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彩瓷器拍卖 清朝雍正,乾隆年间的苏州状元?历史文人墨客?

雍正时期的墨彩有什么特点能值多少钱
器釉上彩 特点 以艳黑为主 包括 五彩、珐琅彩、粉彩 目录 1 彩水墨画...这两件墨彩瓷器,色彩浓淡有序,绘画技巧水平较高,结合造型与胎釉应是雍正时期...
历史上各朝代陶瓷器有什么特点


雍正皇帝为何会对墨彩爱不释手?
墨彩瓷之雅,尽见水墨画之风骨,
其集诗、书、画、印结合于一身,
犹如绘画,墨色与白釉产生的色彩对比,有着不同凡俗的审美意趣 。
令人不由得思虑远迁,风雅至此,墨彩究竟兴于何时,源起何处 。
1、什么是墨彩,它源起何处
墨彩为陶瓷釉上彩品种之一,以黑色为主兼用矾红、本金等彩料,
在烧成白中泛青的瓷釉上绘画上水墨彩,并加以部分粉彩,如蓝粉、淡黄等彩色,
彩料亦深亦浅,可浓可淡,但每件器物画面上所施加的粉彩面并不大,
仅起到点缀的作用,在瓷器上绘好后,再经800℃左右的低温彩炉烘烧而成 。
墨彩瓷源始于康熙时期,盛行于雍正、乾隆及光绪时期,并在雍正年间达到鼎盛期 。
清雍正瓷胎珐琅赫墨彩山水碗
【墨彩瓷器拍卖 清朝雍正,乾隆年间的苏州状元?历史文人墨客?】2、墨彩兴起并达到鼎盛的原因
⑴出现了更好的载体
白瓷的出现,不仅仅是瓷器品类的增加 。
有了白瓷的衬托,丰富的釉上彩技艺,才能得以展现 。
类银类雪的白胎给陶瓷美化、陶瓷彩绘奠定了基础 。
釉上、釉下彩瓷的发展都离不开高质量白瓷的推动 。
清代釉上彩瓷绘大量使用景德镇烧造的精细白瓷 。
这种白瓷具有胎体轻薄、胎质细密、
白度和透明度极高的特点,仰光可见半脱胎状 。
在这种高质量白瓷胎体上
点、染、皴、擦等技法才能得以发挥的更加细腻精致 。
清乾隆墨彩加珐琅彩「湘西寺观澜轩」摇铃尊
⑵文化因素
墨彩虽始于康熙中后期,
却盛行于雍正、乾隆,但其酝酿历史由来已久 。
明代,文人书画大为流行,其中以山水画为最,
并且发展到极其成熟的地步,墨彩就是这种推崇书画思想在陶瓷上的体现 。
陶瓷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它除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外,也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满足 。
中国画作为一种依附于纸绢表现的艺术,只限于审美享受,将绘画艺术转移到陶瓷上,
将陶瓷实用性融入中国画的审美艺术表现是国画得以移植的根本 。
同时陶瓷的特性可以达到经久不变的画面表现,保存条件也不像纸绢一样难于存放 。
因此在扩大中国画流通领域的同时也推动了陶瓷多样化的发展 。
陶瓷在装饰效果上与中国画紧密联系,
力求达到国画般的艺术表现力,墨彩就是将纸绢水墨画发展到陶瓷上的最好体现 。
清乾隆唐英墨彩云龙纹笔筒
