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时节的中医养生方法

今天分享一篇【处暑时节的中医养生方法】希望大家喜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阅读这一篇百科内容吧,看完之后记得点赞分享出去给朋友们看哦!
处暑时节养生是非常重要的,处暑是气温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处暑过后天气逐渐变凉 。所以处暑养生方法一定要适应天气的变化,才能起到作用 。那么处暑时节如何养生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处暑时节的中医养生方法
处暑时节能反映气温变化,其中的"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以后天气会越来越凉 。
在饮食上
夏天结束了,就意味着秋季的开始 。这个时期,气侯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因此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 。
所以,再过一些日子,山楂就要下来了,这时时令水果,大家可以多吃一些 。秋天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 。处暑之后就要少吃一些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这样能有效加强我们的肝脏功能,并且西瓜这类夏季食物也要少吃 。
在起居上
依照自然界规则,秋天阴气增、阳气减,对应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为了贮存体内阳气,要早睡早起 。
秋天主“收”,因此,情绪要慢慢收敛,凡事不躁进亢奋,也不畏缩郁结 。
“心要清明,性保持安静”,在时令转变中,维持心性平稳,注意身、心、息的调整,才能保生机元气 。同时,早晚比较凉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
在运动上
处暑后,秋高气爽非常适合户外运动,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做一些登山、慢跑、郊游等户外运动 。
但要多注意滋脾补筋 。因为秋天金容易克本,而肝是主筋的 。所以,在运动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剧烈,做好准备活动,避免伤筋 。
处暑养生注意事项
饮食
多饮汤水 凉后“贴膘”可每天喝点牛奶,吃一个鸡蛋,适量豆粥、鱼及瘦肉,以补充钙质和铁 。多吃水果、青菜,如每天吃一个香蕉、西红柿,既可补充维生素又可补充钾离子,还可预防便秘 。
吃西瓜可补充水分并利尿,香瓜和哈密瓜应少吃,每日最好饮水或豆汤1000ml以上,以补充丢失的水分 。
处暑来临,夏秋交替之际要注意多饮水,防止干燥 。脾胃消化能力相对较弱的人,不要吃太辛辣的食物,切记不要暴饮暴食,可以多吃如冬瓜、扁豆等键脾胃的食物 。
但有些人肠胃不好,常腹泻,不适宜清凉补身 。进入初秋,很多“苦夏”、夏天食欲较差者,食欲逐渐好转,主动或被动地开始贴秋膘 。
其实,不要急着贴秋膘 。此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还没调理过来,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 。吃肉要适当,最好等到天真正凉下来后,再多增加肉食 。
环境
预防“阴暑”重睡眠有人出汗后喜欢马上用凉水冲澡,或大量喝冷饮,更有甚者,干脆在地上铺凉席就躺下了 。这样不在意,很可能会导致阴暑 。阴暑也是中暑的一种,其致病原因不单纯是暑邪,而是兼有寒和湿的入侵 。
消暑时别太贪凉,预防阴暑 。空调使用要得当 。室内外温差保持在5℃左右,还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将家中门窗紧闭,导致室内空气混浊、潮热 。有慢性病不敢使用空调的老人,要物理降温,如电扇前放盆水,常用水擦洗身体 。
这时节老年人的气血阴阳都易亏虚,可能会出现昼不寝,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应早睡早起,保证休息时间 。
中午最好午睡半小时,让大脑和肠胃都休息一下 。凌晨至4时为体内各项器官功能降到最低点的时候,中午12:00~13:00为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段 。这两个时段最好能进入睡眠 。
锻炼
“不累”是标准早晚可去室外散步,适量做运动,既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又可使一天保持良好的精气神 。
根据身体素质,运动量和运动方式应有所差异 。中午气温偏高,尽量避免室外活动,特别是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 。打太极拳适合老年人,早晚气温相对低,可适当运动,如快走、打太极拳、爬山等,注意不要过度运动,否则更困乏 。
【处暑时节的中医养生方法】结语:通过上文的阅读相信大家对于处暑时节的中医养生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中医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了,对于各个时节的养生方法都有许多的见解,处暑养生要通过饮食,起居,以及运动共同来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