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铃的魔力》1、2、3、4全文在线阅读【《开光密史》哪里能看全文】

《凿壁借光》全文翻译
凿壁借光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拼音】
záo bì jiè guāng
【释义】
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舍之烛光读书 。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
【作者】
葛洪(284—364),字稚川,号抱朴子,东晋丹阳句容人,道教理论家,其著作还有《抱朴子》、《神仙传》等
【出处】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
【原文】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不识字,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主人,我想读遍你家所有的书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
西汉时期,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 。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 。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 。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
【启示】
它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
【注释】
匡衡:西汉经学家
逮:到,及 。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
穿壁:在墙上打洞 。穿:凿
邑人:谓同县的人 。古时“县”通称为“邑” 。
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
文不识:指文名不识 。
与:给 。
佣作:被雇佣劳作 。
偿:值,指报酬(回报) 。
怪:感到奇怪 。
遍:尽
资:借 。
映:映照 。
遂:最终
大学:大学问家 。
(结论)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 。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
条件再艰苦并不能成为学习的障碍,缺乏条件可以创造条件,学习关键在于愿意学习以及拥有顽强的意志 。
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 。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 。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亮,可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 。怎么办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 。后人即用“凿壁、空壁、偷光、偷光凿壁、凿壁借辉、借光”等指勤学苦读,有时也引申为求取他人教益 。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凿壁偷光(主人公匡衡好学) 。这个成语表面上的意思是借邻舍的烛光读书 。而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 。
编辑词条
匡衡
【人物简介】
匡衡(生卒年不详),字稚圭,东海承(今枣庄市峄城区王庄乡匡谈村,另一说为:山东省山东临沂市苍山县匡王村)人 。西汉经学家,以说《诗》著称 。元帝时位至丞相 。
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 。他曾拜当时的博士学习《诗经》 。由于勤奋学习,他对《诗》的理解十分独特透彻,当时儒学之士曾传有“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之语,是说听匡衡解说《诗经》,能使人眉头舒展,心情舒畅,可见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 。但匡衡的仕途在一开始却并不平坦 。根据汉朝规定,博士弟子掌握“六经”中的一经,即可通过考试获得官职,考试得甲科者,可为郎中,得乙科者为太子舍人,得丙科者只能补文学掌故 。匡衡九次考试,才中了丙科,被补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 。但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已为当时经学家们所推重,当时身为太子的元帝也对其深有好感 。
元帝即位后,任用匡衡为郎中,迁为博士,给事中 。这时,京城长安一带发生日蚀、地震等灾变,匡衡乘机上书,引用《诗经》表明上行而下效的道理,劝元帝“减宫室之度,省靡丽之饰,考制度,修内外,近忠正,远巧佞,”“任温良之人,退刻薄之吏,显洁白之士,昭无欲之路”(《汉书·匡衡传》,下引同),然后再在百姓中推广道德教化,弘扬礼让仁和之风 。匡衡的奏书得到元帝的赞赏,匡衡因此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
在后几年里
汉元帝十分喜好儒术文辞,尤喜爱《诗经》,曾多次亲自听匡衡讲《诗》,对匡衡的才学十分赞赏,因此任匡衡为御史大夫 。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丞相韦玄成病逝,匡衡又代为丞相,封乐安侯,辅佐皇帝,总理全国政务 。匡衡可算是因明经而位极人臣的典型了 。
匡衡任职期间,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陈述治国之道并经常参与研究讨论国家大事,按照经典予以答对,言合法义,博得元帝信任 。每当朝廷大臣讨论政务时,匡衡总是引《诗经》为据,认为“六经者,圣人所以统天地之心,著善恶之归,明吉凶之分,通人道之意,使不悖于其本性者也 。故审六经之指,则人天之望可得而和,草木昆虫可得而育,此永永不易之道也 。”匡衡的主张得到元帝及成帝的支持,这与从汉朝中期就开始兴起的独尊儒术,推重经学,微言大义的社会风尚是分不开的,实际是汉朝统治者用以统治人民的一种手段 。
元帝后期时,宦官石显为中书令,他结党营私,把持朝政,怂恿元帝加重赋役,剥削人民,但因有皇帝的宠幸,没人敢触犯他 。成帝即位后,匡衡便上疏弹劾石显,列举其以前所犯罪恶,并纠举他的党羽,这是匡衡所做的最后一件铲除奸佞,为汉朝廷尽忠的事情 。不久,匡衡与同僚间渐有离隙,被人弹劾,贬为庶民,返回故里,不几年,病死于家乡 。
元帝封其为安乐侯,其侯国食封土地本为三十一万亩,匡衡利用郡图之误,非法扩大食封土地四万多亩 。成帝时,司隶校尉骏等告其“专地盗土”(指扩大国界),被免为庶人 。
【原文】
1.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 “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典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
重点字词解释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 (到,及) ②资给以书 (借给)
③遂成大学 (大学问家) ④愿意得主人书遍读之 (希望)
2. 汉匡衡(人名)好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及(烛光透不过来) 。衡因洞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有文氏者,家富多书,衡乃助其劳作而不求偿 。主任怪而问之,衡曰:“愿得主任书遍读之 。”主人感其言,与之书,终成大学(大学问家) 。
同义词 借鸡生蛋
近义词 穿壁引光,凿壁偷光
【用例】(元?乔吉《李太白匹配金钱记?第三折》):“枉了你穷九经三史诸子百家,不学上古贤人囊萤积雪,凿壁偷光,则学乱作胡为 。”
哪里可以.阅读.梦三生的 笑倾三国 (全文)
http://www.lcread.com/bookPage/23770/index.html
全,检
《萝铃的魔力》1、2、3、4全文在线阅读
自己上萝铃的魔力吧找 。
《草船借箭》全文
《草船借箭》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 。”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 。”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 。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 。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 。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 。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 。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扩展资料: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 。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
【《萝铃的魔力》1、2、3、4全文在线阅读【《开光密史》哪里能看全文】】由此,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因而衍生了许多成语趣闻、戏剧表演 。

