼诞辰】1、初转法轮:也叫初会说法,以弘演声闻、缘觉所修的出离三界生死的解脱道为主,总名二乘菩提,所度部众为声闻部 。
2、二转法轮:也叫二会说法(二会也叫般若会),以弘演大乘般若中道、法界实相般若之总相智与别相智为主,所度部众为三贤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之菩萨众 。
3、三转法轮:也叫三会说法(第三会也叫方等会),以弘演大乘成佛之道为主,即是方广经所说诸地菩萨应修证之一切种智究竟了义妙法,乃是唯识增上慧学,所度部众为登地以上之菩萨 。
具足那些功德才可以被称之为“佛”!
如来十号具足,当我们了解如来十号的由来,就大略了知 佛的境界相了;由于大略了知 佛的境界相,终于知道诸大菩萨、诸大阿罗汉、辟支佛都无法测度如来,何况是凡夫未悟的众生?所以对 佛就有了殷重的恭敬心,这样的心行,念佛时就会使戒行清净,次第的转变 。
如来的十号是怎么来的?我们依《优婆塞戒经》开示的次第,一个一个来说明 。
第一个“无上尊” 。佛言:“如来从观不净,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庄严地至解脱地,胜于声闻辟支佛等,是故如来名无上尊 。”这是说如来祂从因地的时候,还没有见道的三大无量数劫之前,在凡夫地中为了求离欲,因此修不净观,再从最基本的不净观,往上进修种种法门,乃至最后阶位的无上正等正觉 。有这样次第的修行,从庄严地—也就是庄严佛菩提,从庄严佛菩提的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通达位、十地,一直到究竟解脱的如来地,在在处处所修的诸法都胜过声闻缘觉,所以如来叫作“无上尊” 。我们如果能够了知成佛的次第、内涵,与所修证的解脱内容以及佛菩提的境界相,念佛时一定会使戒行清净,就能够速证解脱果,所以应当念佛 。
佛陀的第二个名号是“如来” 。“如来世尊修空三昧、灭定三昧、四禅、慈悲观、十二因缘,皆悉为利诸众生故 。如来正觉发言无二,故名如来 。如往先佛从庄严地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如来 。”我们除了讲到前面“如来”的名号外,另外这个地方又说到“如来世尊修空三昧” 。三昧有很多种,我们前面已经稍微讲了,现在再简略地说一下 。二乘人他所亲证的三昧、空、无相、无作三三昧,是因为亲证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全都是无常、缘起性空,所以无我、无我所,十八界我悉皆无相;既然统统无相则无所得,无所得所以心中无愿、无求,无愿无求也就无作,这是声闻的空、无相、无作三昧,或者说是空、无相、无愿三昧,这是二乘圣人所证的三三昧 。可是大乘菩萨他要证二乘人所证的这个三三昧以外,大乘菩萨还要亲证另外一种三三昧,仍然是称为空、无相、无愿三昧,这就是要再亲证如来藏;亲证以后观察如来藏的真如体性,看如来藏的真如体性是离见闻觉知,于一切法皆无所得;无形无相所以是空,空故无所得就是空三昧,既然空无所得,所以于一切法当中无相,既然无相,还需要再起心求愿吗?无愿而求,自然就不会起任何的希望,这样当然也就无作了;从此以后凡有所作,都是为了利乐众生,不会为自己来计较,这就是大乘法中菩萨依心真如,而亲证的空、无相、无作三昧,这不是二乘人所能够知道的 。菩萨他的三三昧,要具足这两种三三昧,至于我们刚前面所说的四禅八定的三三昧,世间定的四禅八定也称为三三昧,但是这种三昧是通外道的,是讲禅定中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三昧,是属于世间定的三种三昧,通有漏法;从二乘俱解脱圣人的立场,从菩萨的立场来看,都有所不同,所以三昧不是只有少数几种 。菩萨要进修的种种三昧有非常多种,而诸佛如来所得的空三昧、灭尽定的三昧,是不同于二乘圣人;所以诸佛如来所证的四禅,也不同于二乘圣人,所证的慈与悲的三昧,更不是二乘圣人所了知的 。再来说诸佛如来祂所观的十二因缘,不是单只有十二因缘,而是从心真如来现观十二因缘的;也是基于十因缘来说十二因缘,由十因缘当中的“齐识而返”-第八识如来藏根本心的为根本因,来作为观行的起点,接着来看十二因缘 。所以这样的因缘观,是不同于声闻的因缘观 。但是佛祂不论是修三三昧,或者是修因缘观,祂都是依于利乐众生,所以祂必须要亲证的 。能这样修行而获得解脱智慧和佛菩提的智慧,都是究竟而没有人能够加以质疑的;所以如来正觉发言开示的时候,不会有前后不同的二法,而且永远前后都如一,只有深浅的差别,却不会有前后相冲突的 。又因为往昔从诸佛庄严地出生,从布施庄严、持戒庄严、忍辱庄严,以及精进、禅定、般若的庄严,加上方便善巧的庄严等等的庄严,所以这些庄严地,最后还要百劫修相好,专门修布施——有内财、外财、一切时、一切人、一切地皆施,这样具足了庄严,才能称为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诸佛如来才叫作“如来” 。当我们知道了佛的三三昧,当我们知道了佛的庄严,这样子来修念佛的时候,戒行自然就能够清净了 。
