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肖:谁知道过去镖局有那些行规、行话、故事等?

镖局三硬风肖:官府要有硬靠山,绿林要有硬关系,自身要有硬功夫,镖局走镖,三者缺一不可 。那么,是不是具有了这三硬,就可以镖行天下了呢?实际上并非如此,一个镖局的镖局有了这三硬,还不行,还得精通镖局行业中的行话,这种镖局行话,江湖上称之为“春点”,每个镖师都必须十分娴熟地运用 。镖师在入镖局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拜师,拜师之后,师父在斧正你的武功的同时,必须要亲口相传,教给你如何“春点” 。精通了春点,镖师才能如虎添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镖师 。有时一句话可抵得上一场干戈,有着事半功倍的妙用 。那么,究竟什么是“春点”呢?“春点”有多少种类呢?镖师究竟是怎样和盗贼进行“春点”的呢?今天,我就为大家讲解这些问题 。

风肖:谁知道过去镖局有那些行规、行话、故事等?

文章插图
春点,又被叫做寸点、唇点、唇典等等,泛指江湖上的隐语,俗称黑话,是通过语言讯号作为江湖上人彼此联系的一种特殊手段 。
春点的产生,大致出于下列三种情形:
一是由禁忌、避讳所形成的市井隐语 。比如在船上说话,忌讳说“住”、“翻”等,而用其他字语代替 。
二是出于回避目的,免使外人知悉而形成的隐语行话 。如旧时东北的响马称姓“杨”为“犀角灵蔓”,称姓“何”为“九江八蔓”,称姓“冷”为“西北风蔓”等 。
三是语言游戏类隐语 。镖局的镖师均有行话,唇典词语虽稍欠典雅,但是都是行走江湖必须要用的,说得好就能交上朋友,说得不好就会发生一场恶战,说不定丢了镖也不一定 。镖师们把自己“保镖”叫做“唱戏的”,“镖旗 ”叫“眼”,“钱搭链”为“蛇腰”,“一个人”叫“流丁”,“门半掩半开”叫“夜扇马散”,“松林”叫“林子马哈武”,“寺庙”叫“神堂”,“晴天”叫“天高”,“天黑 ”叫“明路”,“走远”叫“卜长”,“走近”叫“卜短”,“墙头”叫“马”,“庄稼把式”叫“上等土风子”,“护院人”叫“镇山虎”,“贼”叫“芒古”,“人胆大”叫“点粗”,“胆小”叫“点细”,“心眼多”叫“全海”,“火药”叫“夫子”,“洋枪”叫“ 黑驴”,“有钱”叫“海拉”,“没钱”叫“念拉”等等 。
其实春点远远不止这些,它的内容非常广泛,从人体部位到职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礼节、交往等,应有尽有,几乎可以成为第二语言系统 。归纳起来,春点大体上可分:人物类,职业类,人称类,数字类,生活类,器官类,武器类,礼仪类等12类,现在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些言语类的春点,让大家对镖局的行话有个初步的了解 。首先,我们先说说春点的:

一人物类用语
有一部武侠小说这样描写到:
下了木桥,慈云庵主忽的低声道:“师兄,你听,这么深夜还行船?”鹰爪王停步侧耳一听,果然在木桥西数丈外,哗啦哗啦,一阵阵木桨拨水之声 。循声查看,恍惚见两只轻舟,正转一道河湾子,在船头往北一调头的当儿,隐隐见船头上似有数点火星子,鹰爪王不禁“咦”了一声:“这准是吃飘子钱的老合了?”
