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解释

1、《心经》全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 渡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 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 , 亦无无明?。酥廖蘩纤?nbsp;, 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 菩提萨埵 ,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 , 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諦揭諦,波罗揭諦,波罗僧揭諦,菩提娑婆呵 。
【心经全文解释】2、《心经》解释: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 。般若,犹汉语所言之智慧 。波罗蜜多 , 犹汉语所言之彼岸,这里指人生的终极目标,即人生的真理 。五蕴 , 即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就是尘世间所有物质与生命现象的总和 。其中,色蕴是指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所认识的物质形态,包括固体、液体、气体、光与温度以及各种味道 。受蕴,是指由于和外界各种物质形态的接触,所产生的种种心理感受,如苦乐酸甜等 。想蕴,是指由于心理感受所产生的种种性情反应,如善恶憎爱等 。行蕴,由于苦乐酸甜等种种心理感受和善恶憎爱等种种性情反应,而采取的行为方式,佛教把这些行为分为善业和恶业 。识蕴,人体对物质形态、心理感受、性情反应、行为方式所产生的意念或意识的活动 。因此,所谓五蕴,乃是指我们具有精神作用的身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