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气郁结、脾气忧思,易致抑郁,一个良方,气通了,不快乐就散了

肝气郁结、脾气忧思,易致抑郁,一个良方,气通了,不快乐就散了

文章图片

肝气郁结、脾气忧思,易致抑郁,一个良方,气通了,不快乐就散了

人们常说 , “愿你历尽千帆 , 归来仍是少年” , 然而历经人世沧桑、世态炎凉之后 , 心中所想便是“愿做人间逍遥客” , 或者“任性逍遥不学禅” , 因为真实的人生 , 真的需要“逍遥自在乐真欢” 。 如果是心理和经历让人不愉快 , 那需要修身养性 , 但如果是病理上的让人不愉快 , 那需要灵丹妙药 。
而在中医历代名方中 , 有一个方剂 , 名字独特 , 而且位列中医十大名方 , 且是疏肝解郁、专治不愉快的 , 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逍遥散” 。 逍遥散的主要是什么呢?简单来说 , 就八个字——“疏肝解郁 , 养血健脾” 。 肝气容易郁结 , 忧思容易伤脾 , 人生的不愉快 , 多半与忧思和郁闷有关 , 而这个逍遥散恰好一箭双雕 , 这完全是让忧郁的人“我有我乐逍遥” 。

说起逍遥散 , 它是源自宋代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一张方子 , 全方由“甘草半两 , 当归、茯苓、白芍药、白术、柴胡各一两”六味主药组成 , 具体用法是 , 将这六味中药研为粗末 , 每次服用的时候 , 取药末二钱 , 用一大盏水 , 另取生姜一块 , 将其煅烧片刻后 , 洗净切破 , 薄荷少许 , 与所取二钱药末一同煎煮 , 将药煎至七分 , 去掉药渣 , 趁温热服用 。
【肝气郁结、脾气忧思,易致抑郁,一个良方,气通了,不快乐就散了】这个逍遥散 , 表面上看上是六味主药 , 但是加上煎服法中的生姜、薄荷两味中药 , 实际上是八味中药 。 而这八味中药 , 将人体肝气的郁结 , 脾气的忧思疏通的疏通、斩断的斩断 , 而这一切全凭这八味中药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发挥大禹治水般的疏通 。 气通了 , 郁结就通了 , 不快乐的情绪也就散了 。


那么 , 逍遥散这么简单的八味中药 , 究竟有什么讲究呢?全方以柴胡为君药 , 主要起到疏肝解郁、调达肝气的作用;以当归、白芍为臣药 , 主要起到养血活血、养血敛阴、柔肝缓急的作用;以白术、茯苓、甘草为佐药 , 三味即四君子去人参 , 主要起到健脾祛湿、益气补中的作用;以生姜、薄荷为使药 , 主要起到解郁透热、温胃和中的作用 。 其中薄荷需要后下 , 方能发挥更好的效用 。

逍遥散这个方剂虽然也可临证加减 , 但是逍遥散的加减方也可能是经典名方 , 比如加上生地黄或者熟地黄 , 叫做黑逍遥散 , 可用于肝郁血虚所致的经前腹痛;加牡丹皮、栀子、香附、泽兰 , 名叫加减逍遥散 , 用于治疗月经不调、两胁疼痛、心烦梦多、头晕发热;去掉白术 , 加牡丹皮、栀子、橘叶、橘络、菊花 , 叫做清肝达郁汤 , 用于治疗肝郁血热 , 月经先期且量少色红 , 潮热自汗 , 头晕心烦;加牡丹皮、栀子 , 名叫丹栀逍遥散 , 几乎与逍遥散齐名 , 主要用于治疗肝郁化火 , 潮热颧红 , 月经不调 , 少腹胀痛 , 经行乳胀 , 崩漏 , 带下 。

逍遥散这个方子原本治疗范围就很广 , 在《太平惠民合剂局方》里就列举了逍遥散广泛的功效主治 , 比如可以用于治疗“血虚劳倦 , 五心烦热 , 肢体疼痛 , 头目昏重 , 心悸颊赤 , 口燥咽干 , 发热盗汗 , 减食嗜卧”等病症;又可用于治疗“血热相搏 , 月水不调 , 脐腹胀痛 , 寒热如疟”等病症;还可用于治疗“室女血弱阴虚 , 荣卫不和 , 痰嗽潮热 , 肌体羸瘦 , 渐成骨蒸”等病症 。 单纯从《局方》所记载的内容来看 , 这个逍遥散的用途之广 , 足以让这个奇效良方傲视群雄 , 让人用后“随风飘飘天地任逍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