佛陀的第三种名是“阿罗汉”,也就是应供 。佛言:“具足获得微妙正法,名阿罗呵 。能受一切人天供养,名阿罗呵 。”佛陀的第三个名号叫作“阿罗汉” 。二乘圣人成为阿罗汉,而被称为人天应供,是因为他们能够出三界生死;阿罗汉的意思就是应供,因为一切诸天他不能出三界生死,而阿罗汉能出,所以人天都要供养他 。诸佛祂所获得的微妙正法,是超过阿罗汉的境界很多,所以当然祂能够受一切人、一切天的供养,所以诸佛也称为阿罗汉 。当我们念佛时候,知道 佛陀祂的证境、祂的名号的时候,我们当然心地也就会越来越清净 。像有人说:“佛就是阿罗汉,佛就等同于阿罗汉 。”,其实这样的说法,要了解同样是叫作阿罗汉,但是佛的证境和阿罗汉的证境是有非常大的差别;所以如果有人说:“佛等同于阿罗汉”,这样的说法是不恰当的 。佛的十个名号当中,佛也叫阿罗汉,是说 佛一样可有具有人天供养的这样的大福德,但并不表示 佛的证境是等同于阿罗汉 。
第四个名号是“正等觉”,正等觉就是“觉了二谛:世谛、真谛名三藐三佛陀 。”因为 佛具足了世俗谛以及真谛的了知 。所谓世俗谛就是在修行上,现观五阴的一一阴、十二处的一一处、十八界的一一界,都是无常、苦、空、无我,这是世俗法的究竟正理,所以称之为谛;这样现观而断我见,乃至进而断我执,这就叫作世俗谛的亲证 。诸佛如来如实觉察现观,究竟了知世俗谛,所以能够教导阿罗汉出三界生死 。诸佛所证的第二谛是真谛 。真谛就是说,有一个法是正真无二的,正真无二的法,就是一切诸法的实相,诸法的实相就是常住不可坏的 。一切诸法实相讲的就是心真如,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当然祂还有种种的名,当亲证了这个第八识的时候,那就是亲证真谛的入门了 。对 佛一切法根本的第八识究竟了知,对第八识一切种子能够具足现观、具足亲证,所以叫作具足真谛,这是在佛地才能够达到的境界 。所以依 佛具足了这二谛,所以称为“正等正觉” 。只有真实觉了二谛,而且能够透彻源底了,才能称为正等正觉;二乘极果的圣人只能觉了一谛,叫作世俗谛,所以他们不能称为正等正觉 。所有的大菩萨也都不敢自称是正等正觉,因为也没有人敢自称为佛,也没有人敢以佛地自居来统理大众,因为连等觉菩萨都不敢这样自居,何况二乘圣人他只觉了一谛,而且不是究竟的觉 。所以究竟了知二谛,这样亲证二谛,这就是具足究竟,才能称为正等正觉 。
第五个名号“明行足”,明行足就是“修持净戒,具足三明,名明行足 。” 佛又因为修持净戒所以具足三明: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所以叫作明行足 。什么叫作“天眼明”呢?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他只能看到八万大劫;但是诸佛的天眼,祂是没有限制的,任何一个人只要他达到不退转位的时候,佛就会知道这个人,未来劫之后多久他会成佛,他的佛世界叫什么名字,他的佛号是什么,他有多少的声闻弟子、菩萨弟子、正法、像法、末法各住世多久,诸佛都能够了知,这种天眼明不是阿罗汉所能够知道的 。关于“宿命明”,一样大阿罗汉的宿命明最多也只能了知八万大劫,过了八万大劫他也无法了知,诸佛祂不会有这样的局限 。“漏尽明”,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虽然也有漏尽明,可是他们的漏尽明,只在世俗谛上漏尽,世俗谛中无所不知,但是一碰到真谛就丝毫不知了 。诸佛的漏尽明,包括习气种子随眠的断尽、智慧障所有上烦恼的断尽无所不知,所以这样的漏尽,也不是声闻缘觉所能够知道的 。要达到这三明的基本条件,就是戒行清净 。诸佛都要经过二地满心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就已经可以自由转变自己的内相分,使恶法的种子不再熏习到第八识心田中;可是阿罗汉的戒行虽然清净,但是因为他们没有亲证第八识如来藏真如心,所以他们没有办法像诸佛这样自由地转变自己的内相分,所以阿罗汉他们的漏尽明是无法和 佛相比的 。所以我们知道了这一点以后,我们更加发心,会想要把戒持清净 。 
