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旌德:“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

本文转自:中工网
“山场28.6亩 , 农田1亩 , 受益标准30元/亩/年 , 按10年一次付清的方式 , 到账金额8580元 。 ”虽然拿到《旌德县生态资源受益权证》已将近一年 , 但许雪峰依旧会时不时翻开看上一眼 , 这对于他来说 , 是一张特殊的“存折” 。
之所以特殊 , 是因为他存进去的是山场和农田 , 取出来的则是实打实的钞票 。
安徽旌德:“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令他没想到的是 , 山水林田皆可作为资本 , 绿水青山亦可拿来“投资” , 不仅省去了打理的烦心事 , 还能从中获益 。
老许能成为村里的“储户” , 还得从旌德县“两山银行”说起 。 2021年8月10日 , “两山银行”在旌德县柳溪村正式挂牌营业 。
安徽旌德:“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
文章图片
旌德县柳溪村通过“两山银行”建设的白茶基地 。 人民网张俊摄
何为“两山银行”?
“‘存入’绿水青山 , ‘取出’金山银山 。 ”柳溪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党总支第一书记胡黎明简单明了的一句话 , 道出了其中的内涵 。
他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 , “两山银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银行 , 而是借鉴银行“分散式输入、集中式输出”的模式 , 把村域山、地、田、房等零散低效碎片化的生态资源 , 转化为可计价、可交易、可融资的生态资源 , 进行规模化的收储、专业化的整合、市场化的运作 , 从而实现“两山”优质高效的转化 。
旌德县柳溪村位于皖南山区 , 共有山场面积9358亩 , 属于典型的山多、田少农业村 。
安徽旌德:“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
文章图片
村民许雪峰展示《生态资源受益权证》 。 人民网张俊摄
早在2017年 , 柳溪村就开始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 整合村内林业资源 , 把农户零散的山场 , 集中流转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来进行项目投资运营 , 让村民的荒山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
引进宁国蓝海森林有限公司投资承包三个村民组83户1000亩的黄家汶山场、引进浙商熊来生成立柳溪村鑫茂家庭农场、流转6个村民组128户1150亩的王家春山场建成香榧白茶基地……
安徽旌德:“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
文章图片
旌德县柳溪村属于典型的山多田少农业村 。 人民网张俊摄
土地转起来 , 效益引进来 。
2021年 , 柳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1.4万元 , 和2016年的3万元相比 , 足足翻了20多倍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那山林田湖草究竟价值几何?过去无解的问题 , 随着“两山银行”的开业 , 也在柳溪村得到破题 。 用胡黎明的话来说 , 等于给绿水青山贴上了“价格标签” 。
“过去的山场闲置在手里 , 没有规划 , 也没有设施 , 几十年见不到效益 , 自己都懒得管理 , 何来项目入驻 。 ”柳溪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孙俊坦言 , 眼瞅着满眼的绿水青山 , 就是无从下手 。
“两山银行”挂牌后 , 除了之前发展起来的2276亩白茶、香榧和果园三大基地 , 柳溪村又新增流转山场3600亩 , 全部存入“两山”银行 。
“农户收益除了流转租金 , 还可以在基地务工 , 常年可带动200多人就业 , 每年劳务收入达360万元 。 ”孙俊以村里1000亩白茶基地为例 , 这只是“两山”转化的一个缩影 。
安徽旌德:“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
文章图片
“两山银行”让柳溪村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 人民网张俊摄
旌德县拥有山场面积135.9万亩 , 林业用地面积102.7万亩 , 不仅是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 也是安徽省林长制改革示范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