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真传:治“湿热型”湿疹的方子!救人一时,不如度人一世,请欣赏

湿疹|真传:治“湿热型”湿疹的方子!救人一时,不如度人一世,请欣赏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 , 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 。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 , 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 切勿盲目尝试 。 )
本文理论依据:《简明中医皮肤病学》、《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外科学》
你好 , 我是中医人 , 文君然 。
以前 , 我听中医前辈说 , 医生能治病 , 但是救不了命 。
为什么呢?运用医药 , 救你于一时 。 但是 , 患者从根本上 , 对一些问题认识不上去 , 回归恶习 , 于是到头来还是重蹈覆辙 。 对这样的情况 , 医生是无可奈何的 。
但是我觉得 , 如果能通过某种方式 , 让更多的人来理解中医 , 了解医学道理 , 提高全民的中医素养 , 那是不是可以起到 , “救命”的效果呢?
正因如此 , 文老师我 , 笔耕不停 , 通过这个订阅号 , 把中医理念传播出去 。 也许 , 这是有价值的事儿吧 。
好了 , 闲言少叙 , 我现在给你讲讲 , 中医对湿热型湿疹的应对之道 。
这个病 , 是中医皮肤科常见病 。 尤其是当下这个炎热多湿多雨季节 , 受次困扰的人更多 。
我给你说一张 , 中医皮肤科泰斗赵炳南前辈的医案故事 。
话说有这么一个人 , 男的 , 28岁 。 什么毛病呢?忽然之间全身起红疙瘩和水泡 , 流水 , 而且瘙痒 , 已经十多天之久了 。
最初 , 他就是全身出现丘疹水泡 , 瘙痒流水 。 后来逐渐夹加重 , 水泡抓破以后开始糜烂 , 流黄水不停 , 整个人口渴、大便干 , 小便黄赤量少 。
此人曾经都医院皮肤科就诊 , 被诊断为急性湿疹 。 但是经过治疗 , 效果不好 , 于是转投中医 , 求治赵炳南前辈 。
赵师一看 , 患者当时脸上、脖子、四肢和躯干 , 到处都有红色丘疹和水泡 , 小的如针尖 , 大的如米粒 。 部分地方糜烂 , 流水较多 。 体温 , 超过了37摄氏度 。 舌苔白 , 舌尖红 , 右侧脉洪大 , 左侧脉弦滑 。
可以说 , 这个人的湿疹 , 还是很重的 。
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 ,, 赵师就问及患者的饮食情况 。 患者说 , 发病之前 , 曾连续几次和朋友吃饭 , 饮酒不少 。
都问清楚了 , 赵师就写了一张方子 。 但见——
龙胆草9克 , 黄芩9克 , 黄柏12克 , 泽泻9克 , 茵陈9克 , 车前子12克 , 生栀仁9克 , 干生地30克 , 地丁15克 , 竹叶15克 , 大青叶15克 。
所有这些 , 水煎服 。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6剂以后 , 皮肤逐渐好转 。 后来 , 原方随证加减 , 共服药26剂 , 临床治愈 。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 。 它在赵炳南前辈的临床经验专著里 , 可以说多有提及 。 感兴趣的朋友 , 不妨去看看 。
这里的经验 , 颇值得一说 。
其实 , 这个人的问题 , 显然在于湿热 。 他属于一个湿热型的急性湿疹 。
何来热?患者舌尖红 , 脉洪 , 大便干 , 小便赤少 , 口渴 , 这就是热象 , 对吧?
何来湿?患者脉弦滑 , 患处糜烂大量流水 , 这就是湿 。 更重要的是 , 患者发病前 , 曾多次饮酒应酬 。 这摄入的湿热之邪 , 可想而知 。
所以说 , 这个患者的问题 , 在于湿热 。
怎么办好?当然要清热利湿 。 来看看当时赵师用的配伍——
龙胆草9克 , 黄芩9克 , 黄柏12克 , 泽泻9克 , 茵陈9克 , 车前子12克 , 生栀仁9克 , 干生地30克 , 地丁15克 , 竹叶15克 , 大青叶15克 。
这里头 , 有龙胆泻肝汤的影子 。 其中龙胆草清热燥湿 。 黄芩和黄柏 , 辅助清热燥湿 。 泽泻和车前 , 利水 , 引导湿热随小便而去 。 茵陈 , 乃是清湿热之专药 。 栀子 , 清三焦之热 , 利水 , 令热邪有路可退 。 生地 , 则用于滋阴 , 一方面能清热 , 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苦寒利水之品伤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