光的赞歌的全文
《光的赞歌》
艾青
每个人的一生
不论聪明还是愚蠢
不论幸福还是不幸
他一离开母体
就睁着眼睛追求光明
世界要是没有光
等于人没有眼睛
航海的没有罗盘
打枪的没有准星
不知道路边有毒蛇
不知道前面有陷阱
世界要是没有光
也就没有扬花飞絮的春天
也就没有百花争艳的夏天
也就没有金果满园的秋天
也就没有大雪纷飞的冬天
世界要是没有光
看不见奔腾不息的江河
看不见连绵千里的森林
看不见容易激动的大海
看不见象老人似的雪山
要是我们什么也看不见
我们对世界还有什么留恋

只是因为有了光
我们的大千世界
才显得绚丽多彩
人间也显得可爱
光给我们以智慧
光给我们以想象
光给我们以热情
光帮助我们创造出不朽的形象
那些殿堂多么雄伟
里面更是金碧辉煌
那些感人肺腑的诗篇
谁读了能不热泪盈眶
那些最高明的雕刻家
使冰冷的大理石有了体温
那些最出色的画家
描出了色授神与的眼睛
比风更轻的舞蹈
珍珠般圆润的歌声
火的热情、水晶的坚贞
艺术离开光就没有生命
山野的篝火是美的
港湾的灯塔是美的
夏夜的繁星是美的
庆祝胜利的焰火是美的
一切的美都和光在一起

这是多么奇妙的物质
没有重量而色如黄金
它可望而不可及
漫游世界而无体形
具有睿智而谦卑
它与美相依为命
诞生于撞击和磨擦
来源于燃烧和消亡的过程
来源于火、来源于电
来源于永远燃烧的太阳
太阳啊,我们最大的光源
它从亿万万里以外的高空
向我们居住的地方输送热量
使我们这里滋长了万物
万物都对它表示景仰
因为它是永不消失的光
真是不可捉摸的物质——
不是固体、不是液体、不是气体
来无踪、去无影、浩淼无边
从不喧嚣、随遇而安
有力量而不剑拔弩张
它是无声的威严
它是伟大的存在
它因富足而能慷慨
胸怀坦荡、性格开朗
只知放射、不求报偿
大公无私、照耀四方

但是有人害怕光
有人对光满怀仇恨
因为光所发出的针芒
刺痛了他们自私的眼睛
历史上的所有暴君
各个朝代的奸臣
一切贪婪无厌的人
为了偷窃财富、垄断财富
千方百计想把光监禁
因为光能使人觉醒
凡是压迫人的人
都希望别人无能
无能到了不敢吭声
而把自己当做神明
凡是剥削人的人
都希望别人愚蠢
愚蠢到了不会计算
一加一等于几也闹不清
他们要的是奴隶
是会说话的工具
他们只要驯服的牲口
他们害怕有意志的人
他们想把火扑灭
在无边的黑暗里
在岩石所砌的城堡里
维持血腥的统治
他们占有权力的宝座
一手是勋章、一手是皮鞭
一边是金钱、一边是锁链
进行着可耻的政治交易
完了就举行妖魔的舞会
和血淋淋的人肉的欢宴
回顾人类的历史
曾经有多少年代
沉浸在苦难的深渊
黑暗凝固得象花岗岩
然而人间也有多少勇士
用头颅去撞开地狱的铁门
光荣属于奋不顾身的人
光荣属于前仆后继的人
暴风雨中的雷声特别响
乌云深处的闪电特别亮
只有通过漫长的黑夜
才能喷涌出火红的太阳

