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 小暑和入伏是一个意思吗

今天分享一篇【小暑节气 小暑和入伏是一个意思吗】希望大家喜欢 ,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阅读这一篇百科内容吧 , 看完之后记得点赞分享出去给朋友们看哦!
【小暑节气 小暑和入伏是一个意思吗】小暑 , 这是属于24节气中的一个 , 那么你知道节气是什么意思吗?小暑的到来意味着夏季的温度又会高上一层 ,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好防暑工作呢?小暑和入伏是同一个概念吗啊?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接着往下面看吧!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夏至三庚数头伏” , 也就是说三伏天一般是在小暑的前后 , 所以小暑和三伏有差别又有相同 。那么小暑就是入伏吗?
小暑就是入伏
小暑是相对大暑而言 , 古人认为小暑期间 , 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 故称为小暑 。每年7月7日前后 , 太阳到达黄经105°时 , 小暑节气开始 。
俗话说:“热在三伏” 。我国三伏天气一般出现在夏至后的第28天 , 即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 。中国历法规定 ,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入伏 , 其中第一个10天为初伏 , 初伏最早离夏至20天 , 最晚30天 , 小暑离夏至16天 。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 , 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 。
“小暑过 , 每日热三分” , 小暑节气期间正好赶上入伏 , 从小暑至立秋这段时间 , 称为“伏夏” , 即“三伏天” , 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 , 民间有“小暑接大暑 , 热得无处躲”、“小暑大暑 , 上蒸下煮”的说法 。
小暑期间是雷暴、雨水最多的季节 ,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后还有一周时间就将“入伏” , 进入一年中最酷热的日子 。今年的伏天有40天 , 比去年多出了10天 。
小暑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将进入夏季最炎热的阶段 。小编提醒 , 小暑与入伏不同 , 小暑不是入伏 , 但小暑和入伏期间均是高温天气要注意防暑 。
小暑如何养生?
小暑节气 , 流传最广的是吃炒面之俗 , 史书记载 , 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下赐炒面 , 可见这种风俗已经渗入皇宫 。在江南一带流行吃莲藕、黄鳝 , 并有谚语云“小暑黄鳝赛人参” 。中医认为黄鳝性温味甘 , 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 。小暑前后多吃淡水鱼、海带等对身体也有益处 。
此时节 , 要合理作息 , 晚睡早起 , 穿浅色衣服 , 随身带防暑降温用品 , 如防晒霜、清凉油、仁丹、藿香正气水 , 多喝水、尤其是加盐的凉白开水 。在饮食调理上 , 少油腻 , 多清淡 , 可适当多吃一些苦味和酸味食物 , 清泄暑热 , 生津解渴 , 健胃消食 , 增进食欲 。
另外 , 小暑养生重点应突出“心静” 。此时心脏最脆弱 , 暑热逼人容易烦躁伤心 , 易伤心血 。莲子芯的味道虽然比较苦 , 但可以清心火 , 是养心安神的佳品 。养生要注意早睡早起 , 避免熬夜 。运动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 , 晨练不宜过早 , 以免影响睡眠 。
三伏天饮食:头伏饺子二伏面 , 三伏烙饼摊鸡蛋
在夏至后气温骤升 , 形成灼热的暑天 。把最热的暑天称为“伏天” , 是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 , 《史记·秦纪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 。”唐人张守节曰:“六月三伏之节 , 起秦德公为之 , 故云初伏 , 伏者 , 隐伏避盛暑也 。”古代伏天时跟其他节令一样 , 民间传承着很多食俗 。
老北京民间有句俗语:“头伏饺子二伏面 , 三伏烙饼摊鸡蛋 。”就说的是旧京数伏天家家信守的饮食民俗 。
为什么有这个食俗和俗语呢?据说与节气和那时菜农生产技艺有关:农业落后 , 也没有暖棚设施 , 没有更多夏令青菜供应百姓 , 夏至数伏时正是蔬菜青黄不接断档之时 , 也因老北京伏天时特炎热 , 汗流浃背的人们都愿在此时弄些简单少油又清淡爽口的饭食 , 所以就衍生出伏天吃饺子、面条、烙饼的食俗 。
养生原由
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 , “春夏养阳” 。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 , 要注意劳逸结合 , 保护人体的阳气 。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 , 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 , 民间有“小暑大暑 , 上蒸下煮”之说 。小暑正是民间繁忙的时候 , 种植蔬菜 , 备足过冬;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也都在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 。炎热的气候 , 由于出汗多 , 消耗大 , 再加之劳累 , 人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
“热在三伏” , 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 。“伏”即伏藏的意思 , 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 。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 , 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 。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 , 三伏烙饼摊鸡蛋” 。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 , 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
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 , 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 , 或甜或咸 , 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 , 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 , 但是不要食用过量 , 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 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
民间还有:“冬不坐石 , 夏不坐木 。”的说法 。暑过后 , 气温高、湿度大 。久置露天里的木料 , 如椅凳等 , 经过露打雨淋 , 含水分较多 , 表面看上去是干的 , 可是经太阳一晒 , 温度升高 , 便会向外散发潮气 , 在上面坐久了 , 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 。所以 , 尤其是中老年人 , 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总结的关于小暑节气的内容 , 通过上文的介绍 , 大家知道小暑和入伏的区别了吧 , 两者到来的时间是差不多的 , 但是还是有一些差别的 ,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