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油麻地天后庙算命?香港的庙街文化

香港油麻地天后庙
地天后庙於1865年由当地的水上居民所建,油麻地海边的小庙宇,位置约於今日的北海街一带 。1870年,油麻地居民组成油麻地五约,重修该天后庙,成为当地的宗教中心及最繁盛的地方 。当时天后庙前的土地是渔民晒船上麻缆的地方,而不少经营补渔船的桐油及麻缆商店在那里开设,成为「油蔴地(油麻地)」这个地名的起源 。
於1887年,天后庙以南及以北的街道被政府命名为「庙南街」和「庙北街」,其后合并为庙街,也是「庙街」这个街名的起源 。
1916年,油麻地天后庙再被修葺,同时其部份事务开始被广华医院接手管理,以补贴医院经费 。1928年,华人庙宇委员会正式将油麻地天后庙移交广华医院 。
关于香港,香港治安,香港人,以及迷信 。
古只是电影,不是真实 。的香港治安良好,甚至是上安全城市排名前三十以内的地方犯罪率比美国纽约、华盛顿还低 。
贫富差距不比内地大 。中国的城市一般每月工资由千多元至二千多元左右,但大企业顶层工资每月由数拾万至数百万,相差一千倍,如果和某些基层农民比,有可能高达十万倍 。
香港的最低工资为每工时28元,即每月约六千元,而全香港工资中位数为每月一万元左右 。香港工资最高那位每月工资约一百万,也即是只有普通工薪族的一百倍 。那你说谁的贫富差距大?
当你拿一万元月薪时3个包子12元算贵吗?所有香港公民到政府医院看病,不论甚麽病症每次45元还包药,住医院每天68元全包,家境困难可申请全部免费 。这算是穷人的地狱吗?
谁能介绍下香港的庙街 详细点
http://baike.baidu.com/view/115732.htm
香港的寺庙,香港著名寺庙,香港有哪些著名的寺庙
香港最灵验十大寺庙
中国是宗教文化发达的国家,在中国各地都有不胜枚举教建筑,香港也不例外,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看香港的最的那些寺庙吧!
香港文化和历史遗迹遍布每个角落,有传统的祖先宗祠、新界氏族围村,以至坐落闹市的庙宇 。想感受一下香港建筑物中西文化荟萃的特色,就来感受一下香港的古今建筑漫游吧 。
1、文武庙
文武庙即鹿港文开书院,就是文昌帝君祠,简称文祠,也是武庙,是鹿港文教的发源地;这种书院、祠、庙并肩而筑的组合,是非常罕见的 。文开书院建于清道光年间,为纪念明末大儒沈光文而命名,后因火灾而重建,但已失去原来的风味 。文祠主祀文昌帝君,曾设过鹿港最早的诗社“拔社”;武庙供奉关圣帝君,香火鼎盛 。
2、铜锣湾天后庙
天后庙位于香港铜锣湾天后庙道10号,始建于清初,由戴仕蕃建造,当时称之为“盐船湾红香炉庙”,天后庙的业权至今仍为戴氏族人所拥有,1928年通过的《华人庙宇条例》,规定全港庙宇由华人庙宇委员会管理,但红香炉天后庙获豁免,仍由戴氏族人自行管理,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例子 。铜锣湾天后庙主祀神灵是天后娘娘,另祀神灵为观音、正财神及包公 。附近的地铁站亦命名为“天后站” 。
3、慈云山观音庙
慈云山观音庙于清丰三年的慈云山观音庙,至今已有150年历史,是慈云山的名胜之一 。沿慈云山北巴士总站旁进入,经一条楼梯拾级而上,步行约15-20分钟,便可到达 。观音庙内的,正殿供奉观音,兼奉关帝、黄大仙和齐天大圣;左面设有观音寝室龙床;右则建有如来殿,观音庙对下是大雄宝殿 。观音庙后面有二座奇石,一为姻缘石,一为照宝石 。据说只要向姻缘石诚心祈求,便能为善信觅得佳偶良缘,后姻缘石的石缝望过去,更能看见将来配偶的样貌;同样照宝石的石缝,也能看见日后的财富 。
4、竹林禅院
