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在身边!应急救护,南京有这些举措

自动体外除颤器 , 英文简称AED , 是一种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给予电击除颤的便携式医疗设备 。 更重要的是 , 它可被非专业人员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 , 是一种易操作的“救命神器” 。 在公共场所设置AED , 开展现场救护培训已连续3年被列入南京市民生实事项目 。 今年9月10日是世界急救日 , 主题为“终身学急救 , 救护伴我行” 。 南京目前安装投放AED的情况如何?更好地开展应急救护 , 南京还有哪些举措?采访人员进行了采访 。
在地铁站投放“救命神器”:
率先基本实现全站点覆盖
心脏骤停 , 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 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 , 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 。 若几分钟内得不到救治而死亡 , 通常称为心源性猝死 。 心脏骤停 , 黄金抢救时间仅4分钟 。 在宝贵的4分钟里 , 若能正确实施心肺复苏(CPR)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除颤 , 便能极大地提高现场急救效果 , 起争取时间挽救生命、减轻伤害的作用 。
“救”在身边!应急救护,南京有这些举措
文章图片
采访人员注意到 , 在南京地铁3号线浮桥地铁站3号口附近 , 就有这样一个接近人高的设备箱 , 外观红白相间 , 很是醒目 。 上层标注着“自动体外除颤器”的箱子内 , 就装着能在黄金4分钟进行急救的“救命神器”——AED 。 “打开前盖自动开机、按图示粘贴电极片、按AED语音提示操作 。 ”下层则用文字加漫画结合的方式详细显示了AED操作步骤及现场急救流程图 。
2020年4月30日 , 苜蓿园地铁站附近一家健身馆内一女子心脏骤停 , 健身馆教练、地铁站值班站长、值班警员等接连对女子进行心肺复苏 , 并使用苜蓿园地铁站设置的AED对女子进行电除颤实现成功救人;2022年1月1日 , 市民张先生在地铁S3号线兰花塘站等车时忽然一头倒在了地上 。 当天的值班站长闻讯赶到现场后立刻给没了呼吸和心跳的张先生做心肺复苏 , 并随即从站里取来AED , 为其实施除颤 , 恢复了张先生的呼吸和心跳 。
“目前 , 南京地铁早期173个地铁站点已经实现AED全覆盖 , 宁句线站点正在联系安装中 , 近一两个月将实现新建站点全覆盖 。 ”南京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程万里介绍说 。 2020和2021两年 , 南京市红十字会在公共场所累计安装AED2108台 , 不仅投放在了地铁 , 还有警务站、为民服务单位窗口、旅游景区、社区养老等机构 。 今年 , 500台政府采购AED的招标已经完成 , 正在陆续安装 。 到今年年底 , 全市AED数量将达到近三千台 。
整合急救资源
为广大市民筑起保护生命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在公共场所设置AED的过程中 , 如何更好地让市民在家在需要急救时能得到及时的救助?
采访人员获悉 , 高效整合救护员与AED等急救资源 , 加强与120急救中心协作 , 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 提高现场救治效率 , 市红十字会主持研发了全国首个保活不掉线“一键互救”APP , 一旦发生紧急情况 , 该平台可通知事发地500米内的救护员 , 在120救护车到达之前 , 迅速前往现场施救 , 让更多患者有望在“黄金4分钟”内获得救治 , 为广大市民筑起保护生命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
“救”在身边!应急救护,南京有这些举措
文章图片
5月7日 , 经过公开招募和严格面试 , 32名骨干志愿者组成“南京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先锋队” 。 先锋队成立后 , 队员们积极响应“一键互救”平台任务 , 目前已有100余人次响应“一键互救”平台任务参与现场应急救护 。
与此同时 , 2021年在市红会的组织发起下 , 已有117台AED正式“走进”小区 。 “以前都没听过AED , 但学习后感到非常重要 , 对小区居民来说是个大好事 。 如果有人突然不舒服 , 大家都可以帮忙了!”家住建邺区宋都美域锦园的王敏欣慰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