⑶帝王的审美引导
雍正不仅与其他帝王一样喜爱红、黄等富有皇家气势的颜色,同时却对黑色的喜好超乎寻常 。
因此雍正时期在景德镇制造的黑地瓷器为数众多,他先后传旨制作了黑地画珐琅白梅花鼻烟壶、
铜胎黑地珐琅春盛、黑地白梅花四寸磁碟、黑地彩漆盒、黑地五彩流云珐琅春盛 。
在雍正帝喜黑的推动下,墨彩大量绘制,工艺技法相较于康熙朝更为精湛,
器型种类也更多样化,达到了发展的鼎盛时期 。雍正即位时已经45岁,
年岁与阅历使他多了分含蓄内敛,提倡宋人淡雅含蓄的生活风尚,
追求“涵养一心之冲虚灵妙,使无所累,与天地太和元气浑然”的思想境界,于是造就了墨彩的清淡雅致之风 。
清雍正仿木纹釉墨彩高士策杖图笔筒
他甚爱瓷器,御窑厂生产的瓷器器形、纹样、种类都得由其亲自审定后才能烧造,
加之当时督陶官的尽职尽责与制瓷工匠的高超技艺,雍正时期的墨彩在质量和数量上远高于康熙时期 。
他褒雅贬俗,着重要求器物“文雅”、“秀气”、“素静”、“精细”,同时,雍正本人又十分提倡水墨和青绿山水,
瓷器中出现了很多具有国画韵味的佳品,在珐琅彩中也烧制以墨彩为主色调的珐琅墨彩 。
墨彩的艺术风格体现出浓厚的文人意趣,又与雍正本人对工艺品文雅、素净、脱俗的审美标准相符合,这些都是墨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
雍正时期的墨彩不仅数量居多,而且质量甚高 。这都离不开雍正审美喜好的推动,
使墨彩完成了质的飞跃,达到了其自身的鼎盛时期 。
清雍正青花墨彩海水龙纹梅瓶
在墨彩的瓷绘艺术中,黑色不单单是一种色彩,
其“墨分五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将阴阳明暗、虚实远近通过由浅到深的渐变效果形成不同色阶,
画面浓淡相宜,洁白瓷器在墨色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纯净素雅 。
并带动陶瓷釉上彩,一改富丽华贵、色彩艳丽的风貌,转而以文人画风表现 。
将国画韵味以及诗、书、画、印融合于瓷器彩绘,无不透露着墨彩所代表的“雅”的倾向 。
清雍正赭墨彩山水图酒杯(一对)
了解更多景德镇和陶瓷的资讯尽在景德壹瓷
文/ 景德壹瓷
图片来自网络

雍正的墨笔
琴风声转澹(dàn),
心如止水鉴(jian)常明
一楼的认对的,不过解释不透彻 。以为一楼解太浅显了 。
大意是:在山间抚琴,琴声被山风飘送,变得更加宛转悠扬;
心境平静的如同一汪清水,明亮透彻,清见人影 。
寓意为:人当克制己怒,以平和心来对待人或事,这样才能不被情绪所迷惑,作出错误决定 。
雍正皇帝据说文学功底不是很深,书法水平更是一般 。比康熙乾隆有很大差距 。如果这副对联真是他所作,那么应当对其另眼相看了 。雍正皇帝一向以严苛寡恩著称 。可能他自己也一定程度上意识到自己政治上的缺点了吧,他是在提醒自己“制怒” 。
清代墨彩瓷器都是官窑吗?