第六个名称叫作“善逝”,诸佛可以永远不再受生三界二十五有之中,因为诸佛已经成佛了;但是祂乘愿去某个世界星球受生的时候,祂在示现意生身的时候,祂会把往世的一切事情都忘记,示同凡夫一样,这样的情形,是只有诸佛才能够做到的,所以叫作善逝 。因为诸佛祂可以隐蔽自己的威神之力、祂的智慧境界跟解脱境界,祂会示现跟凡夫一样,然后以一个凡夫身一世修证成就佛道 。就是这样子让凡夫能够生起修学佛法的信心,所以诸佛才能够称为善逝 。当诸佛化缘已毕舍寿而去,祂又会在另外一个地方重演这样的戏码 。
佛陀第七个名号叫作“世间解”,世间解就是 佛陀对于众生世界、国土世界,祂都能够清楚了知 。所谓的众生世界,就是包括畜生世界、饿鬼世界、地狱世界、欲界天人的天身、初禅天、二禅天以上一直到非想非非想天,众生他们的境界-五阴境界,佛陀都能够具足了知,这只是世间解的一个部分 。另外还有对于十方虚空无穷无尽的佛土世界、种种的的器世间,这些器世间的成住坏空,佛陀也都能够具足了知,这是一切种智的境界,也不是诸地菩萨道种智的境界所能够达到的,所以这叫作世间解 。
第八个名号叫作“调御丈夫” 。诸佛又称为调御丈夫,是因为祂能够知道众生与心,还有众生的境界,并且也知道一切的器世间,所以诸佛能够运用无边的善巧方便来调伏众生,来教导众生 。所谓的调御丈夫,就是能够降伏众生的心,能够让众生的心向于善道,这个诸佛的智慧,不是阿罗汉也不是一般人能够跟诸佛相比的 。所以我们知道诸佛有这样的一个功德圣行,我们也会发起心,希望能够和诸佛一样 。
第九个名号叫作“天人师”,佛言:“能令众生不生怖畏,方便教化离苦受乐,是名天人师” 。诸佛第九个尊号天人师,是因为祂如同前面所说,祂知道各种的方便善巧来教化众生,所以诸佛的弟子当中,不是只有这一个人间,包括天人也都是祂的弟子;所以经典当中曾经有释提桓因因为五衰相现前,所以来归依 佛陀,请 佛开示,让 佛告诉他要如何脱离这一个五衰相,所以佛可以称为天人师 。但是一般人是不能称为天人师的,最多只能称为度人师,因为自己的功德修为都还在烦恼习气当中,天人怎么可能来拜你为师呢?所以天人师是佛所专用的名号,一般人是不敢、也不应当僭越佛的名号 。
佛的第十个名号叫作“佛、薄伽梵”,什么叫作佛跟薄伽梵呢?佛就是知一切法及一切行,故名为佛,破四魔叫作婆伽婆,这是佛的第十个名号 。因为佛祂知一切法、知一切行,再加上能够破四魔,所以称为佛 。一切的行,佛陀在因地的时候就一直修上来,也是因为祂一直修上来,所以对于众生的一切心行起行,诸佛无所不知,也就是因为无所不知,所以诸佛能够知道、能够有一切法来对治众生的心行 。另外就是破四魔,四魔就是烦恼魔、生死魔、天魔、五阴魔,破五阴魔是慧解脱阿罗汉的证境,大乘菩萨他可以初步的摧破五阴魔,能成为取证慧解脱的人,至少也可以得到初地满心;但是初地满心的菩萨,他可以破尽五阴魔,却故意不破尽,而保留最后一分思惑,依着这一个五阴,再来继续世世受生,投胎利乐众生 。所以初地满心的菩萨他可以破五阴魔,但是为了利乐众生他不去破尽;其它的三魔也是一样,因为初地菩萨,他在度众的一个过程当中,三魔也是无法破尽,所以初地菩萨需要护法来保护他,只是他自己能够不受影响而已 。
    我今灌沐诸如来,
    凈智功德庄严海,
    五浊众生令离垢,
    同证如来凈法身 。
    戒定慧解知见香,
    遍十方剎常芬馥,
    愿此香烟亦如是,
    无量无边作佛事 。
    亦愿三涂苦轮息,
    悉令除热得清凉,
    皆发无上菩提心,
    永出爱河登彼岸 。




晨曦易学论命



微信订阅号(←长按可复制)每天为您更新分享:易经风水,八字命理学,面相,中医养生等相关知识文章 。欢迎您免费关注共同学习交流!
一份心动, 一份信任,
一次结缘,一生之良师益友!
    本平台从即日起推出:个人小金额一事一测服务,通过一次性文字在线回复,解答缘主的疑问,无需加好友,通过公众号对话栏输入缘主的出生日期(生辰八字)注明公历或农历,及详细填写欲问的事项问题,平台将在线12小时内回复缘主疑问!咨询费仅28元一次 。


提示:点击 阅读原文 核实身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