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把持朝政,忠在哪里,奸在哪里?

明末有一个著名的大宦官——魏忠贤 。 他的名字里面既有“忠”又有“贤”字 , 而且是皇帝赐名 , 明熹宗临死前曾专门叮嘱崇祯说 , 魏忠贤“恪谨忠贞 , 可计大事” 。 但皇帝不知道的是在当时天下人眼里魏忠贤却是一个臭名昭著的权宦 , 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 , 而不知有皇上 。
魏忠贤把持朝政,忠在哪里,奸在哪里?】。
魏忠贤把持朝政,忠在哪里,奸在哪里?
文章图片
一个大太监 , 手握朝廷大权 , 可以说在明熹宗一朝 , 权倾天下 。 那么魏忠贤把持朝政 , 忠在哪里 , 奸在哪里?
把持朝政期间 , 军事平稳 , 国势良好 , 不给百姓加税
魏忠贤从小家境贫寒 , 因此很能理解民间疾苦 , 所有对于辽东每年巨额军费消耗 , 魏忠贤的办法是对江南商业加征重税 , 这一招使得国库充实 , 同时也遭到南方士绅的嫉恨 。
魏忠贤为巩固个人权势 , 党同伐异、残忍歹毒这是他罪恶的一面 , 但他曾经力排众议、大胆起用辽阳战败后遭受谗言的熊廷弼 , 抛开私怨、违心推荐赵南星、孙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 , 建立的关外防线 , 在十数年间阻止清兵入关发挥了巨大作用 。 魏忠贤主政期间 , 国内形势良好 , 辽东局势平稳 , 从这些可以看出魏忠贤是有才能的 。
魏忠贤把持朝政,忠在哪里,奸在哪里?
文章图片
抓住一切机会上位 , 尽显奸雄本色
短命的明光宗在位一个月后便驾崩 , 郑、李两代贵妃把即将继位的朱由校藏于乾清宫中 , 以达到日后双重垂帘听政的目的 , 不料大太监王安识破了该阴谋并联合大臣救主 , 更将李选侍打入了冷宫 , 史称“移宫案” 。 朱由校顺利继位后 , 魏忠贤与客氏狼狈为奸除去了有恩于明熹宗的王安 , 并把亲信王体乾安在了掌印太监的职位上 , 从而掌握了内廷 。
毁全国书院 , 抓捕反对者
靠拉帮结派与人勾心斗角、巩固自身地位的魏忠贤 , 本来对宣扬“君子群而不党”的儒学就不感冒 , 加上书院是年轻学者通过议论政事参与朝政的地方 , 更成了他的心头之患 。 于是魏忠贤以控制舆论为由 , 利用自己助皇帝听朝的权利下令损毁全国书院 , 抓捕与其作对的正派人士 , 同时利用权势拉拢爪牙 , 最终使得本不务朝政的皇帝成为他的傀儡 。
魏忠贤把持朝政,忠在哪里,奸在哪里?
文章图片
党同伐异迫害大臣
以王绍徽为代表的阉党党羽 , 为迎合魏忠贤党同伐异的做法 , 先后提出揭发108人的《东林点将录》、坑害309人的《东林党人榜》等黑名单 。 他们将“东林党人”的帽子扣在出身东林书院的官员和学者头上 , 并对其实施了惨无人道的杀戮和迫害 , 其中就包括了清代学者黄宗羲的父亲黄尊素 。 对于这样的行为 , 正义之士和普通百姓都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 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五人墓碑记》 。
培植爪牙、大建生祠
随着魏忠贤权势的壮大 , 满朝文武自然对其谄媚至极 , 浙江巡抚潘汝桢更是首次提出要为魏忠贤建生祠 , 成为此举的始作俑者 。 而糊涂皇帝不仅亲准了这一荒唐奏折 , 甚至题“普德”匾为之推波助澜 。 于是全国各地开始了一轮占用耕地、推挖坟墓建生祠的热潮 , 难以想象其劳民伤财的严重后果 。 与此同时 , 魏忠贤的称号也发生了由上公到殿爷再到九千岁的转变 , 可谓登峰造极 。
魏忠贤把持朝政,忠在哪里,奸在哪里?
文章图片
天启逝世 , 朱由检顺利继承了皇位 , 是为崇祯 , 崇祯皇帝坐稳皇位后 , 不久就开始打击惩治阉党 , 治魏忠贤十大罪 , 命逮捕法办 , 其余党翼被彻底肃清 , 魏忠贤也自缢而亡 , 权倾天启一朝的九千岁落的一个悲惨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