这里面的“吃飘子钱的老合”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人物类的春点,“合字、黑字”或者“老合”就是贼的意思,通常称呼不在帮派的贼,而是指一般的盗贼,而“吃飘子钱的老合”则是专指“水贼” 。
再比如另一部武侠小说中的描写:
梁佩伸手扣动门上的门环,高声叫道:“那位当值?”铁门内有人道:“哪里来的朋友?寨内有事不方便入内,若是没有大事改日再来吧 。”梁佩高声说道:“小弟地鼠门的,奉鄙门总瓢把子之命来给贵寨主送封信件 。”里面道:“把信从门缝里送进来吧,在下帮你转呈寨主就是了 。”梁佩道:“小弟来时,鄙门总瓢把子有言在先,要小弟亲手将信交给曹寨主 。事关重大,还是兄台帮忙通报一声吧 。”
这里面的“总瓢把子”也是春点行话,在江湖上把一些帮派的首脑、老大都指称总瓢把子 。类似这样人物类的春点有很多,你比如:
◎人:丁 。
◎官府:鹰爪孙 。
◎老人:糕 。
◎官帽子:翅子顶罗 。
◎姑娘:豆儿 。
◎保镖人:托线孙 。
◎小伙子:芽儿 。
◎朋友:并肩子 。
◎外行:老宽/空子 。
◎对象/敌人:点子 。
◎尼姑:捏班 。
◎线上:以某个地域为势力地盘,该地域即称“线” 。简单的说,“线上的朋友”就是“地 头蛇” 。
◎马眼子:专门四下探访名马的人 。凭着一双饱具经验的眼睛,再加上一张油滑善辩的嘴,无往而不利 。
介绍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对人物的春点往往和人物的某一特征有紧密的联系,比如职业,但是,对职业,各行各业,江湖上又有专门的称呼,下面,我们就说说春点的:
二职业类用语
你比如要是有盗贼要来镖师护院的院子里偷东西,护院的镖师就说了:“要是朋友摇摆乔肖,越马风肖,要还不肖,有意落地,即班山喝酒,呷渴茶,呷崩吃饭各密,山居凑啃草过黄 。”
这段话,作为我们平常人听起来非常生涩难懂,但是,作为房的贼却能听得懂 。什么意思呢?镖师的意思是说啊,房上的朋友是过路的吧?要是过路的赶紧飞走,要是不愿意就此飞走,想来到院子里,我就要以茶酒相待,等你酒足饭饱,再飞走,山居凑啃草过黄,哎,大家还是好朋友 。
在这种情况下,雇主听不懂是怎么个意思,盗贼却知道这是镖师已经发现了自己,在给自己留面子,越马风肖吧,赶紧走人吧 。等盗贼一走,镖师就又开始春点了:“响卦走高,俱是一家;合家朋友,吃遍天下,脚踮之地,让与兄弟吃 。”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啊,你盗贼和我护院的镖师,其实都是一家人,都是练武出身,所以啊,你被叫做暗挂子,我被称作支杆挂子;合得来的朋友,你是吃遍天下的人,脚下这脚尖大的地方,我要保护的院子,就请给兄弟个面子,给我留口饭吃吧 。
这里面的“响卦”就是指的保镖这种职业,而“走高”则是指的飞贼,保镖的这种职业还被叫做“挑杆”,为人护院的被称作“蹲杆”或者“内挂” 。类似对职业的春点很多,你比如:
◎江湖卖艺为生的:躺、撂竿或模杆,为变卦 。
◎教场子的:戳竿,或枝竿,为外卦 。
◎卖膏药、打弹子的:弹弓图 。
【风肖:谁知道过去镖局有那些行规、行话、故事等?】◎做戏法、鸣锣聚众:吞吃对包李子 。
◎卖膏药用铁捶自打的:边汉 。
◎画符而用火烧铁条的:三光鞭 。
◎卖武场:圈子 。
◎卖武艺:扁利子 。
◎卖拳人:边爪子 。
◎庄稼拳:地崩子 。
◎亮拳,属于表演性质:漂托 。
◎比较武艺:嗔托
◎打架:高托 。
◎打他:赃托 。
◎不如他:听托 。
◎手快:构子 。
◎脚步快:马快 。
◎踏青子,斩盘带推包:串茶馆,相面带治病 。
等等,以上的这些叫法,都是对职业的春点,以及与职业有关的春点,听起来既形象,又有趣,而且外人还不知道镖师和盗贼在说什么 。幸亏那时候的人很少讲外语,要不然,别人还以为镖师精通外语,和外国小偷对话呢 。更有趣的是镖局行话中对人称的春点,下面,我们就说说春点的:
三人称类用语
现在我给大家讲段镖师和盗贼的春点,大家猜猜是什么意思:
合吾的朋友,在家日月宫,在外并肩子,吃的是一家的饭,穿的是合家的衣,把招子放亮了,别崩了盘子,连本带利折了,给咱托线孙放开一线天 。
这段话我估计大部分朋友都不能理解 。这是一个走镖的镖师在和劫匪的春点,镖师在说什么呢?他在说,和我合得来的江湖朋友,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我们都是吃练武饭的,我穿的是朋友您给的衣服,端的是您给的饭碗,请朋友把眼睛给放亮了,千万别误会闹僵了,连师傅带徒弟都给赔进去,就不好看了,还是请朋友给我这个保镖的留一条生存之路吧 。
