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隅一观|良性反应

|一隅一观|良性反应

随时随地 , 我们都会因人因物引发某种感觉 , 喜欢或不喜欢 , 饶有兴趣或不感兴趣 。
——这些感觉 , 从何处来?
以最熟悉的食物为例——
对某种食物我们很感兴趣 , 是因为这种食物会让自己产生对某种感觉的渴望 , 这种渴望是一种产自身心的反应 , 一种良性的身心反应 。
【|一隅一观|良性反应】我们对食物的最初渴望是对一种新鲜感的需求 , 这种需求催生了追求的动力 。 若是尝到了 , 便是得到了这种食物的刺激 , 如果这份刺激生成的身体的感觉(包括味蕾和胃在内)不舒适 , 人们会主动放弃;若是身体对这种食物全然接纳 , 产生一种席卷全身的舒适感 , 即产生了良性反应 , 人们就会持续喜欢这种食物 , 或长或短的某段时间内都会乐于品尝 , 直到自己对这种已经熟悉不再产生新鲜感的食物生出了另一种感觉:排斥 。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吃顶了” 。
这种感觉 , 是一种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 适用于万事万物 。
对新鲜的渴望 , 来自人类本性上的需求 , 这一点永远不会得到满足 , 正如人们的关注焦点的不断变化 , 无论热搜还是其他排行 , 人们总是渴望看到最新鲜的内容 , 对于听所未听闻所未闻的事物 , 人们总是保持着天生的兴趣 , 这也正是人们日常谈资的重点 。 ——这就是新鲜的力量 。 新鲜 , 可以打破人们旧有的认知边界 , 最熟悉的对这种感觉的形容是:拓宽了眼界 , 增长了知识 。
作为人类 , 我们的渴望众多 ,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 我们自己也在不断发展出对更多的新鲜事物的渴望 , 这是来自本能的必然需求 , 也是我们自身得以进步与发展的动力 , 正因人类对新鲜的不断需求而驱动整个社会不断地进行更新与发展 , 以更好地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的渴望 。
新鲜本身 , 是一种客观刺激 , 刺激作为客观事实 , 本身存在两面性 。 面对客观刺激 , 人们在主观上会产生两个方向:好的反应与不好的反应 。
好的反应 , 是自己因客观刺激而产生的向好反应 , 即良性反应 , 身心因客观刺激而受益 , 比如会让人们普遍产生良性反应的食物 , 不仅满足了身体健康对营养元素的需求 , 更是满足了因健康与舒适而产生的对这种食物的心灵需求 , 也就是说 , 这种食物不仅承载了你对健康需求的满意 , 还承载了你因为吃到这种食物而达成的心灵上的满意 , 正如在外奔波的游子喜欢家乡食物的味道 , 吃的不仅是食物本身 , 还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 。
不好的反应 , 便是面对客观刺激 , 人们在主观上产生的对待刺激的不好反应 , 比如竞争 , 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 , 对每个身处竞争中的个体必然产生刺激 , 但对于客观竞争的好的主观反应和不好的主观反应 , 会催生出两种竞争:好的良性竞争与不好的恶性竞争 。 ——自己面对客观刺激是否产生了良性反应 , 人类社会的法律与道德发展至今天 , 人们已经可以普遍明确地识别出来 , 有一个众所周知的词就是对这种良性反应的形容:良心 。
从食物到人类 , 从人类个体到社会整体 , 任何事物 , 要想得到持续向好的健康发展 , 都必须保持对新鲜的渴望和对客观刺激进行主观良性反应的追求 , 就像我们非常熟悉的改革开放 , 听起来似乎很大 , 其实与我们每一个个体自身息息相关 , 这不仅是社会整体的健康良性发展的需求 , 也是对个体自身的健康良性发展的需求 。 ——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己以良性反应面对世界纷至沓来的各种客观刺激 , 不能让自己及时得到新鲜的营养的补充 , 不能进入良性循环 , 无论哪种事物 , 结果都不会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