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说自己胖?热量的迷思

为什么大家都说自己胖 热量的迷思
多年的医学及营养学的研究已清楚知道肥胖对人的伤害多不胜数,不单是它对现代人类主观外观上心理影响(自我价值)甚巨,而生理上一直也是中年以上人口最致命的健康问
【为什么大家都说自己胖?热量的迷思】

为什么大家都说自己胖?热量的迷思

文章插图
题,因为它与罹患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中风、关节疾病的机会都有一定程度的关系,尤有甚者,目前肥胖在年龄层发生的现象有下降的趋势,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因而吸引了专家学者、媒体、舆论及消费者本身极大的注意,其中相当大的比例围绕在饮食上,因此关于饮食及食品的呼吁与讨论也非常的多,但笔者观察到有一定程度的说法与观念,有造成消费者错误认知的情形,在此愿意分享一些科学角度的看法 。
首先在肥胖的观念上,我们说十个女人中有九个都觉得自己胖,难道她们真的都超重了吗 爱美固然是女人的天性,但应该理解与肥胖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整,而不要影响了自己的身体的健康,在理想体重的概念下,不是越瘦越好 。
行政院卫生署依据国情为国人所制订的理想体重计算方法为:
男性:62+ [ 身高(公分)-170 ] *( 0.6)=理想体重(公斤)
女性:52+ [ 身高(公分)-158 ] *( 0.6)=理想体重(公斤)
如果你的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以上属于有过重现象,超过20%以上才被视为疾病,称为肥胖症,必须正视 。
另一新兴的判断标准为【身体质量指数,BMI】,其计算法为→体重/【身高(m)】2。若BMI值介于18~25之间,则体重属于正常范围,若小于18属于过轻,而大于25则属于过重 。但符合理想体重标准的人是否就可以高枕无忧呢 事实上,尚须考虑体脂肪是否过高的现象!
再来是关于饮食热量的观念,饮食中的卡路里如何“斤斤计较”﹖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是卡路里的主要来源,它们所提供的热量分别为每公克4大卡、9大卡及4大卡,营养学家曾提出计算我们身体与饮食热量的关系如下︰
“我们身上每一公斤的肥肉含有7,550大卡,亦即我们必须消耗7,550大卡才能够减掉1公斤,每个人每天每公斤体重最少需要30大卡的热量,也就是说一个50公斤的人,如果在不做任何运动的情况下,每天需要1500大卡来补充身体机能运转所消耗的热量(因此1500大卡亦因你的身高体重亦须调整),大概须要5天完全不吃东西才能够消耗掉1公斤肥肉 。但人不可能完全不进食,因此这个人所摄取的热量必须少于1500大卡,才会开始消耗身上的脂肪 。”
从这个观点来看,容易让消费者误解为不吃不喝或吃的很少就可以逐渐消耗身上的脂肪而减重了,这个观念并不正确,科学家已证实如果每天所摄取的热量太低,而必须用到你身上大量的“备份热量”时,很容易造成肝、肾受损,因而引起高尿酸、酸中毒及低血压等其它病症,对于身体的伤害并不小 。
除此之外,我们来一一看看饮食中热量来源的三大成份中,脂肪提供的热量最大,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将脂肪从饮食中排除呢﹖其实含脂肪的食物中,除了提供热量外,尚有许多人体必需的脂肪酸,这些脂肪酸对皮肤、幼儿的脑神经或老年男性的前列腺等正常机能都有显著影响,而且许多重要的维生素也需要脂肪的存在,才有办法被人体吸收,因而美国专业机构建议民众不要采用每日热量低于800大卡的减肥计画,主要也是基于安全性的考量 。因此个人认为折衷之道应该为适度且均衡的摄取不同来源的脂肪或采用某种成份可以让摄入的脂肪不被完全利用而转成体内的热量 。
有人说如果我们饮食中不能完全没有脂肪,那我们是否可以排除碳水化合物的摄取呢﹖其实碳水化合物,是日常中提供身体运转所需热量的主要提供者,一般人想到的就是米饭、面食、面包等,可以减少食用量,但不建议完全不摄取,尤其是米饭类仍含有丰富维生素B群,但实际上被忽略的是吃多了薯条、洋芋片、米果、糖果、蛋糕、甜食等吃不饱,但都是碳水化合物类热量来源的项目 。
至于糖含量的问题,曾有专家撰文,认为加工食品如果汁、优酪乳等高含糖量“害人”,应该鼓励多喝饮料店内的新鲜果汁,笔者认为这个观念似是而非,加工食品的饮料固然可能有添加蔗糖及果糖,但果汁中所含的果糖有相当比例是来自原本水果原料中的,至于饮料店中的新鲜果汁,其含糖量一样不低,一样会用糖水调整品质,重点在于消费者须“记得”将喝的饮料所含热量应纳入计算,与前述的零食一样,不要误认为热量来源只有三餐或只注重三餐的控制,热量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加工食品本身并没有罪,它们提供的是方便与卫生安全的选择 。
还有一个常误解的观念是“我都不吃甜食,为什么我还会胖﹖”从上述食物成份已经可以知道,热量来源并非只有“糖”及“脂肪”,而且吃过多咸的食品,一样会因为增加体内细胞的保水性,而让体重减不下来,所以与肥胖的相关因素的因素,并不单一,消费者应该要有正确的认知,以免误解造成对身体的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