墨彩始见于康熙中期,流行于雍正、乾隆朝并一直延续直清末、民国时期 。康熙时的墨彩色泽浓重,彩釉配制纯净,上涂一层玻璃白,烧就的墨彩漆黑莹亮;有以绿彩为底者,更为莹亮浓郁 。其制品白釉地多微闪青色,纹饰多以花鸟为主,画风深受同时代画家的影响 。到雍正、乾隆年间 。墨彩多用国产料仿烧水墨珐琅效果的瓷器,犹如白纸作画,浓淡相宜,洁净素雅 。清末、民国时期亦多有仿造,但不及康、雍、乾时制品精美 。
墨彩最早是运用在明代的五彩瓷器上,主要用来勾绘纹饰轮廓线,到清代雍正时期创烧成墨彩瓷画 。雍正墨彩颇负盛名,最常见的造型是笔筒,其次有尊、盖碗、套杯、盘等 。纹饰方面以山水人物为主,画面犹如中国传统的水墨画 。上海博物馆藏的墨彩山水图笔筒(图一),为清代雍正的典型器 。器身墨彩画的是和谐宁静、舒适安闲的山村景色,此图构思巧妙,墨彩有浓有淡,景致有近有远,画面清新秀润 。类似这样的墨彩瓷器国内外都有收藏 。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藏一件以木纹釉为地开光墨彩山水人物笔筒(图二),器内及外壁上下边缘施以木纹理的彩釉,外壁中部通绘墨彩绘画,为一幅张果老骑驴的神话故事图 。其画面以墨彩为主,缀点天蓝、浅粉、浅黄、淡绿等色,非常精美,是件难得的佳作 。器底有雍正年制款,属官窑制品 。
原清宫旧藏中有墨彩与粉彩组合装饰的长方笔筒,非常精美 。笔筒从前后两面分别绘墨彩山间会友及墨彩人物骑驴进山图,两幅墨彩画重峦叠嶂,树木成林,人物形象生动,表现出作画者有很深的绘画功力,以墨彩为主,蓝、白、赭作点缀,画面清淡优雅 。此笔筒无款识,但不失雍正官窑的品味 。另有墨彩乡村景色盖碗,碗盖及碗身均绘山间的小村,有山有树及人物和茅草屋,碗盖顶及底均用红彩绘一蝙蝠 。这两件墨彩瓷器,色彩浓淡有序,绘画技巧水平较高,结合造型与胎釉应是雍正时期官搭民烧的好作品 。
民窑墨彩洗口大尊为雍正典型器,在民间及博物馆中均有收藏 。如上海文物商店的墨彩人物洗口尊,此尊上下布满墨彩人物纹饰,有老者有幼童,是表现福禄寿的人物画,画面以黑色为主,人物的面部、手部及衣褶用淡淡的矾红勾勒及晕染,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 。图中的博古有香炉、花瓶作陪衬 。此器从造型、用彩及绘画均属雍正时代的艺术风格 。沙底无釉,有旋纹,无款识,为典型民窑产品
清朝雍正,乾隆年间的苏州状元?历史文人墨客?
苏代状元
陆润庠:陆润庠聪明好学,10岁便读完了儒家的《九经》;对家传医学,他也用心学习,颇懂医术 。他凭籍儒学根底考中乡试,成为一名举人 。
洪钧:洪钧,字陶土,号文卿,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道光十九年(1839) 。
翁曾源:翁曾源,字仲渊,常熟(今属江苏)人 。
翁同龢:咸丰六年(1856),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之时,翁同龢参加廷试,一举考中一甲一名 。
吴钟骏:吴钟骏,字崧甫,又字吹声,号晴舫,一作狂访,江苏吴县(今苏州)人 。
陆增祥:陆增祥,字星农,太仓(今属江苏)人 。少力学,读书不辍 。
文震孟:天启二年(16 22 ).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文震孟第十次参加礼部会试 。三场考场下来,文震孟榜上有名 。十进礼部贡院考场,历时27年,文震益终于成了一名贡士 。
汪绎:汪绎,字玉轮,号东山,常熟(今属江苏)人 。少好学,以诗文著称 。
陆肯堂:陆肯堂是清代第十八位状元,字邃升,一字澹成,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顺治七年(1650)生于封建地主知识分子家庭 。
归允肃:归允肃是清代第十六位状元,字孝仪,号惺崖,江苏常熟人,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生于封建官宦之家 。
彭启丰:彭启丰,字翰文,16岁入官学读书,好学上进,誓效祖父,也做个状元 。雍正五年(1727)会试第一,也夺得会元桂冠;殿试时,担任评卷的"读卷大臣"把他列为第一甲第三名,世宗爱新觉罗胤滇亲拔为第一 。
