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龙抬头吃什么》

2月2龙抬头吃什么
2月2龙抬头吃料豆、面条、烙饼、鸡蛋,各地风俗不同 。
元朝,二月二就明确是“龙抬头”了 。《析津志》在描述元大都的风俗时提到,“二月二,谓之龙抬头” 。这一天人们盛行吃面条,称为“龙须面”;还要烙饼,叫作“龙鳞”;若包饺子,则称为“龙牙” 。总之都要以龙体部位命名 。
明清以来,在二月二还增添了“熏虫”、“炒豆”的活动 。明人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熏床炕,曰熏虫,为引龙虫不出也 。”清康熙时的《大兴县志》记载,“二月二,家各为荤素饼,以油烹而食之,曰熏虫 。”
《辽中县志》记载民国时当地二月二的民俗说:“二月二日,俗称龙抬头 。晨起以竿敲梁,谓之敲龙头,意谓龙蛰起陆,盖时近惊蛰之期 。农家咸以粗米面作饼及馒首而为早餐 。妇女于是日为童孩剃头,盖取龙抬头之意云 。”这是辽宁地区的民俗,清晨要用长竿敲击房梁,把龙唤醒 。同时也制作一些面食吃 。
在北京民间,二月二有很多习俗,比如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 。这一天民间饮食还多以龙为名,以取吉利,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牙”,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 。这一天妇女忌动针线,为的是免伤龙的眼睛,就连小孩剃头也叫“剃龙头”
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
吃龙食
二月二在饮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这一天的饮食多以名 。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则是“扶龙须”,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馄饨名曰“吃龙眼”,而吃饺子名曰“吃龙耳” 。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 。
当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可吃春饼却是普遍习俗,明《酌中志》一书中就有记载:“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 。
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 。
龙是二月二最受尊崇的神只,二月二肴馔,无不沾有龙气:用面和糖搓成圆丸炒熟,谓之龙蛋;饼称龙鳞饼,面条谓之龙须面;米饭为龙眼;饺子为龙牙;馄饨为龙耳;煎饼为龙皮;黏糕为龙腰;食猪头为龙抬头 。日常吃的食物也要叫一个好彩头,比如豆腐叫兜福,芥菜叫借财等等 。
【《2月2龙抬头吃什么》】二月二的春饼是一种闲暇小吃,北京民间应节食品,还称薄饼,这是一种烙得很薄的饼 。其主要原材料有面粉、瘦肉丝、胡萝卜丝以及木耳等,胡萝卜丝含有维生素A,瘦肉丝富含蛋白质以及铁元素,二月二的春饼里面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其他营养物质,其既酥脆又有营养,让人食欲大增 。

二月二龙抬头 重庆吃什么
“二月二龙抬头”的食俗
普通人家在这一天要吃面条、春饼、米花、猪头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与龙有关,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
吃春饼叫做“吃龙鳞”是很形象的,一个比手掌大的春饼就像一片龙鳞 。春饼有韧性,内卷很多菜 。如酱肉、肘子、熏鸡、酱鸭等,用刀切成细丝,配几种家常炒菜如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一起卷进春饼里,蘸着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面酱吃,真是鲜香爽口 。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热热乎乎,欢欢乐乐 。
二月初二吃爆米花有传说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 。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 。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凌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 。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时,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 。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召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俗,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黄豆的 。
二月初二吃猪头肉也有说法 。自古以来,供奉祭神总要用猪牛羊三牲,后来简化为三牲之头,猪头即其中之一 。另据宋代的“仇池笔记”记录的一个故事: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后,甚感饥饿,于是闯入一乡村小庙,却遇上了一个喝得醉醺醺的和尚,王中令大怒,欲斩之,哪知和尚全无惧色,王中令很奇怪,转而向他讨食,不多时和尚献上了一盘“蒸猪头”并为此赋诗曰:“嘴长毛短浅含膘,久向山中食药苗 。蒸时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桨浇 。红鲜雅称金盘汀,熟软真堪玉箸挑 。若无毛根来比并,毡根自合吃藤条 。”王中令吃着蒸猪头,听着风趣别致的“猪头诗”甚是高兴,于是,封那和尚为“紫衣法师” 。看起来猪头还真是一道佳肴呢,而且也是转危为安平步青云的吉祥标志 。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猪脸”,经过选料、清洗、喷烤、洗泡、酱制等十二道步骤,历经十多个小时的烹饪,才能端上餐桌 。“扒猪脸”有三种,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酱汁吃;三是卷煎饼吃 。每一种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 。“扒猪脸”肥而不腻、肉骨分离、糯香可口,给现代人带来了美容、健脑的效果 。“二月二”吃现代“扒猪脸”,回味古代的餐饮历史,真是一种当代与历史交融的完美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