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由来是什么,为什么叫彝族 彝族新年是什么时候

【彝族的由来是什么,为什么叫彝族 彝族新年是什么时候】
彝族怎么读彝族的读音1、彝族读作yízú 。
2、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6种方言,其中包括5个次方言,25个土语 。
3、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主要聚集在楚雄、红河、凉山、毕节、六盘水和安顺等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
彝族的由来是什么,为什么叫彝族?彝族主要来源于古羌人,刚开始并不叫彝族,是建国之后才改的名字 。千万不要低估彝族,它是我国六大少数民族之一,人口主要是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和广西的山区和沿海丘陵之间 。自去年年底,彝族总人口已经有871万了,是个非常庞大的少数民族了 。
彝族人的祖先是在青藏高原附近生活的古羌人 。根据中国和彝族的权威史料记载,在古代,彝族与分布在中国西部的羌族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因此,彝族应该是从古羌族进化而来的 。从公元前4世纪开始,古羌人大规模南迁,这些南迁的古羌人被称为氐人 。他们从四川西部一直向南到云南北部,然后到广西南部 。他们不仅带来了自己的文化,也带来了他们这个民族的习俗 。
关于彝族的创始人其实,彝族的创始人不止一个,但最为出名的就只有支嘎阿鲁了 。他不仅创造了彝族历史,而且也为彝族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时至今日,众多彝族人仍然视他为祖先 。
彝族的第二个创始人叫阿普笃慕,根据古代彝语书籍《洪水泛滥》中的记载,阿普笃慕生活在洪水时代,不仅被居住在各地的彝族人奉为祖先,也被称为六祖 。希慕遮是第三个祖先,也是对彝族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 。他不仅制造了新石器文化,还发明了采矿技术和冶炼技术,为彝族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奠定了基础 。
彝族人的新年是在每年冬至的前后,就像我们的春节一样 。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小海镇,有一个小村庄,这里就是传说中彝族祖先的出生地 。在这个村庄里,有一棵历经沧桑的马桑树,它见证了彝族人民的过去,也描绘着彝族人民美好的今天 。
彝族是什么族 彝族简单介绍1、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全国彝族人口776万多人,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内 。
2、广西彝族人口共计0.7万多人,主要分布在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德峨、克长、者浪、岩茶等4个乡的10多个村和那坡县城厢、百都、下华3个乡的9个村寨,余者居住在西林、田林县内 。
3、四川彝族人口共计178万人,主要分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雅安石棉县、甘孜泸定县、甘孜九龙县等地 。
4、云南彝族人口共计502.8万,主要分布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林彝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寻甸彝族回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 。
5、漾濞彝族苗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峨山彝族自治县等 。贵州彝族人口共计84.28万人,主要分布在毕节市、六盘水市、黔西等 。
彝族的民族概况是什么?彝族人口约有657万余,是本组乃至整个西南地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彝族分布较广,四川大凉山、云南小凉山、红河、楚雄、哀牢山区是较为集中的聚居地,另有部分则杂居于其他民族之间 。彝族先民为古代羌人 。公元4世纪初羌人南下,至西南与土著部落渐次融合形成彝族 。彝民主要过着农耕生活 。宗教信仰比较复杂 。过去崇信多神,后来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都相继传入 。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下面还有几个方言支系 。长期以来,能歌善舞的彝族人民创造出绚丽多姿的传统民歌文化 。