钱棨:钱棨,字振威,一字湘龄,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 。
毕沅:毕沅,字秋帆,又字梁蘅,自号"灵岩山人",爱新觉罗·胤祈求滇帝的第八年,即雍正八年(173),毕沅出生于镇洋(今江苏太仓) 。
韩菼:长洲(今江苏苏州)是清代出状元最多的县 。有清一代,开科112次,状元114人,有7人出自长洲 。韩菼是长洲7状元中的一员 。
徐元文:徐元文,宇公肃,号立斋,生于明崇祯七年(1634)九月二十八日,死于康熙三十年(1691)闰七月二七日,享年88岁 。徐元文与他的哥哥徐乾学、弟弟徐秉义都是进士,在当时很有名望,号称"昆山三徐" 。
朱希周:弘治九年(1496)三月十五日,朱希周参加股试,一举夺魁 。据《明史·朱希周传》讲,朱希周之所以能中状元,乃是因为明孝宗喜欢他的姓名,才擢为第一甲第一名的 。是否真的如此,今也难以断言了 。
顾鼎臣:
申时行:嘉靖四十一年(1562)三月十五殿试,会试中式的299人参加考试 。第2天,担任评卷的"读卷大臣"评阅试卷 。第三天发榜,高居榜首的是申时行 。
吴宽:宪宗成化八年(1433)二月,吴宽终于考中会试,并且夺得第一名 。按科举成式,会试后的殿试于三月初举行,而成化八年的殿试延至三月十五日举行 。吴宽以一道出众的时务策,一举夺得第一甲第一名的桂冠 。
毛澄:毛澄字宪清,出身于一普通的地主家庭,自幼深受封建伦理思想的薰陶,他刻学习,终于考取了殷试第一名 。
吴廷琛:嘉庆七年( 1802)二月,吴廷琛在"壬成科"会试中一举夺魁,成为会元 。
潘世恩:乾隆五十八年(1793)潘世恩夺得第一甲第一名的桂冠 。他是乾隆朝第二十六位状元 。在有清一代114位状元中,他排在第六十二位上 。
彭定求:彭定求成了清开国以来的第十五位状元 。这年,彭定求年三十有二 。
孙承恩:常熟(今属江苏)是清代经济、文化最繁盛的地区之一,名士辈出,登科者多,光是状元就出了五个 。孙承恩是五状元中的一个 。
徐陶璋:徐陶璋,字端揆,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
沈坤:沈坤,宇伯载,号十洲,直隶大河卫(今江苏淮安)人,祖籍昆山(今属江苏),后徙居此 。
缪彤:缪彤是清代第十二位状元,字歌起,号念斋,明朝天启七年(1627)生于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 。在乡里以循规蹈矩闻名,被乡人荐为遵循封建道德规范的楷模 。他热衷科举考试,渴望中式夺魁先后5次公车北上应试 。
吴信中:吴信中,字阅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父吴云,曾任御史,刚直不阿,直声震朝野 。吴信中少力学,珍惜字纸,曾刻《文帝惜字文》以规劝世人 。
石韫玉:石韫玉,字执如,号琢堂,成为清朝开国以来第六十一位状元 。
陈初哲:陈初哲成为清代开国以来第五十一名状元,也是元和分县以来的第一名状元 。这年,陈初哲年33岁 。
张书勋:张书勋,字在常,号酉峰,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乾隆三十一年(1766)考中状元 。
王世琛:王世琛,字宝传,号艮甫,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
陆逊 本名议,字伯言 。三国吴吴郡吴人 。孙策婿 。初仕孙权幕衬,累迁偏将军、右部督 。与吕蒙计克公安,南郡,擒杀关羽 。孙权黄武初,任大都督,领兵拒列备 。固守不战,待蜀军疲惫,方以火攻,大破之,领荆州牧 。后任丞相 。因仅时孙权废太子,受责,愤恚卒 。谥昭候 。《三国志》有传 。
陆绩 字公纪 。三国吴吴人 。康子 。年6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归以遗母,佳传今古 。既长,博学多识,星历算数无不备览 。与虞翻、庞统友善 。孙权辟为曹掾 。以直见恶出为郁林太守,加偏将军 。为官清廉,郁林任满归,舟轻不能越海,载石为重,以助航行,巨石亦随之归第 。吴人称为"廉石" 。今犹立苏州碑刻博物馆(即文庙)内著述甚丰 。有《周易》、《扬子太玄经》、《浑天图》等 。《三国志》有传 。
