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节气 关于大暑的15个民间习俗

今天分享一篇【大暑节气 关于大暑的15个民间习俗】希望大家喜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阅读这一篇百科内容吧,看完之后记得点赞分享出去给朋友们看哦!
大暑在一年之中最热的夏季,在这个季节里,温度高,水果多,饮食多,那么你知道在这样炎热的天气里,大暑该怎么过吗?你知道大暑的时候都有哪些习俗吗?接下来就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关于大暑的那些习俗吧!
每一个地方的大俗都是不一样的,那么你知道哪些是大暑的习俗吗?吃“仙草”、饮伏茶、贴三伏贴、喝暑羊……这些习俗你听说过吗?
大暑的习俗
1、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 。民谚说“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冻和烧仙草也是厦门人常见的消暑凉品 。
2、饮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 。免费供应伏茶时间一般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末 。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 。
3、贴三伏贴
三伏贴,是一种膏药,如银行卡大小,一般四个为一组使用 。在夏天农历的头伏日期贴在后背一些特定部位上,据信可以治疗预防冬天发作的某些疾病(如鼻炎,气管炎,咽炎,哮喘等),针对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将四片膏药一起贴在后背的不同位置,保持八小时即可揭下 。
4、海边过大暑
深圳人在海边度过炎热的大暑日 。在夏季防晒很重要,不仅仅是爱美怕晒黑的女性,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的男性也一样需要防晒,尤其是去海边或水上乐园,更需要使用防晒霜,并不时补涂防晒霜 。
5、晒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 。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
6、喝暑羊
“喝暑羊”是流行在鲁中南革命老区沂蒙山区和鲁西南地区的大暑习俗 。其中,以山东单县羊汤最为闻名 。伏暑的羊汤汤质优美、营养丰富,具有健腺益气、温补肾阳的良好功效,成为农闲时期人们饭桌上的一道风味俱佳的滋补美味 。
7、吃面条
大暑到,临沂城乡就有大暑“喝暑羊”(即喝羊肉汤)或者吃面条的传统习俗 。这一天,家家户户嫁出去的闺女和结了婚的儿子都要回父母家,杀上一只羊,做上一锅凉面条,全家人一起喜气洋洋喝羊汤,吃面条,热热闹闹过大暑 。
8、吃凤梨
大暑期间,我国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 。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
9、吃“半年圆”
另外,大暑前后就是农历六月十五日,台湾也叫“半年节”,由于农历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所以在这一天拜完神明后全家会一起吃“半年圆”,半年圆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红面搓成的,大多会煮成甜食来品尝,象征意义是团圆与甜蜜 。
10、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 。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
11、送瘟神
三伏暑天,赤日炎炎,也是瘟疫疾病的爆发期 。过去人们在河船上要举行祭祈活动,将船划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以示送走瘟神,百病无踪 。
12、吃荔枝
大暑,按莆田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吃荔枝,叫做“过大暑” 。民间传说大暑这一天吃荔枝,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 。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 。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 。这一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 。
13、煎青草豆腐
大暑节气来临,温州人有煎青草豆腐的习俗 。青草豆腐指的是采用仙草、甘草、夏枯草与菊花、金银花等中草药煎制成豆腐形状、冷却后即可食之,清凉解毒,生津止渴 。过去不少家庭都能自制食用 。
14、吃米糟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 。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 。说的是可以“大补元气” 。在大暑到来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 。
15、吃童子鸡
湘中、湘北素有一种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 。童子鸡,是指还不会打鸣,或饲育期在三个月内体重达一斤至一斤半、未曾配育过的小公鸡 。之所以要选择童子鸡,是因为童子鸡体内含有一定的生长激素,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都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即使是年轻人,体质虚弱的也未尝不可一试 。
【大暑节气 关于大暑的15个民间习俗】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总结的关于大暑的15个民间习俗,通过上文的介绍,你知道大暑有哪些习俗了吧,这些习俗蕴含着养生的意义,在大暑节气期间,你不妨一试 。你的家乡大暑有什么习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