哪位帮我介绍一下彝族是怎样一个民族?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称 。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彝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古时候就对历法和宗教信仰有着深刻的研究,在常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饮食和服装文化,经济也得到了发展 。彝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彝族与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等族皆源于古彝族 。关于彝族的族源,迄今众说纷纭,尚无定论,成了人们关注的史学之迷,也是民族学、彝学研究领域里的一大难题 。到目前为止,彝族的族源以土著说、羌氐说为主 。土著说的观点论据比较充足 。它又分西南土著说和云南土著说两种 。西南土著说认为,彝族自古以来就居住在祖国的西南,经过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而成为现今的彝族 。这种主张的依据,除了汉文文献资料外,更多的是古彝文文献资料和神话传说等 。云南土著说认为,云南是彝族的起源地 。彝族少女羌氐说的观点较为普遍,它认为在六七千年前居住在我国西北河湟地区的古羌人,开始向四面发展,其中有一支向祖国的西南方向游弋 。古羌人早期南下的支系与当地土著部落融合,后来形成了西昌地区的邛蕃和云南地区的滇蕃等便是彝族的先民 。三千年前彝族已广泛分布于西南地区,即史书中常出现的所谓“越嵩夷”、“侮”、“昆明”、“劳浸”、“靡莫”、叟、濮等部族 。汉朝称“西南夷” 。隋唐以来,彝族先民地区有乌蛮与白蛮的分化,并与其他民族融合而成 。彝族先民在长期形成与发展中,活动范围曾遍及今云南、四川、贵州三省腹心地带及广西的一部分,其核心地区应是三省毗连的广大地区 。彝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特征,是长时期保持着奴隶占有制度 。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及其以前,彝族先民社会已出现游牧部落与定居农业部落的分化 。东汉至魏晋时期,各彝族先民地区继续分化出一批叟帅、夷王,表明在征服濮人等部落的基础上,昆明部落已基本完成从原始部落向奴隶占有制度的过渡 。8世纪30年代,蒙舍诏统一六诏,云南彝族先民联合各族上层建立了南诏奴隶制政权,统治中心在今云南西部大理一带,统治范围达到今云南东部、贵州西部与四川南部,基本上控制了彝族先民的主要分布地区 。南诏奴隶制王朝曾长期统治彝族先民地区,不能不对当地奴隶制的存在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唐天复二年(902),南诏奴隶制王朝的覆灭,意味着彝族先民地区奴隶制随之消亡 。两宋300多年中,戎(宜宾)、泸(泸县)、黎(汉原)3州的彝族先民,处在宋王朝与大理政权的相互争取之中,出现了奴隶制经济相对繁荣的局面 。与之相配合,奴隶制生产关系出现了强大部落奴役小部落的情况 。蒙古蒙哥汗三年(1253),蒙古骑兵自四川分三道进攻云南,经彝族地区,促使处于分裂状态的各彝族地区出现比较松散的反蒙古联合,开始统一于罗罗族称之下 。与之相对应,蒙古贵族加强了对各地彝族兹莫即土长的争取工作,发展为在部分边疆民族地区分封各族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当地人民的土司制度 。自1263~1287年,相继在今越西、西昌、屏山、大方、昭通、威宁等地设立彝族土司 。文化艺术彝族人民能歌善舞 。彝族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 。有的曲调有固定的词,有的没有,是临时即兴填词 。山歌分男女声调,各地山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彝族乐器有葫芦笙、马布、巴乌、口弦、月琴、笛、三弦、编钟、铜鼓、大扁鼓等 。彝族舞蹈也颇具特色,分集体舞和独舞两类,其中多为集体舞,如“跳歌”、“跳乐”、“跳月”、“打歌舞”和“锅庄舞”等 。动作欢快,节奏感强,通常由笛子、月琴、三弦伴奏 。彝族:能歌善舞的民族 凉山是歌舞之乡,彝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 。凉山彝族音乐风格古朴,品种繁多,民族特色鲜明而浓郁 。民间音乐中的民歌和民间文学关系密切,很多普遍流传的抒情长诗,如《阿莫尼惹》、《阿依阿呷》、《阿惹妞》、《阿丝牛牛》等 。都是用歌曲形式传唱的 。除叙事性的歌曲外,有结婚时唱的歌曲如《惹打》,火把节唱的歌曲如《都火》、劳动时唱的歌曲如《犁地歌》、《牧学歌》等 。此外还有山歌,如布拖高胜山歌、儿歌等 。彝族民歌因地区的不同,其风格也有差异 。凉山南部地区的民歌高吭激越,中西部地区的民歌轻柔优美,东部依诺地区的民歌敦厚朴实 。过去的彝族民歌,总的说来给人以压抑低沉之感,但其朴素优美的民族、地区韵味十分鲜明 。民间器乐不是供作伴奏,而是独立发展,自成系统 。引人注目的是它展示的历史时空跨度极大 。常见的有口弦、月琴、马布、葫芦笙、胡琴、彝箫、坚笛、唢呐等 。此外,吹木叶,即以一片树叶来吹奏乐曲也是彝族人民喜爱的民间音乐 。口弦和月琴十分普遍,几乎所有的妇女.无论老幼,襟前都挂着一付口弦,随时可以演奏 。口弦是一种独特而简易的乐器,由几片长约七八厘米的薄簧片组成.有竹片和铜片两种,最少的两片,最多的达五六片 。竹制的音色深厚、低沉 。铜制的音色清脆、秀丽 。吹奏时以手指拨动黄片,利用口腔共鸣变化音色 。簧片除发出本音外.