陆柬之 唐吴人 。元方伯父 。虞世南甥 。官至朝散大夫,守太子司议郎 。以书专家,少学舅氏,而世南学于永禅师,皆有礼法 。柬之与欧、渚齐名,隶行入妙,草入能 。隶行于今殆绝遗迹,尝观其草书意古笔老,信乎名不虚得也 。尝书头陀寺碑、急就章、陆机文赋、龙华寺额、武丘东山碑,最闻于时 。传见《唐书·陆元方传》 。
范仲淹 宋苏州吴县人,字希文 。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 。历秘阁校理、右司谏、权知开封府 。仁宗景佑三年,上《百官图》论用人是非,忤吕夷简,出知饶、润、越三州 。康定元年,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改环庆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守边数年,负防御西夏重任 。庆历三年,入为枢密副使,进参知政事 。上十事疏,推行新政,为夏竦等中伤,罢政,出知汾州兼陕西四路安抚使 。官终户部侍郎、知青州 。卒谥文正 。工诗文及词,晚年所作《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为世所传诵 。有《范文正公集》 。其于景佑元年(1034)任苏州知州 。曾兴修太湖水利 。景佑二年 。创设府学,越八年,入朝任参知政事 。仁宗庆历四年(1044),接受范仲淹等人提出的"天章阁之议"改革方案 。惠泽乡民 。《宋史》有传 。
韩世忠 字良臣,晚号清凉居士 。宋延安人,为抗金名将 。建炎三年,官浙西制置使,守镇江 。以八千众阻十万金兵渡江,与兀术相持黄天荡达四十八月 。后官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置司楚州 。在楚十余年,屡挫伪齐及金兵,金人不敢犯 。十一年,与岳飞、张俊同被召入朝,任枢密使,解除兵权 。世忠诋排和议,疏桧误国 。后罢为醴泉观使,自此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事,时跨驴携酒,纵游西湖 。世忠曾在建炎初,提兵至吴中,以沧浪亭为宅第 。其卒后,被追封为蕲王,葬于苏州灵岩山麓,《宋史》有传 。
范成大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宋吴县人 。云子 。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假资政殿大学士充国使使金,除中书舍人,累擢参知政事,络资政殿大学士、通议大夫 。57岁时归隐筑石湖草堂,孝宗为题"石湖"二字,遂自号石湖居士 。卒谥文穆 。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著有《吴船录》、《石湖纪行》、《吴郡志》等 。所著《范村梅谱》一书,详解十二种梅名称、形状及其生长规模及观赏价值 。是我国最早介绍梅花专著,对研究我国古代生物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宋史》有传 。
沈周 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 。明长洲相城人 。澄孙,恒吉子 。博览群书,文学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尤工画 。为吴门画派的创始人,名士唐寅、文璧咸出其门,以水墨山水为艺林绝品,与唐寅、文征明、仇英并称明四大家 。为人耿介独立,风神萧散,绝意仕途 。著有《沈氏客谭》、《石田翁客座新闻》、《石田稿》等 。《明史》有传 。王鏊为撰墓志铭 。