愚昧就是黑暗
智慧就是光明
人类是从愚昧中过来
那最先去盗取火的人
是最早出现的英雄
他不怕守火的鹫鹰
要啄掉他的眼睛
他也不怕天帝的愤怒
和轰击他的雷霆
把火盗出了天庭
于是光不再被垄断
从此光流传到人间
我们告别了刀耕火种
蒸汽机带来了工业革命
从核物理诞生了原子弹
如今象放鸽子似的放出了地球卫星……
光把我们带进了一个
光怪陆离的世界:
光怪陆离的世界:
X光,照见了动物的内脏
激光,刺穿优质钢板
光学望远镜,追踪星际物质
电子计算机
把我们推到了二十一世纪
然而,比一切都更宝贵的
是我们自己的锐利的目光
是我们先哲的智慧之光
这种光洞察一切、预见一切
可以透过肉体的躯壳
看见人的灵魂
看见一切事物的底蕴
一切事物内在的规律
一切运动中的变化
一切变化中的运动
一切的成长和消亡
就连静静的喜马拉雅山
也在缓慢地继续上升
认识没有地平线
地平线只能存在于停止前进的地方
而认识却永无止境
人类在追踪客观世界中
留下了自己的脚印
实践是认识的阶梯
科学沿着实践前进
在前进的道路上
要砸开一层层的封锁
要挣断一条条的铁链
真理只能从实践中得以永生

光从不可估量的高空
俯视着人类历史的长河
我们从周口店到天安门
象滚滚的波涛在翻腾
不知穿过了多少的险滩和暗礁
我们乘坐的是永不沉的船
从天际投下的光始终照引着我们
我们从千万次的蒙蔽中觉醒
我们从千万种的愚弄中学得了聪明
统一中有矛盾、前进中有逆转
运动中有阻力、革命中有背叛
甚至光中也有暗
甚至暗中也有光
不少丑恶与地耻
隐藏在光的下面
毒蛇、老鼠、臭虫、蝎子、蜘蛛
和许多种类的粉蝶
她们都是孵化害虫的母亲
我们生活着随时都要警惕
看不见的敌人在窥伺着我们
然而我们的信念
象光一样坚强——
经过了多少浩劫之后
穿过了漫长的黑夜
人类的前途无限光明、永远光明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生命
人世银河星云中的一粒微尘
每一粒微尘都有自己的能量
无数的微尘汇集成一片光明
每一个人既是独立的
而又互相照耀
在互相照耀中不停地运转
和地球一同在太空中运转
我们在运转中燃烧
我们的生命就是燃烧
我们在自己的进代
应该象节日的焰火
带着欢呼射向高空
然后迸发出璀璨的光
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
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
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
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
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
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

作为一个微不足道的人
天文学数字中的一粒微尘
即使生命象露水一样短暂
即使是恒河岸边的细沙
也能反映出比本身更大的光
我也曾经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在不自由的岁月里我歌唱自由
我是被压迫的民族我歌唱解放
在这个茫茫的世界上
我曾经为被凌辱的人们歌唱
我曾经为受欺压的人们歌唱
我歌唱抗争,我歌唱革命
在黑夜把希望寄托给黎明
在胜利的欢欣中歌唱太阳
我是大火中的一点火星
趁生命之火没有熄灭
我投入火的队伍、光的队伍
把“一”和“无数”溶合在一起
进行为真理而斗争
和在斗争中前进的人民一同前进
我永远歌颂光明
光明是属于人民的
未来是属于人民的
任何财富都是人民的
和光在一起前进
和光在一起胜利
胜利是属于人民的
和人民在一起所向无敌

我们的祖先是光荣的
他们为我们开辟了道路
沿途
下了深深的足迹
每个足迹里都有血迹
现在我们正开始新的长征
这个长征不只是二万五千里的路程
我们要逾越的也不只是十万大山
我们要攀登的也不只是千里岷山
我们要夺取的也不只是金沙江、大渡河
我们要抢渡的是更多更险的流口
我们在攀登中将要遇到更大的风雪、更多的冰川……
但是光在召唤我们前进
光在鼓舞我们、激励我们
光给我们送来了新时代的黎明
我们的人民从四面八方高歌猛进
让信心和勇敢伴随着我们
武装我们的是最美好的理想
我们是和最先进的阶级在一起
我们的心胸燃烧着希望
我们前进的道路铺满阳光
让我们的每个日子
都象飞轮似的旋转起来
让我们的生命发出最大的能量
让我们象从地核里释放出来似的
极大地撑开光的翅膀
在无限广阔的宇宙中飞翔
让我们以最高的速度飞翔吧
让我们以大无畏的精神飞翔吧
让我们从今天出发飞向明天
让我们把每个日子都当做新的起点
或许有一天,总有一天
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
我们最勇敢的阶级
将接受光的邀请
却叩开那些紧闭的大门
访问我们所有的芳邻
让我们从地球出发
飞向太阳……
1978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