还发出十分优美的泛音,构成音乐较宽的曲调 。月琴多为中青年男子喜爱,其中不乏优秀的民间月琴手 。50年代.凉山彝族姑娘沙玛乌芝在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奏的月琴.受到热烈赞扬 。凉山彝族的民间舞蹈往往和歌唱、器乐的演奏分不开 。民间舞一类是产生于生产劳动中的舞蹈如荞子舞、包谷舞、织毡舞等,大多是模拟劳动动作和表现生产过程 。另一类是在节日或在婚嫁欢乐场面中常见的舞蹈如跳锅庄、跳“都火”、对脚舞、被毡舞、芦至舞 。有的表现耕牧的勤劳 。丰收的欢乐,有的表现征战的勇敢、爱情的追求 。彝族的民歌音乐存在三个色彩区:四川凉山和云南宁蒗的大小凉山,云南的中、南、北部,贵州六盘山和毕节地区 。凉山彝族的山歌称“丫”或“丫合”,独用假声或小嗓的高腔唱法,调式常有交替或游移现象 。由于当地生产力低下、群众的生活非常困苦,倾诉悲惨生活、渴望自由的“撒朱合”(诉苦歌)山歌非常多 。此外,凉山彝族的叙事歌、婚嫁仪式过程中的“媳谐尼几”(婚嫁歌),以及由“阿冉妞”作为特有歌头词句贯穿的“古朱合”(情歌)等歌种,也很有代表性 。其中,意为“妈妈的女儿”的《阿莫里惹》,叙述历史的创世史诗《勒俄特依》等长篇叙事歌,也都是彝族民间文学中的杰作 。云南彝族的支系十分复杂,音乐也各有特色 。流传在红河地区的“四大腔”(海菜腔、山药腔、五山腔和四腔)是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一种大型多段套曲,多为男女在“吃火草烟”这类交际习俗活动中演唱 。它的歌词用汉语,篇幅长大、结构复杂、演唱形式多样,在我国民歌中亦非常罕见 。其中,历史渊源流长、旋律优美动听、演唱别具一格的海菜腔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 。至于贵州的彝族民歌形式多样且带有地域特色,民间常按大、小的分类观念划分为山上唱的和家里唱的两类,前者主要包括歌会、歌节上按一定程式对唱或独唱的“曲谷”和用汉语唱彝歌的“霎叉”,后者包括婚礼各环节伴娘考问接亲人的“骂挪”、“搓果朴”、“鲁果朴”,宾主互祝的“鲁外”,新娘出嫁前的“曲介”等婚礼歌,以及统称“褃合”的丧事歌、叙唱民间故事和历史神话传说的“走谷”等等 。彝族人民个个能歌善舞,有载歌载舞的歌舞和以乐器伴奏的乐舞两类 。前者最著名的如“打歌”、“跌脚”等,节奏鲜明、音调明快;后者因伴奏乐器的不同而各具特色,较具代表性的有“跳乐”、“烟盒舞”等 。1950年代以来,彝族地区又出现由叙事歌发展而来的说唱“甲苏”和“四弦弹唱”,以及音乐源于民歌、歌舞曲和器乐曲的彝剧 。这些新的艺术样式大大丰富了彝族人们的音乐生活,并使彝族的传统音乐焕发新的光彩 。从彝族民间艺术中开出的凉山歌舞之花,不仅在中外舞台上一展辉煌,而且在现代生活中遍地开放 。今天,在凉山城乡经常可以看到男女老少手拉着手,踏着民族风味的节拍,欢乐地跳着达体舞 。达作是彝语的音译,意为踏地舞或脚踏舞,是在传统的彝族歌舞基础上编创而成的一种集体舞蹈 。动作简练明快,音乐悠扬流畅,乡土气息浓郁,时代色彩强烈 。80年代一经形成,迅速普及全州并以大西南民族交谊舞的态势,很快向州外、省外推开 。在94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上来自国内外的客人和彝族同胞手拉手,围着一堆堆青火.跳在一起,融为一家,场面热烈壮观,气氛亲切感人 。彝族的民族音乐包括歌曲和乐器 。彝族的歌曲有:史诗歌、情歌、喜歌、风俗歌--内中又有喜酒歌、叫魂歌、送鬼歌、巫师调等多种曲调;从名目上分,歌曲有俄、雅、左、格等 。“俄”是唱的意思,可以在各类场合中演唱,气氛较为轻松随意;“雅”是一种独唱山歌,演唱者一般为男女青年,多为触景生情;“左”是一种婚礼歌,在举行婚礼大夜晚,由主客双方各出两名歌手边舞边唱;“格”是一种悼念死者时或祭祖活动时演唱的合唱歌曲,一人领唱,众人学唱,歌词由领唱者即兴创作;“毕”是指彝族毕摩在进行宗教活动时唱的歌,我们称之为宗教音乐,以与“俄”进行区分 。音乐则有歌舞音乐、口弦音乐、吹叶子音乐,其中也各有许多曲调 。此外,还有多种乐器:月琴是彝族最喜爱的乐器之一,弦普遍为两根,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口弦是用竹质、铜质制成形状象竹叶的簧片,在中间有一簧舌,靠控制呼吸来调节音色;“玛布”是彝族独特的乐器之一,其吹奏特点是利用鼻孔吸气,让鼓腮连续不断送气,可模仿婴儿啼哭,鸟雀鸣唱;葫芦笙和唢呐,多用于吹奏彝族民歌和曲调 。
彝族是哪个省的 彝族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彝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除此之外,在楚雄、红河、毕节、六盘水和安顺等地也有分布 。
彝族村寨一般聚族而居,多坐落在依山傍水、向阳避风、树木茂盛、土地肥沃、地形开阔、有利于耕牧和军事防御的山坡上 。彝族的服饰质地、款式、纹式等方面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特征,比如凉山彝族传统服饰,男女皆穿右衽大襟衣,披擦尔瓦、披毡、裹绑腿,平时跣足,冬天穿麻鞋 。彝族是一个文武并重,讲究文明礼貌的民族,在长幼、男女、主客之间,彝族有严格的礼俗,如途遇长辈,晚辈须待立一侧,让长者先行 。
关于彝族是什么族和彝族新年是什么时候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