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来袭,儿童易感!如何运用中医药防治?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_养生保健】
流感来袭 ,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广东已进入夏季流行高峰 。 近期 , 一些医院发热门诊就诊人数爆满 , 身边的人陆陆续续出现咽喉痛、咳嗽、发热的症状 。 据流感监测数据 , 平均100个门诊病例中7人出现发热超过38℃ , 伴有咳嗽或咽痛等流感症状 。 其中 , 流感患者以学龄儿童居多 。
流感来袭,儿童易感!如何运用中医药防治?
文章图片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许尤佳教授介绍 , 今年的气候非常反常 , 持续阴雨天气 , 但整体温度不算高 , 天气不算热 。 这种不应该属于这个季节的“气” , 古人就称为“非时之气” 。
“非时之气 , 必有大疫” 。 每当“非时之气”出现 , 就最容易产生疫疠之邪 , 这种“疫疠之邪”会为“疫病”创造很好的传播条件 。 好像最近这种潮湿闷热的环境 , 为细菌、病毒的滋生与传播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 广东疾控发文称 , 广东省已经进入流感夏季高发期 , 其中“甲型流感”是目前最主要的流感病毒类型 。
有些人认为 , 流感就是“大号感冒” , 其实并非如此 。 流感的典型症状是起病急、症状严重、持续时间长 , 大多数人都会反复高烧 , 并持续5~7天 。 如果不及时干预 , 还容易引发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 严重的甚至还可能导致死亡 。
中医如何认识流感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许华教授解释 , 中医称流行性感冒为“时行感冒” , 属于温病的范畴 。 疫邪性烈 , 易于传变 , 故起病急骤 。 时邪由口鼻而入 , 侵袭肺胃 , 郁于肌表 , 滞于经络 , 症见发热、恶寒、头痛、肌肉酸痛、咳嗽咽痛、无汗或汗出热不解、疲倦;疫火上熏则目赤咽红 , 邪热犯胃则恶心、呕吐 。 若邪热闭肺 , 肺气郁闭上逆 , 则气促、咳嗽、痰壅、鼻煽、胸闷胸痛;气机不利 , 血行瘀滞 , 则颜面苍白 , 唇甲发绀 。 若邪毒逆传心包 , 内陷厥阴 , 可出现壮热、神昏、抽搐等危象;甚或邪毒炽盛 , 正气不支 , 出现四肢厥冷 , 脉微欲绝等阴竭阳脱之危候 。 疾病恢复期 , 常见肺胃受损 , 气阴两虚之证 。
时行疫病多有一定的地域特点 , 岭南之地 , 湿气较盛 , 本地区流感患儿常常伴有脘腹胀满、纳呆、腹泻、舌苔厚腻等湿浊困阻之证 。
流感来袭,儿童易感!如何运用中医药防治?
文章图片
易感人群
绝大部分人都容易被流感病毒感染 , 其中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照顾婴幼儿人员和医务人员等六大人群更容易得流感 , 要注意加强防范 。
预防措施
流感≠普通感冒 , 流感的症状比普通感冒要重 , 流感普通型大多属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病位较浅 , 但重型流感则不属于上呼吸道感染 。 在流感高发期 , 做好预防措施非常有必要 。
增强体质
《黄帝内经》讲“正气存内 , 邪不可干” , 流感是否发生决定于正气与邪气两方面的因素 。 “正气”指人本来具有的维持健康和抵御外部致病干扰、侵损的能力 , 是人的天赋所秉 , 有人常年不易感冒 , 即是正气较强常能御邪之故 , 有人一年多次感冒 , 即是正气较虚不能御邪之故;“邪” , 即是引发疾病的外部诱因 , 譬如外部的“风邪”、“寒邪” 。 也就是说 , 一个人如果体质好 , 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 是不容易得流感的 。
日常防护
日常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 咳嗽或打喷嚏时 , 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 勤洗手、多通风、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 。 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 , 流感流行季节 , 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