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怎样运动更科学? | 科普时间

老年人怎样运动更科学? | 科普时间

文章图片


全文共1131字 , 阅读时间约4分钟


【老年人怎样运动更科学? | 科普时间】张大爷退休以后 , 活动身子骨的方式 , 就是帮儿子带孩子和散步 。 近日 , 他吹了空调后就喷嚏不断 。 儿子带他去医院检查 , 发现除了感冒 , 张大爷的血压和血糖都高了 。

老友王大爷来看望他说 , 你这身体不行啊 , 仅仅散步是不够的 , 还需要抽出时间专门进行运动 。 王大爷说自己2年前听从运动医学专家的指导开始锻炼 , 尤其注重力量练习 , 目前身体健壮 。


其实 , 老年人若想保养好身体 , 不仅需要在饮食上加以调养 , 还需要通过运动来锻炼身体 , 提高身体的机能 , 以更好地对抗疾病 。

1
劳动不能代替体育锻炼

虽然劳动和体育锻炼都是体力活动 , 但两者并不能等同 。 首先 , 体力劳动是某个或几个肢体环节(肌肉群)不断重复的单调运动 , 如割稻子、麦子等就是长期弯腰动作 。 相比之下 , 科学的体育锻炼能促进全身各环节与肌肉群的全面、均衡发展 。

其次 , 长时间、机械重复的体力劳动运动强度不够 , 同时会让人产生疲劳和厌倦之感 , 而体育锻炼会使人变得愉悦 , 富有朝气 。

最后 , 劳动并不能满足人的社交需求 , 而体育运动可以通过促进群体间积极互动 , 满足个体的社交需求 。

2
锻炼动作不宜突然过大


老年人如果运动时动作幅度过大、强度过高或者负荷总量偏大 , 都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 此外 , 许多老年人都会过度自信 , 认为自己可以跑得和以前一样快、跳得一样高 , 而在证明自己宝刀未老的同时 , 往往会发生运动损伤 。

参与运动之前应该挑选合活的运动装备 , 做好准备运动 , 选择适合的项目 , 如快走、慢跑、太极拳、游泳、乒乓、舞蹈等 , 注意运动量的控制 , 以及器材、场地、环境、时间、气候的选择 。

3
慢性病患者宜尽早进行锻炼

关节炎、高血压等慢性病是可控而不可治愈的 , 因此慢性病患者等到彻底康复后再进行体育锻炼是不对的 , 应该尽早通过体育锻炼控制病情 。

运动负荷强度和量的监控要做到主客观相结合 。 如果每次运动时感到发热、微微出汗 , 运动后心胸舒畅、精神愉快、轻度疲劳、食欲及睡眠较好、脉搏稳定、血压正常 , 说明运动量适宜 , 身体状况良好 , 可继续运动 。


如果运动后出现头痛、胸闷、心跳不适、食欲不振、睡眠不佳及明显的疲劳、厌倦现象 , 说明运动量过大 , 应及时调整或暂时停止一段时间 。

老年人应该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适合的运动 。 比如 , 重度高血压患者不能进行举重训练 , 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不宜跳绳 。 此外 , 老年人锻炼时可以利用运动时的心率来控制运动量 。 运动的适宜心率一般为170减去年龄 , 可以通过运动手环进行心率监控 。

来源: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