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期正式来临,做好三件事远离“苦夏症”

梅雨期正式来临,做好三件事远离“苦夏症”
文章图片
现代快报讯(采访人员刘峻通讯员杨璞)6月23日起南京进入梅雨期 , 虽然较常年略偏晚(常年6月19日左右) , 但是今年梅雨雨带南北摆动大 , 降水呈现对流性强、雨强大、雨量分布不均等特点 , 期间可能出现明显降水间歇和阶段性高温天气 。
专家提醒 , 梅雨季的暑湿之气容易侵扰人体 , 使人出现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身体嗜睡、心烦易怒的“苦夏症” 。 如何养生保健 , 远离“苦夏症”呢?专家提醒做好以下三件事 。
养心脾 , 宁心安神调情志
梅雨季节让人最难受的就是又热又湿 , 不少人会因此容易情绪激动、心烦急躁、发“无名火” , 对健康自然不利 。 《黄帝内经》中记载:“心主舌 , 其在天为热 , 在地为火 , 在体为脉 , 在藏为心 。 ”因夏季火旺 , 故夏季与心血管系统的关系十分密切 。 因此 , 要重视心神的调养 。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病科主任医师邢俊武介绍 , 夏日昼长夜短 , 睡眠也要随之“夜卧早起” , 以顺应自然 , 如晚上睡眠时间不足 , 最好睡午觉补足 。 中医养生提倡睡子午觉 , 夏季尤其如此 。 其主要原则是“子时大睡 , 午时小憩” 。 子时是晚11时至凌晨1时 , 此时阴气最盛 , 阳气衰弱 。 如果经常熬夜 , 过了子时还在工作 , 肝脏得不到足够的休息 , 则无精打采 。 午时是中午11时至下午1时 , 此时阳气最盛 , 阴气衰弱 。 午饭后人最容易犯困 , 此时可以小憩一下 , 舒缓紧张和疲劳 , 能有效地帮助大家宁心安神 。
梅雨季是脾胃病的高发季节 , 易出现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孙刚提醒 , 不宜大量进食生冷瓜果 , 以免损伤脾胃 。 应及时调理饮食 , 既保证营养 , 又不增加脾胃负担 。 可以吃些杂粮粥 , 如茯苓薏仁粥、山药粥等 , 能起到益气健脾、清暑利湿的作用 。 因过甜可伤脾 , 需严格控制糕点、含糖饮料的摄入 。
祛暑湿 , 清淡饮食巧食疗
炎热的天气容易出汗 , 耗伤人体之气 , 因为中医有云“气随汗脱” , 过度出汗会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 , 甚至因中暑而昏迷 , 此时要注意防暑降温 。 平时可以适当吃西瓜、冬瓜 , 喝绿豆汤来解暑 。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主任杜长明提醒 , 外出时要戴遮阳帽、打太阳伞 , 避免在烈日下待得过久 。 汗湿的衣服不可久着 , 以免暑热并袭 , 诱发皮肤病 。 夏季不宜长时间运动 , 以防伤害身体 。
暑期天气炎热 , 随着大量汗水的流失 , 机体会丧失较多的钾 , 如不注意补充 , 可能会造成低血钾现象 , 严重时会导致人体倦怠无力、头昏头痛、食欲不佳、精神不振等症候 。 夏季吃一些水果有助于补钾 , 比如香蕉、橙子等 。 此外 , 含水量高且高钾低钠的蔬菜也适合多吃一点 。 比如西葫芦 , 其可食部占73% , 水分占94.9% , 接近黄瓜 , 是果蔬中的补水高手 。 和众多高钾低钠的果蔬一样 , 西葫芦也是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的较好食物选择 , 每100克西葫芦含92毫克钾 , 5毫克钠 , 还含有一定量钙、镁、铁、硒等微量元素 。
护阳气 , 冬病夏治强身体
天热时 , 人的本能反应是寻求降温 , 但如果温度降得太多 , 也会伤阳 。 比如湿热的梅雨季喝冷饮、吹空调、吃冰西瓜 , 均会伤及阳气 。 因此 , 梅雨时节不可贪凉 , 尤其是饮食更要注意 。
潮湿、闷热的日子也是“苦夏”中最难挨的一段时间 。 很多人都会抓住这个时间好好养护阳气 , 进行“冬病夏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