建于1927年,位于荃湾北侧的芙蓉山上 。院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东林念佛堂等建筑物,装修古朴雅致,亦供奉了全港最大的三宝佛佛像,庄严肃穆 。竹林禅院由融秋老和尚创建 。据说当年老和尚在潜修佛法时,曾三次获得地藏王的启示,要他寻找梦中所见的福地兴建寺院 。老和尚于是率领弟子在香港四出寻访,最后来到一处翠绿一片,因盛产野芙蓉而得名的地方,便与众弟子开始建寺 。尤幸得到善信支持,浮屠宝殿和两廊的静修室在一九三二年间建成 。一九七五年,山门、天王殿及大雄宝殿亦已在兴建中,至一九八二年整座禅院终告落成 。
5、东普陀讲寺
东普陀讲寺位于香港荃湾千佛山山麓的老围村,是一所仿照中国的浙江省之杭州市的普陀寺建造的寺院 。它在1932年由茂峰法师所创办 。讲寺一直都由寺院的僧人营办,由于过去一直很少人知道这所寺院,所以环境非常清幽 。直到回归之前,由于经营困难,为免讲寺结束,所以交由华人庙宇管理委员会接手承办 。之后,经过大力宣传,现时前来观光的游人非常多,而寺院内外亦都装修过,但已失去了昔日清幽之美 。
6、妙法寺
妙法寺位于香港屯门新市镇,1960年由洗尘法师及金山法师购入位于蓝地的张苑开设 。殿前设有一对威猛的巨大金龙,环绕著红砖砌成的前门大柱 。大门入口的两旁设有石狮子及麒麟,亦有2头拥有6颗牙的白象雕像 。“万佛宝殿”旁边为一座楼高6层,占地650平方公呎的综合大楼 。新大楼于1999年2月2日正式动工兴建,预计在2006年至2007年间落成 。大楼以新时代建筑设计,舍弃传统不合时宜的布局,并以实用为主,方便日后维修和保养 。综合大楼内设有玻璃佛殿、图书馆、容纳1,000观众的演讲厅、办事处及停车场等设施 。内设水晶莲花雕塑,供奉一尊8公呎高的释迦牟尼像,两旁分立舍利佛尊者像和目犍运尊者像 。
7、车公庙
有一座外貌巍峨雄伟的车公庙,香火鼎盛,一年四季,香烟缭绕 。新春期间,特别是年初三车公华诞那天,来自港九各地到车公庙参神的善信,便有十多万人 。有些人因为无法挤进庙内参拜,竟然在附近空地烧纸焚香,其场面之鼎盛,可以想见 。
相传车公乃南宋末年一员猛将,籍贯江西南昌五福,因勘平江南之乱有功,被封为大元帅 。后来,蒙古大军压境,长驱而入,势如破竹,宋军无法抵抗,节节败退 。宋帝在左丞相陆秀夫护驾下,逃难来港 。当时,车大元帅亦护驾南来,途中因病逝世 。乡民因念他忠直英勇,死后奉若神明 。
8、香港蓬瀛仙馆
位于新界粉岭百福村,倚山而建,为香港道教又一胜地 。
蓬瀛仙馆建成,所以祀全真宗龙门派 。仙馆源起於自修龙门正宗道人何近愚、陈鸶楷与广州三元宫主持麦星阶道长昔年同游香江,访粉岭安乐村本立园主人李道明,其间遥见众山叠翠、环绕万松,地名为双鱼洞、百福村 。於朝曦初照时,半山中有五色祥云浮起,有如天然仙境 。其时彼此因感世道之沦胥,此身之迟暮,非寻得净土无以助潜修 。非提倡道教无以挽颓俗,乃发起创建龙门正宗道观之议 。回省後,约同道友梁绮湄、周朗山、苏寿祺、苏耀宸、阮禅卿等凑集巨资,筹款购地,向道友冯耀卿戚友让得双鱼洞山麓,建筑道院取名蓬瀛馆 。初期供奉太上老君,纯阳祖师,继後加增供奉邱长春祖师 。从此开启玄宗,阐道扬经 。
9、荃湾天后庙
横亘在佐敦与油麻地地铁站之间的庙街,它的名字因“榕树头天后庙”而得名 。油麻地的地标“榕树头”其实是个公园,里头有数十棵年龄已超过百岁的参天老榕树守护著庙街及天后庙,在这座平民公园活动的除了一般民众外,占卜算命摊、街头粤曲……
10、青山寺
青山南北逶迤数里,除青山寺外,还有法云寺、普兴寺等古刹 。山上古木郁郁葱葱,数以万计;加之众多果林,春日花气袭人,秋日林果飘香 。真可谓山不高而秀,林不深而幽 。
香港历史区急 急 急 急 急!!!!
