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在健身房做完美动作?你练的是个寂寞

整天在健身房做完美动作?你练的是个寂寞

文章图片

整天在健身房做完美动作?你练的是个寂寞

文章图片

整天在健身房做完美动作?你练的是个寂寞

文章图片

整天在健身房做完美动作?你练的是个寂寞

“动作技术精准”——可能是你的敌人
过分追求它 , 往往类似一种洁癖感、或强迫症倾向 。
“够好”举铁技术
在里根政府时期 , 当我管理一个健身房时 , 有一个名叫Nahasta的奥林匹克举重教练很有趣 。

Nahasta只有一个专注的学生——非常瘦弱但积极进取的少年 。 尽管他的技术很出色 , 但即使经过一年的持续训练 , 我从未见过他抓举超过66磅或挺举超过88磅 , 这些重量本在他在第一天就能轻松安全地完成 。
他的身材与他举起的微不足道重量相当匹配 。 即使40多年后我仍清晰记得他 , 因为他让我悟到:
动作技术并不需要完美 , 它只需在当前情况下“足够好” 。
分析导致瘫痪
【整天在健身房做完美动作?你练的是个寂寞】尽管不正确的姿势会引发受伤 , 然而\"相对标准但不完美\"的姿势却很少导致重大受伤 。
是的 , 你应该在整个举铁生涯中努力改善自己的动作 , 但不能奢望动作完美而忽略其它要素 。 奢望完美动作会伴随着重大代价:过渡分析导致训练瘫痪、计划进步速度极慢、信心受损等 。

是否纠结动作完美 , 也需考虑训练者的状态 。 对于一个高频训练的专业举重运动员来说 , 他挺举超过400磅 。 那么他去斟酌微小、几乎察觉不到的动作完善是可以理解的 。 但对一个45岁身体健康的初学者来说 , 他做5磅哑铃弯举 , 也要求一样严格就不合适了 。
关于动作技术的几个不舒服真相:
1.“完美”的技术并不存在
——它很难定义 , 更别提达到了 。 即使你能达到完美姿势 , 其收益未必匹配付出 。 以及 , 有些动作现在被定义为完美的、官方的 , 但到将来不久可能会塌房 。
一个例子是古老的建议:深蹲绝不能让膝盖超过脚趾 。 当时在健身界引起了轰动 , 后来成为笑柄;另一个例子 ,Stuart McGill博士是世界最杰出的腰背痛专家 , 他指出 , 长期以来被认为对腰背痛患者有益的“仰卧起坐”实际上对腰椎构成了重大风险 。

2.有时候 , 外表看起来不好反而是最好
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是Konstantīns Konstantinovs , 他的记录包括939磅硬拉 。 他以明显的龟背硬拉而闻名 。 而且没有遭受过严重的背部伤害 。 虽然我永远不会推荐他的技术 , 但对于一些举铁人来说 , 这显然是可以接受的 。

3.“作弊”可能是有益的
大部分健身教学都禁止动作晃动和惯性 , 然而策略性地运用“晃动惯性”有时非常有效 。 比如侧平举前平举 , 重量大了以后你或多或少得有点晃动 , 才能削减斜方肌压力的同时避免过度施压肩部结缔组织 。 你去找找 , 哪个优秀选手侧平举单手15KG以上不带一点晃动的给我看看?找不到 。

4.良好动作不能完全保证安全
即使你能使用“完美”的技术 , 但若在杠铃上放置过多的重量 , 负载超过了你组织的承受能力 , 你仍然会受伤(这属于动作对了 , 但计划不对) 。
如果你认为完美动作可以消除一切计划失误的后果 , 那你就太傻了 。
5.个体解剖结构不同 , 最佳动作就有区别
比如传统硬拉 , 身材高大、股骨较长的训练者在启动阶段 , 髋部较高可能效果更好 。 而另一个结构相反的矮个子、拥有强壮股四头肌 , 启动阶段髋部较低可能更合适 。
再比如 , 许多老派训练者认为如果你深蹲不够深 , 就应该被鄙视 。 然而 , 某些人的髋关节结构并不允许进行深蹲 , 会出现严重的腰椎屈曲 , 他们长期蹲到平行地面也够了 。

6.动作形态和动作速度是相互独立的概念
我经常听到客户的一句话:“对于动作形态 , 我是个完美主义者” , 但后来才了解到他们所指的良好形态是缓慢的动作速度 。
这个常见误解存在几个问题:首先 , 一个人完全可能使用糟糕的形态和缓慢的速度 , 反之亦然 , 一个不等于另一个;
其次 , 缓慢速度有时会降低训练效率、增加风险 , 或两者兼有 。 例如 , 假设高翻的最后阶段动作缓慢 , 你要么无法举起重量 , 要么会受伤 。 同样地 , 缓慢放下一个非常重的硬拉会有危险 。 即便不受伤 , 超大重量慢速硬拉也会极具增加神经疲劳 。
最后 , 如果目标是发展力量 , 那么慢速放下会阻碍你完成动作 。
总结:不存在完美的动作 , 你要追求的是相对标准的动作并不断完善它 。 在你举铁生涯的很多阶段 , 适度丧失一点动作精度去追求计划上的突破是允许的 。
但我相信 , 你不会走入另一个极端:常年动作稀巴烂 , 就知道冲重量 。
如果想领取参考的健身计划 , 比如《腿推拉》、《上下肢分化》等可以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