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氨酶正常,怎么反而得肝癌?小心肝功能正常背后的“陷阱”

在肝功能检查中 , 转氨酶这个指数大家应该不陌生 。 尤其是乙肝患者往往会特别重视转氨酶这项数据 , 视它为反映肝脏情况的“晴雨表”:
“转氨酶正常 , 还好还好”
“转氨酶高了 , 是肝损伤加重了吗?”
甚至有的患者认为:“只要转氨酶正常 , 是不是就可以停止抗病毒治疗了?” 。
通常 , 体检中主要检查的转氨酶有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 , 其中尤以ALT最为常用 。 1%的肝脏细胞损害 , 可以使血中ALT的浓度增加1倍 。 因此 , 转氨酶是评估肝脏损伤程度、决定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的重要依据 。 但是转氨酶正常的HBV患者 , 还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吗?
转氨酶只是单一指标
在乙肝病毒的活动期 , 转氨酶升高确实是肝损伤的标志 。 但是当患者处于HBV携带状态或免疫耐受期时 , 患者的免疫系统和乙肝病毒处于一个“高毒低酶”的相对“和平”状态 , 表现出来就是病毒量很高 , 但是肝脏的炎症或者纤维化很轻微 。 因此不能把转氨酶指数的正常与否 , 跟肝功能的健康状况划上等号 。
肝脏功能应该综合多项指标评估标准 。 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版)》给出的临床治愈(或功能性治愈)标准:停止治疗后仍保持HBsAg阴性(伴或不伴抗-HBs出现)、HBVDNA检测不到、肝脏生物化学指标正常 。
因此除了肝功能检查 , 临床上还需要通过B超、HBVDNA、肝弹性检查等综合判断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水平、传染性、肝脏硬度以及肝脏形态结构变化 。 当然 , 有必要可以考虑肝穿刺病理检查 。 通过以上综合检查 , 可以知道是否有肝损伤正在发生 , 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
转氨酶正常,怎么反而得肝癌?小心肝功能正常背后的“陷阱”
文章图片
转氨酶正常 , 也会存在恶化风险
对于这些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人群是否需进行抗病毒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 韩国有一个研究团队曾对413例免疫耐受期(转氨酶水平均正常 , HBVDNA水平均高于105拷贝/毫升)患者和1497例免疫激活期(HBVDNA水平高 , 并且转氨酶水平均大于80U/mI)的慢乙肝患者进行对照组实验 , 对照组1479例患者都采用了核苷类药物治疗 。
结果显示转氨酶正常组 , 由于不使用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 , 其肝细胞肝癌的发生率居然高于对照组 , 而对照组虽然HBVDNA和转氨酶水平均高于正常值 , 但由于坚持抗病毒治疗 , 其肝细胞肝癌的发生率远远低于转氨酶正常组 。 因此 , 对于高病毒载量但肝功能正常的人群 , 也要注意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 。
按《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版)》提供的治疗建议:
血清HBVDNA阳性、ALT正常患者 , 如有以下情形之一 , 则疾病进展风险较大 , 建议行抗病毒治疗:
(1)肝组织学存在明显的肝脏炎症或纤维化;
(2)ALT持续正常 , 但有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 , 且年龄大于30岁的患者;
(3)ALT持续正常 , 无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 , 但年龄大于30岁 , 建议行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检查或肝组织学检查 , 发现存在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化;
(4)ALT持续正常 , 有HBV相关的肝外表现(肾小球肾炎、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周围神经病变等) 。
对肝硬化患者更要求积极干预 , 不论ALT(谷丙转氨酶)和HBeAg(乙肝病毒e抗原)状态 , 只要可检测到HBVDNA , 均建议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 。
这是因为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并非始终处于“高毒低酶”免疫耐受状态 , 研究发现HBVDNA持续高水平复制是肝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是在转氨酶正常、甚至是肝功能正常的情况下 , 一些患者的肝炎仍然有很大的几率隐匿进展成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 根据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庄辉院士最新发布的《全球和我国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人数估计更正说明》中的数据估计 , 我国HBV免疫耐受期的患者人数约为1584万例 , 占据我国慢性HBV感染者的18.45% 。 这一庞大群体如果仅凭当下所处区间下治疗定论 , 那么可能会面临向肝硬化/肝癌恶化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