王鏊 字济之 。明吴县洞庭东山人 。琬子 。年16随父读书国子监,侍郎叶盛提学御史陈选奇之,成化十年(1474)乡试、十一年会试俱第一,迁试第三,授编修 。弘治初,选为侍讲学士、充讲官,寻转少詹事,擢吏部右侍郎 。正德元年(1506)起左侍郎,入内阁,渝月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二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 。时刘瑾专权,欲杀大臣韩文、刘大夏等,鏊力救得免 。以志不得行,四年归里 。卒赠太傅,谥文恪 。博学有识鉴,文章尔雅,论文明畅 。著有《震泽长语》、《震泽编》、《震泽先生集》等 。《明史》有传 。
祝允明 字希哲,号枝山,又号枝指生 。明长洲人 。颢孙 。弘治五年(192)举人 。正德十年(1515)任兴宁知县,治民酷辣,迁应天通判 。十四年,谢病归,博览群集,诗取材颇富,造语颇妍,文章有奇气 。尤工书法 。小楷学钟繇、王羲之,狂草学怀素,黄庭坚,笔势劲健,又能出入变化,自成面目 。名动海内 。好酒色六博,善新声 。求文及书者踵至 。恶礼法,玩世自放,不问生产 。交游广泛 。与文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著有《苏材小纂》、《野记》、《语怪》等 。《明史》有传 。
唐寅 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史等 。明吴县人 。弘治十一年(1498)举乡试第一 。因科场案逮下锦衣卫狱三月,谪为吏役,耻不就 。宁王宸濠以厚币聘之,寅察其异志,佯狂而放还 。筑室桃花坞,日与客醉饮其中,自署"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善书,画入神品,诗文初尚才情,晚年颓然自放 。为有明一代书画宗匠 。为"明四家"、"吴中四才子"之一 。祝允明撰墓志铭 。著有《古今画谱》、《唐伯虎集》、《六如居士全集》等 。《明史》有传 。
文征明 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征仲,别号衡山 。明长洲人 。林子 。幼不慧,稍长颖异挺发 。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桢,清丽古雅 。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笔法,大书仿黄庭坚,如风舞琼花,泉鸣竹涧 。学画于沈周 。与祝允明、徐祯卿、唐寅辈相切磋,名日益著 。为人和而介 。宁王宸濠慕其名,贻书币聘之,辞病不赴 。正德末,巡抚李充嗣荐之,以岁贡生谒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 。世宗立,预修《武宗实录》、侍经筵 。致仕归 。卒,私谥贞献先生 。为有明一代书画宗匠 。诗文书画皆工,而画尤胜,世称兼赵孟(兆页)、倪瓒、黄公望之长 。著有《汉隶韵要》、《停云馆法帖》、《甫田集》等 。《明史》有传 。
徐祯卿 字昌谷,一作昌国 。明常熟人,徙吴县 。天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 。为诸生时已工诗 。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善而齐名,号"吴中四才子" 。其诗熔炼精警,喜白居易、刘禹锡,为吴中诗人之冠 。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大理寺左寺副,坐失囚贬国子监博士 。在京与李梦阳、何景明游,名亦相亚,史称前七子 。著有《剪胜野闻》、《新傅籍》、《异林》等 。《明史》有传 。
雷允上 名大升,以字行,号南山,清吴县人 。父嗣源,拔贡生,官内阁中书 。允上初业儒,好钻研医术药物 。雍正十二年(1734)在城区阊门创设诵芬堂药铺 。乾隆元年(1736)举鸿学博士不就,隐于医,治疾无不效,遇贫者施之药 。尤精于修合丸散膏丹,灵验如神,所研制"六神丸"驰誉中外 。著有《金匮辨证》、《要症论略》、《经病方论》等 。又善琴工诗,有《琴韵楼诗存》等 。墓在吴县西跨塘万字圩 。
