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气温高了,血压低了,更要警惕心血管疾病风险

进入夏天 , 不少地方都开启了高温模式 。 有朋友问华子 , 气温高了之后 , 血压降低了 , 是不是对心脑血管疾病更有益?
华子说 , 血压降低虽然可以保护心血管 , 但夏天的高温却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在《环境与健康杂志》中 , 有一篇《日最高气温与医院心脑血管疾病急诊人次关系的病例交叉研究》指出 , 当气温超过30℃后 , 最高气温每升高1℃ ,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增加17.3% 。
夏天气温高了,血压低了,更要警惕心血管疾病风险
文章图片
一、夏季血压会偏低
人体血压有随着季节波动的规律 , 在夏季气温升高时 , 血压往往会比冬季偏低 。 这是两个原因造成的 , 其一是因为气温升高时 , 体表血管舒张 , 会引起血压降低 。 其二是人体排汗量增加 , 大量的钠离子随汗液排出 , 也会导致血压下降 。
所以有高血压的人 , 要注意监测血压 , 根据血压波动情况调整降压药物 。 如果超过两周的血压都低于110/60mmHg , 建议减少降压药的剂量 , 避免因为血压偏低 , 造成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 。 等到秋冬季节气温转凉 , 血压升高时 , 再恢复降压药的正常用量 。
夏天气温高了,血压低了,更要警惕心血管疾病风险
文章图片
二、注意合理补充水分
夏季人体出汗增多 , 会损失大量体液 , 使血容量缩减 。 虽然血压会降低 , 但过度脱水会造成血液粘稠性增加 , 流速减缓 , 有可能增加凝血风险 。 老年人对口渴的感觉不敏感 , 补水不及时 , 就会增加血栓风险 。
而短时间内补水过快 , 会导致血容量骤然增多 , 会增加心脏负担 , 也容易出现心血管风险 , 所以大口“牛饮”也不可取 。 正确的补水方式 , 是小口慢饮 。 建议每天补充2000ml左右的水 , 分成10份 , 每隔1小时就喝上几口 , 在一天内喝完 。
夏天气温高了,血压低了,更要警惕心血管疾病风险
文章图片
三、规律作息控制情绪
有研究发现 , 在夏季只是白天的血压降低 , 夜间的血压有升高趋势 。 可能是夏季昼长夜短、气温炎热 , 影响了睡眠 。 而睡眠不足 , 就会导致交感神经激活 , 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 , 血压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
气温炎热 , 也会使人的情绪变得烦躁、易怒 , 也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 。 所以在夏季 , 更要注意保持规律作息 , 充足睡眠 。 如果气温过高 , 可以用空调降温 , 但要控制室内外温差在5℃以内 。 如果使用风扇 , 要注意避免直吹 。
夏天气温高了,血压低了,更要警惕心血管疾病风险
文章图片
四、晚睡晚起傍晚锻炼
夏季天亮得早 , 很多老年朋友习惯早起健身 , 在凌晨3、4点钟就起床锻炼 。 华子不建议老年人进行晨练 , 因为人体血压有自然节律 , 通常在清晨时升到最高 , 也称为“晨峰血压” , 清晨也是心血管疾病最容易发作的时间段 。
运动时的血压也会升高 , 当与“晨峰血压”叠加后 , 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 所以老年人不建议过早起床锻炼 , 可以适当地晚睡晚起 。 起床后也不要马上锻炼 , 中午气温又太热 , 可以改在晚饭后1小时 , 在傍晚锻炼更加合理 。
夏天气温高了,血压低了,更要警惕心血管疾病风险
文章图片
五、保证营养均衡
夏季气温高 , 会使人的胃口变差 , 老年人要注意合理搭配饮食 , 不要因为炎热吃得过少 。 否则身体可能因为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供应 , 从而造成心脏、神经的功能紊乱 , 导致心血管的风险增加 。
夏季的新鲜蔬菜、水果供应充足 , 可以适当多吃一些 , 减少精米、精面等主食的摄入 , 再搭配瘦肉、海产品、奶制品、豆类、粗粮等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