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勺勺客”炒瓢抡到荷兰 陕西官府菜声名远扬

本文转自:西安新闻网
蓝田“勺勺客”炒瓢抡到荷兰 陕西官府菜声名远扬
文章图片
提起西安美食 , 很多人想到的是各种声名远播的小吃 , 于是便以为西安美食就是各种小吃 。 其实 , 兴盛于西安的陕西官府菜 , 其选料之严、厨艺之精、口味之美、文化之厚重 , 并不输其他菜系 , 在海外交流方面 , 也让很多人眼前一亮 , 特别是在荷兰举行的中国烹饪世界大赛上 , 陕西官府菜也是表现出色 , 载誉而归 。
亮相荷兰扬名海外
蓝田“勺勺客”炒瓢抡到荷兰 陕西官府菜声名远扬
文章图片
韩永乾厨师
毗邻久负盛名的大雁塔 , 在曲径通幽的大唐博相府酒店里 , 45岁的西安厨师韩永乾跟采访人员聊起陕菜 。
蓝田“勺勺客”炒瓢抡到荷兰 陕西官府菜声名远扬】陕西蓝田历来以出厨师闻名 , 蓝田“勺勺客”的故事在陈忠实先生的小说《白鹿原》里也有出现 , 而精干的韩师傅就是西安蓝田人 。 “我不同意陕西没有菜系这种说法 , 我们陕菜源远流长 , 根据文献记载 , 可以追溯到周朝 。 ”作为陕菜研究院研究员的韩师傅说 。 据介绍 , 陕西官府菜是历代府衙厨艺流传民间、又不断继承与发展的产物 , 与一般民间小吃有着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 。
韩永乾在餐饮界摸爬滚打多年 , 熟悉多种菜系的制作 , 2009年他正式接触到陕西官府菜 。 “当时很多菜品都是由陕菜大师郑新民先生手把手教后做出来的 , 这种经历对我的厨艺提升很大 。 ”
几年前 , 韩永乾和同事们参加了在荷兰鹿特丹举行第八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 , 在这个被誉为“中餐奥林匹克”的赛场上 , 他们取得了“一金四银”的好成绩 。 另外 , 韩师傅的同事们也去韩国进行过厨艺交流 , 让陕西的美食文化赢得了更多的赞誉 。
传承之路任重道远
蓝田“勺勺客”炒瓢抡到荷兰 陕西官府菜声名远扬
文章图片
韩永乾师傅在中国烹饪世界大赛上的获奖证书
据了解 , 陕西官府菜的特点在于“淡烂”二字 , 与民间小吃给大家留下的印象迥然有别 。 所谓淡者 , 是指淡而不薄、回味悠长 。 “烂”是指外形完整却入口酥软 。 因此 , 陕西官府菜突出食料本身的鲜香 , 将酥烂、清爽、浓醇、酸辣等风味融入体系 , 深受顾客欢迎 。
韩永乾说:以我们的名菜“五侯鲭”为例 , 它源自西汉 , 是将贵族之家的珍馐合烹而成 , 是炖菜中一道经典之作 。 而兄弟菜系中的一些名菜 , 若追本溯源 , 其实也跟陕菜有非常大的联系 , 比如佛跳墙 。 目前 , 陕西官府菜大约一百多道菜肴 , 像五侯鲭、奶汤锅仔鱼、三皮丝、泡泡油糕、蝴蝶海参、八卦鱼肚、葫芦鸡、汤浴绣丸、莲菜饼等等 , 都是其中的名菜 。
陕西官府菜用料考究、做工精细 , 韩师傅说 , 厨师的技术能力对陕西官府菜来说尤为重要 , 不苦练基本功是不行的 。 他笑着伸出自己的手 , 伤痕显而易见 。 “都一样 , 好厨师都是这样的 , 手上的功夫是练出来的 。 ”因为陕西官府菜有不少汤菜 , 火候的掌握更是一种经验 , 需要师傅认真传授、徒弟悉心琢磨 。
韩师傅到厨房 , 给采访人员展示陕西名菜“金边白菜”的制作 。 这道菜的原料只用白菜帮子 , 要将一颗白菜 , 切去菜叶 。 如果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切 , 势必很费时间;只见韩师傅将白菜一切两半 , 顺着叶子脉络码放 , 然后快速下刀 , 转眼间就切出一碗白菜帮子 。 这道菜在炒制时需要“勾火” , 在短时间内用高温完成菜品加工 , 以保证脆嫩 。 所谓“勾火”就是菜里的水分接触高温热油爆起油雾 , 炒勺后拉时 , 前沿接触火苗 , 引燃油雾 , 形成瞬间高温 。 韩师傅拖拉数次炒勺 , “勾火”大起 , 犹如一丛金菊腾空飘舞 , 不多时菜品出锅 , 装盘之后白菜帮子的边缘晶莹中透出金黄色 , “金边”之称果然名不虚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