沈寿 女,初名云芝,字雪君,后名寿,晚署雪宦 。吴县人 。生于苏州一个古董商家里 。7岁随姐沈立学刺绣 。十六七岁在当地已负盛名 。光绪十六年(1890),即在苏州创办同立绣校 。十九年与余觉结婚 。余能诗善画.夫妻画绣相辅 。沈寿开始研究刺绣针法,创造出近10种新的针法 。二十九年,沈寿吸收绘画中明暗原理,注重物象的逼真,表现物象的立体感,创造出仿真绣法,成为欣赏性绣品最基本、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光绪三十年,慈禧太后70寿辰,沈寿绣成 "八仙上寿图"、"无量寿佛"两幅寿屏,通过在农工商部供职的苏州人单束笙进献 。慈禧见寿屏,赞为绝世神品,书"福""寿"两字,分赠余觉、沈寿夫妇俩 。农工商部颁发双龙宝星等勋章,并由尚书载振奏准设立女子绣工科,任命余觉为总理,沈寿为总教习,专门培养刺绣人才 。是年11月,沈先期去日本考察美术学校教学,翌年1月回国,即在北京建校,内设国文、图画、刺绣三课程 。8月,在苏州设福寿绣厂,翌年停办 。沈寿吸收日本刺绣和西洋画的长处,以新意运旧法,使绣品更生动逼真,有立体感 。所绣英女王维多利亚半身像,获世界万国博览会最优等奖 。宣统二年间(1910)初,南京举办南洋劝业会,沈寿奉命专责审查绣品 。辛亥革命后,绣工科停办 。余、沈去天津创办自立女工传习所,办学3年 。民国3年(1914),应张春之聘,沈寿担任南通女工传习所所长,继续传授刺绣技艺 。所绣意大利皇帝、皇后像在意宫廷引起轰动,在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上又获金质大奖 。6年,沈寿多病,张謇恐其艺法不传,请沈寿详讲绣法,张作笔记,每天一二条,或二三天一条,数月后成《雪宦绣谱》一书,总结18种刺绣的基本计法 。9年10月,南通绣织局落成,沈寿任局长 。10年6月8日沈寿病逝,终年48岁 。葬南通黄泥山之东南麓 。苏州博物馆藏有其《济公像》等绣品 。沈寿姐沈立,又名鹤一,刺绣技艺堪与沈寿媲美,妹妹长期合作 。沈寿出嫁前即已合绷共绣,以后仍与沈寿一起去北京、天津、南通等地 。沈寿逝世后,沈立接任南通刺绣局长 。她的自绣作品有《马》、《神女》、《虎》等 。
朱燮 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 。吴郡(今苏州)人 。通经史、懂兵法,曾出家为道士,后还俗 。隋末,任昆山县博士 。大业九年(613年)七月,余杭人刘元送乘杨玄感举兵反隋之机,率众起兵,发展至数万人 。八月,朱燮在昆山亦率数十学生起义,"民苦役者赴之如归"(光绪昆山县志语) 。袭破隋将赵六儿营,众至10万人,从东阳(今金华)至京口(今镇江),几千里均为义军所辖 。与晋陵(今常州)起义军领袖管崇,共推刘元进为主,进据吴郡,任尚书仆射 。隋炀帝命将军吐万绪率兵镇压,两军相持百余日后,义军退据黄山(在今苏州),百姓从者如归市,声势愈发浩盛 。隋炀帝复遣王世允发兵,合力镇压 。朱战败牺牲 。
范成大 南宋诗人 。字至能,一作致能,又宇幼元,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 。其先本居苏州,父范零始徙昆,遂为昆山人 。他早年丧父,赖父好友王葆留家塾,于城之荐严寺(今县血防站址)读书,十年不出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中进士 。历任处州知府、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 。曾出使金,坚强不屈,几被杀 。晚年寓居苏州石湖 。他擅长写诗,其诗题材广泛,在出使金途中所作的绝句一卷,写渡淮后的见闻,表现其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心情 。他以善写田园著名,组诗《四时田园杂兴》60首,描写农村风光和民生疾苦,较为突出,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骖鸾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范村菊谱》、《范村梅谱》等 。
