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中医医院:厨房里的中药材——槐花(槐米、槐角)

本文转自:太原广播电视台
古人云:“不时不食” , 意思就是不是当季的东西不吃 。 五月 , 最新鲜的野菜莫过于槐花 , 繁花满树 , 银光尽闪 , 一穗穗 , 一串串 。
现在飘香的是刺槐花(洋槐花) , 阵阵清香沁人心脾 , 一串串 , 一簇簇 , 于一片嫩绿之中伸展娇柔妩媚的身姿 , 让人忍不住摘一把含在嘴里 , 那托叶刺更是衬托出含苞待放的刺槐花的娇羞之态 。
太原市中医医院:厨房里的中药材——槐花(槐米、槐角)
文章图片
到了七八月 , 国槐才开始崭露头角含苞而放 , 相对于洁白的刺槐花 , 国槐花带一点点黄色 。
山西人喜欢将各种能食的野菜用面粉或玉米碎裹住蒸食 。 洋槐花就是原料之一 。 鲜洋槐花带回家 , 挑拣洗净 , 以面裹之 , 上笼屉蒸熟 , 再浇上香油或拌蒜蓉 , 一道美食即刻诞生 。 亦可根据个人喜好烹饪 , 如洋槐花炒蛋 。 我国豆科槐属植物有21种 , 刺槐属2种 , 这些植物的花可能都俗称为槐花 , 药用的国槐花也并不作食用 。
太原市中医医院:厨房里的中药材——槐花(槐米、槐角)
文章图片
国槐的花和荚果均可以入药 , 其干燥花称槐花 , 干燥花蕾称槐米;干燥成熟果实为槐角 。 二者均可凉血止血 , 清肝泻火 , 但其功用偏向不一样 。
洋槐
洋槐在《中国植物志》中正名为刺槐是豆科刺槐属植物刺槐 。 原产美国东部 , 17世纪传入欧洲及非洲 。 我国于18世纪末从欧洲引入青岛栽培 , 现全国各地广泛栽植(实际上南方少见) 。
国槐在《中国植物志》中正名为槐是豆科槐属植物槐 。 原产中国 , 现南北各省区广泛栽培 , 华北和黄土高原地区尤为多见 。
槐花
槐花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 。 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 , 及时干燥 , 除去枝、梗及杂质 。 前者习称“槐花” , 后者习称“槐米” 。
【性味与归经】苦 , 微寒 。 归肝、大肠经 。
【功能与主治】凉血止血 , 清肝泻火 。 用于便血 , 痔血 , 血痢 , 崩漏 , 吐血 , 衄血 , 肝热目赤 , 头痛眩晕 。
太原市中医医院:厨房里的中药材——槐花(槐米、槐角)
文章图片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大鼠ip本品所含的芦丁 , 对植入羊毛球的发炎过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2.维生素P样作用:芦丁具有维持血管抵抗力 。 降低其通透性 , 减少脆性等作用 , 对脂肪浸润的肝有祛脂作用 , 与谷胱甘酞合用祛脂效果更明显 。
3.抗病毒作用:200ug/ml浓度时 , 对水疱性口炎病毒有最大的抑制作用 。
4.抑制醛糖还原酶作用:芦丁10-5mo1/L浓度时抑制率为95% 。 此作用有利于糖尿病型白内障的治疗 。
5.祛、止咳等作用:本品所含的槲皮素有一定的平喘作用 。 此外还有降低血压 , 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 , 减少毛细血管脆性、降血脂 , 扩张冠状动脉 , 增加冠脉血流量等作用 。
食疗作用
1.凉血止血:槐花主要用于出血属于血热的病症 , 可配合地榆治疗下部出血如便血、尿血、痔血 , 配合仙鹤草、白茅根治疗上部出血 , 如咯血、衄血等 。
2.降低血压 , 预防中风:槐花所含的芸香甙(芦丁)是具有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的维生素 , 可增强血管壁弹性 , 提高毛细血管的韧性 , 对高血压患者有防止脑血管破裂的功效 , 可预防中风;槐花液有显着降血压作用 。
槐花的禁忌
1.槐花营养美味 , 吃起来对身体有一定的功效 , 但是由于它含糖量比较高 , 吃起来比较甜 , 所以糖尿病患者尽量少食;由于槐花做的粉蒸槐花消化起来比较困难 , 所以消化系统不好的人尽量不要吃;由于槐花中含有感光物质 , 所以敏感皮肤的人尽量少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