历史博物馆,在尖沙咀加连威老道附近,门票10元 。陈列了好多香港历史方面的物品 。
油麻地天后庙的开放时间
每日上午9时至下午5时 。

香港的庙街文化
名称由来清朝时期,的中段建有一座天后庙,即油麻地天,庙街因而得名 。另面,由于庙街的性质与旺角的女人街相似,而到访的人则以男性为主,故亦有 男人街 的称号 。香港年轻一辈,多以“老庙”作为庙街的俗称 。[编辑] 历史 1950年的庙街 。庙街早于1887年的九龙地图上已有纪录 。当时庙街分为两段,以油麻地天后庙为界,以北一段被称为“ 庙北街 ”,以南一段则称为“ 庙南街 ” [1]。由1920年代开始,天后庙对出的广场(俗称“ 榕树头 ”),开始发展成大笪地式的休憩场地,带动了庙街附近不少贩卖杂物及小食摊档的存在 。广场对出一带的街道众坊街(英文为 PUBLIC SQUARE 以前曾译为“公众四方街”),也是由这个广场得名的 。1968年,香港政府拟在天后庙的广场的附近兴建梁显利社区服务中心,引起该处经营的200多个流动小贩对搬迁安排的不满 。在油麻地街坊会及香港警方协调后,政府决定在庙街及上海街近榕树头一带划出面积3呎乖4呎的摊位作安置之用,但须经过抽签分配 。1975年3月,当时的香港市政局在庙街划出“小贩认可区”,使庙街原有的小贩得到有系统的管理 。庙街的小贩认可区包括文明里至众坊街一段,以及甘肃街至南京街一段,共有近600多个划定位置供小贩摆卖 。摊位本来在傍晚开始营业,1998年中部份的营业时间更改由中午开始 。[编辑] 特色 用来做特色煲仔饭的炭炉每天从傍晚时份开始,庙街路边的摊档便会陆续开始营业 。摊档售卖的物品相当多元化,包括男性服装、手工艺品、茶具、玉器、古董、廉价电子产品,以至是成人用品都有 。而在天后庙外有不少看相算命的摊档,有时候附近还会有传统粤剧表演 。早年更曾有一些武师在此表演卖艺及卖药 。除此之外,庙街内也有不少富有香港本土特色小食的摊档,包括海鲜、煲仔饭及各类面食等等 。由于价钱大众化,而且口碑不俗,深受居民以及外地游客欢迎 。庙街亦开设有一些麻雀馆,部份已有数十年历史,甚有传统文化特色,光顾多属老一辈人士 。
记得采纳啊
油麻地天后庙的历史
【香港油麻地天后庙算命?香港的庙街文化】油麻地天于1865年由当地上居民所建,原麻地海边的一座小庙宇时位置约于今日的北海街一带 。1870年,油麻地居民组成油麻地五约,重修该天后庙,成为当地的宗教中心及最繁盛的地方 。当时天后庙前的土地是渔民晒船上麻缆的地方,而不少经营补渔船的桐油及麻缆商店在那里开设,成为“油麻地”这个地名的起源 。惟1874年甲戌风灾,原庙被摧毁 。当地居民遂于翌年筹募经费重建,1876年选取现址开始动工,1890年始告全面落成 。而于1887年,天后庙以南及以北的街道被政府命名为“庙南街”和“庙北街”,其后合并为庙街,也是“庙街”这个街名的起源 。
1916年,油麻地天后庙再被修葺,同时其部份事务开始被广华医院接手管理,以补贴医院经费 。1928年,华人庙宇委员会正式将油麻地天后庙移交广华医院 。1931年,东华医院、广华医院及东华东院正式统一为东华三院,并连同邻近的油麻地福德祠由东华三院接管 。油麻地天后庙于1969年至1972年重修,并与邻近的油麻地城隍庙、油麻地社坛及油麻地书院合并运作及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