沈万三 名富,字仲荣,世称万三,昆山周庄人 。元朝末年随父沈佑由湖州南浔镇徙居周庄东(土宅),以躬耕起家 。后又迁至周庄银子滨,到吴江分湖陆道源家理财,并得其巨资 。回周庄后凭借北蚬江(古东江)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北经浏河出海的有利条件,开始他"竟以求富为务"(光绪《周在镇志》)的对外贸易活动,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逾吴下"(董够《碧里杂存》)的江南第一豪富 。发迹后,他曾先后流寓南京、苏州、吴江等地,富名遍天下 。明初,助筑南京城1/3,继而又犒劳明太祖军队,军百万,一军一两银,如数输之,竟毫无困苦的样子,明太祖深恐"民富敌国"(《明史·高皇后马氏传》),怒欲杀之,后被发配云南充军 。死后水葬
清朝粉彩瓷器有哪些制造
粉彩也叫“”,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 。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900度温度烘烤而成 。我国传统的釉上彩,到了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官窑匠师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引进了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在工艺上又借鉴了珐琅彩的多色阶的配制技法,创造出了“粉彩”釉上彩新品种 。这种白色彩料,据有关研究所分析,是一种含砷的乳白色玻璃 。它是采用一种叫“白信石”或“亚砒霜”的天然矿物,配入铅熔块、硝钾等熔剂中制成的,景德镇俗称“玻璃白” 。由于玻璃白和五彩彩料的融合,使各种彩色产生了“粉化” 。
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与康熙硬彩(五彩)相对,亦称“软彩” 。在粉彩没有发明之前,我国彩瓷都是单线平涂,所作花卉缺乏立体感 。自从发明了玻璃白以后,在瓷器上面绘画时,先在所需要的纹饰部分施一层玻璃白,如同纸上粉本一样,然后再在粉上渲染各色颜料 。用这种方法画出来的人物、花鸟、山水等,都有明暗、深浅和阴阳向背之分,增加了层次和立体感,从而形成了淡雅、精细、填色和洗染、烧成等工艺步骤 。
康熙晚期粉彩由于初创,原料依赖进口,画意较为简单,传世器物极为少见 。雍正六年(1782),粉彩所需的原料已能自己生产,粉彩技艺也已日臻成熟,有时一件器物上的用色达二十多种 。粉彩取代了五彩地位,跃居于釉上彩绘榜首 。不仅官窑制品以粉彩为主要装饰,而且也广泛地应用于民窑 。到了乾隆年间,粉彩瓷器的烧制更进入了黄金时代 。粉彩的渐趋繁缛,不仅能自如流畅地着上一切颜色,同时能细腻地表达意象 。其表现手法被誉为清朝官窑中典型代表,成为景德镇的主要生产制品 。嘉庆朝的前期,粉彩基本保留着乾隆朝的遗风,但已远逊于乾隆盛世 。到了道光、咸丰朝,已趋衰落,粉彩瓷器的数量虽多,但品种、造型已大为减少,而且上乘佳品上少 。同治、光绪两朝,由于整个社会陷于动乱和衰败,除少量官窑粉彩器外,景德镇制瓷业已无特珠精致的粉彩作品 。
清代粉彩的器形主要有壶、瓶、樽、罐、盆、盘、洗、缸、盒等 。乾隆年间,瓷器的器形比雍正时期更为繁多,别具一格的陈设品层出不穷 。清代粉彩的纹饰品种除白釉地粉彩与色地粉彩外 。精代粉彩的纹饰品种除白釉地粉彩与色地粉彩外,还有釉下青花或是琢器上下部分为色地,腹部为白地或色地开光的粉彩 。彩绘图案多以龙凤、花卉、山水、人物、故事等这主题画面,并以当时名画家的绘画为蓝本,兼容西方绘画技法 。常见的花卉有月季、牡丹、玉兰、蔷薇、菊花、海棠等 。清代粉彩瓷器的纪年款式一般为6字:“大清某某年制”,或4字“某某年制”字款 。字型:顺治、康熙时盛行楷书,雍正时楷书于多于篆书,乾隆时流行篆书,而到嘉庆以后又以楷书为主 。格式有单圈、双圈、无圈栏、双边正方形,双边长方形、青花书款为主流,乾隆后期多用红字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