这里的“日宫”指的是父亲,“月宫”指的是母亲,“本”指的是师傅,“利”指的是徒弟,可不是我们平常意义上的“连本带利” 。再比如:
◎兵:令生 。
◎兵勇:柳叶生 。
◎官:翅子 。
◎朝翅子:打官司 。
◎女人:果 。
◎老太太:苍果 。
◎武秀才:西魁生 。
◎对别尊称:老元良或老夫子 。
◎表示谦逊:无有元良,就是不敢以先生自居,仅说骗饭而已 。
同样的文字,表达的意义却让人难以琢磨,这也是应了那句话,叫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镖师们为了雇主财物的安全,不得不说出一些让人难以明白,而只有他们自己心知肚明的话来,你比如:
四数字类用语
就是现在中国的农村集市上,还流行着数字类用语的春点,在农村的集市上,有一种行业,叫行户,行户相当于城市的中介机构,比如某人要卖一匹马,而另一个人要买马,就必须得经过行户这个中间人,当然行户的利益是给买主要高点,付给卖主少点,从中间抽水,这个时候,讨价还价的时候,就不能说出谁都明白的“123456789”了 。镖局在押镖的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这样防备被无关的人听到的情况,所以数字的表达上,各地区就存在了各地区的差异 。我现在念一句镖局的行话:“流月汪则中,神心张爱青” 。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大家看,“流”字里面只有一横,所以叫“一”,“月”字里面两横所以叫“二”,“汪”是三横,“则”是四竖,而“神”字呢,“衣”字偏旁里含六的笔画,七八九十都是这样 。看起来啊,中国古代的镖师们,不仅武功盖世,文采也不弱 。连数字都能从汉字里拆出来,更别说:
五生活类用语
银子不叫银子,叫老瓜或者居米,钱不叫钱,叫储、储门子、托储,杵头子 。没钱了不叫没钱了,叫念储,挺含蓄的,比中国古代文人墨客说没钱为囊中羞涩还含蓄 。手电筒不叫手电筒,叫亮子,不过那时候没有手电筒,有千里火,火把,灯笼 。碗不叫碗,叫莲花子,大碗叫汤钵子,筷子叫划十子,拿筷子叫搬梁,这个比喻有点过了,把筷子比喻成大梁,亏得镖师们想得出 。你比如镖队在旅店住下后,吃完了饭,镖头对徒弟们说:“已经安了根,扣个盅也不用那水牙子吧?还不赶紧踢土顺腿蹦台托条?”什么意思?那意思是说啊,喝个水难道还要我给你们那汤勺啊?慢腾腾地耽误时间,还不抓紧时间上床睡觉?
这里面的“安了根”是指吃了饭,“扣盅”是指喝水,“水牙子”指的是汤勺 。“踢土”是脱鞋子,(鞋子常年走在路上,当然踢土了),提头子是穿鞋子,“顺腿”是脱袜子,穿通子是穿袜子,“蹦台”是指上床,“托条”是指睡觉 。非常形象有趣 。再比如:
◎叉叉子/蹬空:裤子 。
◎通衫子:大褂 。
◎飞蛾子:马挂 。
◎撇苏了:哭了 。
◎瓤了:饿了 。
◎上啃:吃饭 。
◎搬山:喝酒
◎撒托:衣服 。
◎嗨撒:大褂 。
◎顶天儿:帽子 。
◎小罗考:衬衣 。
◎护脸:眼镜 。
◎海砂子:私盐 。
◎海砂窑:盐仓 。
◎姜片/马蜂子:肉 。
◎马牙:饭 。
◎番张子:饼 。
◎细苗条:鱼 。
◎黏肤:擦脸 。
◎蹦火:吸烟 。
◎领甲:烤火 。
◎卖鸡:跨门槛 。
◎遛狗:跳窗户 。
◎摆丢子:刮风 。
◎照相/朝相:见面 。
◎眩里圆:吃了 。
◎捏子攒:还没吃 。
◎捕子:捕鱼的水禽 。
◎皮娃子爆豆子/皮子串:被狗咬了 。
◎抛闪/撇山:解手,方便 。
◎摆柳:解手(女性) 。
◎火窑:店房 。
◎打尖:意指旅人中途吃饭 。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有声有色,解闷逗乐,有趣味,特别是人在江湖中行走,不管是镖师和盗贼劫匪,他们都得吃饭睡觉,同样的得忍受人生高处不胜寒的寂寞,在百般无聊的等待商人旅客的时间里,在跋山涉水徒步万里的镖路中,镖师和盗贼,也会偶尔琢磨些有趣味的东西,来调节枯燥、寂寞、单调、凶险的生活,恰恰是这些时候,人性才有了相通的一面,那就是他们琢磨出来的语言竟然达到了惊人的一致,所以才有了春点的相通,所以有时候人们又把春点称之为“唇典”,意思是唇齿之间的经典 。说到唇、齿这些人体器官,镖局行话中对器官也有专门的语言,比如眼睛啊,腿啊,嗓子啊,都有专门的叫法,再比如,镖师们手中常用的家伙武器,也有专门的叫法,还有,镖局的春点,真正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解闷逗乐,而是在江湖过招,实际的走镖生涯中运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