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血为患,其人发狂,医圣张仲景:妙用三味中药,瘀血一去百病消

瘀血为患,其人发狂,医圣张仲景:妙用三味中药,瘀血一去百病消

文章图片

瘀血为患,其人发狂,医圣张仲景:妙用三味中药,瘀血一去百病消

中医自古以来 , 都十分重视气血的通畅与否 , 如果气郁了 , 就要疏泄气机 , 如果血瘀了 , 就要活血化瘀 。 所以 , “万病皆因郁” , “万病皆因瘀” , 并不是没有道理 。 无论是气郁还是血瘀 , 都要引起高度重视 。 解郁之法 , 自古名方接踵 , 但破瘀之法 , 实属大器晚成 。 也正因为如此 , 提到活血化瘀 , 人们首当其冲的就会想到清代名医王清任 , 但对于以瘀血立法、以破瘀开方 , 实则渊薮于医圣张仲景 。 医圣张仲景深知瘀血对人体的危害 , 并指出 , “其人如狂者 , 血证谛也” , 并提到了一系列的破瘀方药 , 不过其中 , 以瘀血为名的 , 却只有下瘀血汤一方 。
下瘀血汤 , 出自《金匮要略》 , 要说起它的方药组成 , 可能很多人一看这方剂 , 可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 甚至还会有些鄙夷 , “就这?”但是 , 医圣张仲景遣方用药 , 往往立意深远 。 那么 , 下瘀血汤究竟是由哪些中药组成的呢?全方由“大黄二两 , 桃仁二十枚 , ?虫二十枚(熬 , 去足)”三味中药组成 。 药味组成十分简单 , 但是服用方法却比较独特 , 这个方剂的名字是汤剂 , 但是它是先将这三味中药研为细末 , 炼蜜为丸 , 并将这些中药制作成四粒丸剂 , 每次使用的时候 , 取一粒丸子 , 用黄酒一升 , 煎煮丸剂 , 待到黄酒煎至八合时 , 关火 , 稍冷后 , 顿服 。

下瘀血汤的这种使用方法 , 与抵当丸十分类似 , 二者都是将中药制作成四颗丸药 , 都是每次煎煮一丸 , 二者都有桃仁、大黄二药 , 二者都是不去药渣 , 连渣服;所不同的是 , 下瘀血汤所用的是?虫 , 而抵当丸使用的是水蛭、虻虫 , 且下瘀血汤是用黄酒煎丸 , 而下瘀血汤是用水煎丸 。 但下瘀血汤与抵当丸相比较来说 , 最大的区别是破血逐瘀的力度差异 。 抵挡丸与抵当汤药物组成相同 , 剂量略有调整 , 且用丸剂煎汤 , 意在缓攻 , 而抵挡丸与下瘀血汤颇为相似 , 药用峻猛、意在缓图 , 这有一种游刃有余、春风化雨之感 , 若能方药对证 , 必能屡用屡效 。
下瘀血汤是医圣张仲景唯一以“瘀血”二字命名的方剂 , 也标志着 , 在经方体系中 , 活血化瘀之法已经有了立足之地 。 那么 , 全方仅三味主药的下瘀血汤 , 它的配伍究竟又有什么讲究呢?历代医家很少对全方的君臣佐使做过研究 , 都是一致认为 , 全方以大黄荡逐瘀血 , 桃仁化瘀润燥 , ?虫逐瘀通络 。 下瘀血汤先制成丸剂 , 所用蜂蜜主要起到“补不足 , 止血 , 和药 , 缓大黄之急”的作用 , 而采用黄酒化丸成汤是全方特色 , 意在“补下治下制以急 , 且去疾惟恐不尽也” 。

也正是如此 , 下瘀血汤的君臣佐使 , 就成了一个玄之又玄的未解之谜了 。 要搞清楚下瘀血汤的君臣佐使 , 就必须先搞清楚这三味中药在全方的主要作用 。 关于下瘀血汤的三味主药 , 在《神农本草经》中有记载 , 可以从《神农本草经》中寻找答案 。 其中 , 大黄“主下瘀血” , 具有“破癥瘕积聚”、“推陈致新”等作用;桃仁“主瘀血” , 可治“血闭、癥瘕、邪气”;?虫可治“血积癥瘕” , 具有“破坚 , 下血闭”的作用 。 从《神农本草经》所载三药之用来看 , 全方以大黄为君药 , 更为妥帖 , 且在《金匮》中 , 下瘀血汤方中的大黄剂量最大 , 药力最大、剂量最大 , 符合君药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