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浦城:守好绿色金库 实现山美民富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邱春静
青峰叠翠 , 远山含黛 。 处暑已过 , 在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说的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 , 依然绿波翻涌 , 万木葱茏 。
南平浦城:守好绿色金库 实现山美民富
文章图片
浦城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说 。 柳良金摄
浦城是中国南方林业重点县 , 林业用地面积406.84万亩 , 森林面积390.3万亩 , 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102.46万亩 , 森林覆盖率76.99% 。 20年来 , 该县不断深化以“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核心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 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山下”推到“山上” , 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 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
促进规模经营在林下“掘金”
“通过林改 , 林农成了山林真正的主人 。 ”浦城县林长办主任、林业局局长范丽标说 , 分山到户以后 , 针对林业经营规模偏小等问题 , 浦城县积极引导林农采取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 , 适度推动林业规模经营 。
山下乡小溪村村民占朝春就是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人 。 2003年 , 他承包了120亩毛竹林 , 经过多年的养护和经营 , 竹林现在已纳入毛竹丰产林示范片建设 。 算起竹林收益账 , 占朝春喜上眉梢:“2021年 , 伐竹收益11万元 , 零售春笋收益1万元 , 制作笋干收益9万元 。 今年 , 竹林套种的竹荪通过年轻人短视频带货 , 又带来了近7万元的收益 。 ”
南平浦城:守好绿色金库 实现山美民富
文章图片
丰富的林业资源犹如一座“绿色宝库” 。 柳良金摄
“近年来 , 我们不断探索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 , 形成了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及‘公司+基地+林农’等多种新型经营模式 , 为林农带去更丰厚的‘绿色’收益 。 ”浦城县林业局林政股股长孟世雄介绍 ,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仙芝科技(福建)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发挥自身科技、品牌、市场等优势 , 通过民企带村 , 助力乡村振兴 , 让一株“小仙草”在山林间开出了“致富花” 。
“林下种植灵芝 , 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较高 , 要充分考虑灵芝避光性的特点 , 我们选择山中散光地为主要的种植区域 。 ”浦城县富岭镇瑞安村村民袁永红说 , 前年 , 他在林下种了3万多筒灵芝 , 大概赚了3万多元 。 “这些年 , 仙芝科技在富岭、忠信等乡镇发展灵芝林下栽培约830亩 , 带动200余户农户实现年户均增收约6300元 。 ”仙芝科技相关负责人说 。
坚持绿色发展在林间致富
“这里空气清新怡人 , 既能登山看日出 , 也能享受乡村慢生活 。 ”炎炎酷暑 , 位于浦城匡山国家森林公园腹地的双同村成了火热的避暑胜地 , 民宿供不应求 。
近年来 , 该村立足生态资源保护 , 深入挖掘历史人文底蕴 , 持续完善基础设施 ,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 走出一条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蜕变之路 , 先后被授予“全国十佳森林旅游示范区试点单位”“国家级生态村”“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国家级生态文化村”等国家级称号 。
南平浦城:守好绿色金库 实现山美民富
文章图片
匡山国家森林公园腹地双同村民宿灯火通明 。 徐强摄
如今 , 这个曾“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省界革命老区基点村 , 以生态旅游带动食宿餐饮和农特产品销售 , 农民年人均收入也由7000元增加到2021年的2万余元 , 真正实现了“不砍一棵树 , 双同也致富”的美好愿望 , 走上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致富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