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园 | 晚期前列腺癌≠绝症,新型治疗方案让患者获得新希望

康健园 | 晚期前列腺癌≠绝症,新型治疗方案让患者获得新希望
文章图片
今天是父亲节 。 男性进入50岁之后 , 很多健康问题随之而来 。 其中 , 前列腺癌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 数据显示 , 2020年我国前列腺癌新发病例超11万人 , 死亡人数超5万人 , 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 , 严重威胁男性健康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泌尿科主任医师薛蔚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科副主任医师朱寅杰教授为读者普及疾病知识 , 共话男性健康 。
防患于未然 , 预防在早期:男性50岁之后每年进行一次PSA筛查
前列腺是男性泌尿和生殖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器官 , 被称为男人的“生命腺” 。 而前列腺癌是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 , 早期症状并不明显 , 随着肿瘤的发展 , 可能会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痛、尿不尽、尿潴留等症状 , 而且一旦进展到晚期 , 严重者还会出现多处转移 , 常见有骨盆骨转移、脊柱骨转移、肝转移等 , 可引发持续性的疼痛 , 伴随体重下降、全身乏力、情绪低落等 。
薛蔚教授指出 , 国前列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是随着社会发展 , 人们对前列腺癌认知更深了 , 更多人接受了筛查提早发现病症;第二是人口老龄化 , 前列腺癌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群体;第三是饮食结构的改变 , 高糖高脂的食物对于前列腺癌的发生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 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 大众参与前期筛查意愿高 , 可在前列腺癌处于早期时就筛查出来 。 在上海的前列腺癌患者中 , 早期患者占70% , 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 。
朱寅杰教授提醒大众要进一步提高男性对前列腺癌早筛早治意识 , 中老年男性特别是50岁以上有家族史的男性都应该去做前列腺的筛查 , 筛查的项目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血清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检查即血清PSA检查 , 另一个是做直肠指检 。 通过这两个检查可以较为准确地筛查出前列腺癌 。 朱教授强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 应当每年筛查一次 , 防患于未然 。
确诊不慌 , 疾病疗法多:经典疗法作基石 , 新型疗法带来新选择
薛蔚教授介绍 , 临床上 , 前列腺癌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 。 手术治疗适用于低危和中危前列腺癌患者 , 近几年来 , 患者身体的基础状况越来越好 , 现在也会对一些寡转移的患者尝试手术治疗 , 包括局部治疗的尝试 。 化疗是使用药物杀死快速生长的细胞包括癌细胞 , 适用于已经发生转移的或者对激素治疗反应性低的患者 。 放疗通过使用高能量来杀死癌细胞 , 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 , 放疗的疗效大幅提升 , 副反应逐渐可控 。 内分泌治疗是大家公认的前列腺癌治疗的基石 , 内分泌治疗曾经获得诺贝尔奖 , 现在晚期前列腺癌基本上都以内分泌治疗为主 。
尽管前列腺癌治疗方法众多 , 但仍有部分患者即使在经过新型内分泌治疗后 , 会发展为去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 , 为临床治疗带来巨大挑战 。 据悉 , mCRPC是前列腺癌的终末阶段 , 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 在mCRPC患者中 , 高达30%的患者存在HRR相关基因突变 , 其中最常见的是BRCA1/2基因突变 , 而存在该基因突变的前列腺癌往往恶性程度可能更高 , 可能具有更强的侵袭性和更高的转移性疾病比例 , 患者的生存预后更差 。
“除了常规的治疗手段 , 对于有基因突变的前列腺癌患者 , 比如说BRCA基因 , 可以更早期地使用PARP抑制剂 。 当传统内分泌治疗效果不太好的时候 , 我们会更有针对性地使用这一类靶向药物 , 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薛蔚教授指出 , “PARP是存在于多数真核细胞中的一个多功能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酶 , PARP抑制剂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损伤修复、促进肿瘤细胞发生凋亡 , 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