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驻真心帮!高密市委老干部局帮助包联村增加集体收入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用心驻真心帮!高密市委老干部局帮助包联村增加集体收入
文章图片
“看这麦子长得多好 , 过几天就可以收割了 。 ”高密市密水街道西施家屯村主任姜水站在金黄色的麦地里 , 丰收的喜悦洋溢脸上:“这是老干局帮我们成立合作社后的第一个项目 , 可别小看这片麦地 , 每年可为社员节省生产费用11万元 , 增加集体收入5万元......”姜水说起高密市委老干部局包村的事 , 就如打开了话匣子一般 。
西施家屯村位于高密市密水街道西部 , 耕地资源丰富 , 村民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要收入来源 。 近几年 , 村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 , 村内出现老龄化和空心化现象 , 从事农业种植劳动力青黄不接 , 后继乏人 , 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
包村之初 , 为了尽快推进工作 , 高密市委老干部局包村工作组以村为家 , 走家串户 , 与村民们切身交谈 , 了解群众所需 。 其中 , 村民孙旭华便是代表性的一员 。 2021年11月份 , 通过驻村干部的多次走访 , 孙旭华慢慢熟悉了包村政策 , 向工作组谈了自己的困难 。 原来孙旭华一直是村里的种粮大户 , 但自己年龄较大 , 单打独斗 , 产业链条短 , 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连续几年下降 , 自己对种粮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 。
“村民特别希望能解决眼前的困难 , 提高种粮收入 , 保护村民的种粮积极性 。 ”高密市委老干部局驻村第一书记潘健回忆说 。 包村工作组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找原因 , 积极为解决村民的急难愁盼出谋献策 。 工作组带领村干部到周边强村富村参观学习 , 到市农业农村局等有关部门咨询 , 积极对接农业服务企业 , 邀请市联社工作人员到村就农资供应、大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仓储等农业生产服务 , 与村干部和种植户座谈交流 。 他们一致认为 , 要做大做强西施家屯村的农业种植产业 , 必须依托当地农业资源 ,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 构建形式多样的合作模式 , 从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 将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 成立合作社便提上了日程 。
用心驻真心帮!高密市委老干部局帮助包联村增加集体收入
文章图片
包村工作组、街道干部和村干部加班加点、来回奔波 , 合作社从立项到筹集资金 , 从政策咨询到订立章程 , 经过近两个月的筹备 , 终于挂牌成立了 。 合作社一经成立 , 便吸引100多户村民成为社员 , 拥有各种农业机械23台 , 服务土地900多亩 , 采取“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 , 以合作社为载体 , 农户充分参与和收益 , 通过与农业服务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 制定并实施优惠政策 , 为社员和农户提供耕种整地、灌溉施肥、收割运输、打捆烘干等全程机械化服务 。
“我们每亩地每年60元的种植补贴优惠 , 免小麦收割费用 , 玉米收割仅收取远低于市场价的20元服务费 , 农作物秸秆免费统一回收 , 每年节省生产费用11万元 。 ”社员施赞高说 。 2022年 , 西施屯村村民种粮年收入 , 从2021年的人均不足1万元到2022年已经实现年人均收入1.5万元 , 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也增长了2倍 , 实现了农民增富、企业增效、集体增收的“多赢” 。
包村工作组和村干部们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功 , 他们又把目光瞄准了特色养殖产业 。 潘健介绍 , 他们依托西施屯村良好的养殖基础 , 发动更多的村民直接参与养殖 , 引进优质奶羊200只 , 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 , 指导养殖基地合理规划改造升级 , 新建鸡舍和猪棚 , 种植绿色蔬菜、有机杂粮和观赏花卉 , 将西施屯村养殖基地打造成集生态养殖、休闲采摘、循环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休闲农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