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坛医院急诊科主任王凌航:守好抗击新冠疫情的“桥头堡”

北京日报客户端|采访人员刘苏雅
“刚刚新收了一名感染者 。 ”凌晨2点 , 北京地坛医院急诊科主任兼感染性疾病临床中心副主任、急诊党支部书记王凌航再一次被电话铃声惊醒 , 一场视频会议迅速进行 , 医护人员第一时间通过病人情况 , 判定出其可能的感染时间并形成报告 , 为后续疫情防控措施的决策提供依据 。
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 , 仅依靠流行病学调查容易出现遗漏 , 造成传播风险 。 而经过前期大量的数据积累 , 通过临床指标的分析 , 医生能够确定患者正处于病程的初期还是尾声 。 据此进行风险判定 , 可以为防控工作争取更多的时间 。
疫情处置不过夜 。 这样的“午夜来电” , 王凌航已数不清接了多少通 。 作为一名在抗击传染病的战线上战斗了二十余年的“老兵” , 在2020年1月19日北京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时 , 他也没有想到 , 这会是一场绵延两年多的“持久战” 。
地坛医院急诊科主任王凌航:守好抗击新冠疫情的“桥头堡”
文章图片
地坛医院急诊科主任王凌航:守好抗击新冠疫情的“桥头堡”】2020年3月 , 全国范围内的新冠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 但北京的境外输入病例数量持续攀升 。 医疗救治、核酸筛查、流程优化、人员调度……作为抗疫前线“桥头堡”的卫士 , 王凌航带领医护团队承担起入境人员的筛查和救治工作 。
地坛医院急诊科主任王凌航:守好抗击新冠疫情的“桥头堡”
文章图片
地坛医院的院子里从未如此拥挤过 。 归国人员舟车劳顿 , 精神高度紧绷 , 检测结果却至少需要等待6至8小时 , 王凌航不仅要安抚众人的情绪 , 更要不断处理接踵而至的问题 。 巨大的压力让他的身体亮起红灯 , 血压升至160 , 而紧急接受手术后仅休息了三天 , 他就再次踏上战场 。
“除了努力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 更重要的是身先士卒 , 要求别人的 , 自己必须先做到 。 ”王凌航平静地说 。 那段时间 , 地坛医院感染病急诊科的全体医护人员每天“三班倒”轮流值守 , 面对不断变化的疫情形势 , 每场交班会都是一次“交接棒” , 要总结上一班的特点 , 制定下一班的应对策略 。 王凌航要求自己不能落下任何一场交班会 , 在会上 , 他和大家分享临床的最新病例 , 讨论对疑难问题的最新认识 , 并分享他在抗击“非典”时在一线积累下的宝贵经验 , 为大家树立必胜的信心 。
王凌航永远不会忘记自己两次庄严的宣誓 。 一次是在成为一名医学生时 , 他许下了“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的誓言;另一次则是在党旗下庄严宣誓 ,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
“二者的精神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 ”从抗击疫情的“桥头堡”走进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会场 , 王凌航说 , 作为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作为医生则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为疫情防控的各个环节服务 , “这二者 , 都需要我们甘愿投身一个辉煌壮丽的事业 , 并且不断提升自己的本领 , 会服务、服好务 。 ”
地坛医院急诊科主任王凌航:守好抗击新冠疫情的“桥头堡”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