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D立大功!新研究:补足维D可减少心血管事件超过这个水平很重要

维D立大功!新研究:补足维D可减少心血管事件超过这个水平很重要

文章图片

维D立大功!新研究:补足维D可减少心血管事件超过这个水平很重要

文章图片


维生素D是对人体非常重要的一种维生素营养 ,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 维生素D的作用并不仅仅是有利于骨骼健康 , 同时维生素D的水平也与心脑血管健康 , 免疫力以及肾脏健康 , 生殖健康等多个方面密切相关 。
各种荟萃分析报告称 , 维生素D缺乏与包括中风、冠心病的发病率较高有关 , 而维生素D缺乏者的全因死亡率也更高 。 对各种随机试验的荟萃分析也显示 , 补充维生素D与老年人糖尿病、癌症或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患者总体死亡率下降之间存在相关性 。
一些研究报告称 , 虽然补充维生素D可以降低全因死亡风险 , 但它对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或发病率的风险没有影响 。 由于之前关于维生素D剂量、参与者多样性、参与维生素D代谢的基因变化以及随访时间不足的研究中的众多差异和局限性也给阐明维生素D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联系带来了挑战 。

尽管如此 , 维生素D缺乏是否会增加心血管疾病事件和相关死亡率的风险仍不清楚 。 近期发表在《营养素》杂志的一项前瞻性研究中 , 研究人员对维生素D缺乏 , 补足维生素D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关系 , 进行了分析研究 。
CoLaus(Cohorte Lausannoise)研究是一项基于人群的前瞻性研究 , 评估居住在瑞士洛桑市的35至75岁心血管疾病的临床 , 生物学和遗传决定因素 。 在每项调查中 , 参与者回答问卷并接受临床检查 , 并抽取血液样本进行分析 , 共有6 733人参加 。 第一次随访在2009年4月至2012年9月之间进行(N = 5064名受试者) , 第二次随访在2014年5月至2017年4月之间进行(N = 4881) , 第三次随访在2018年4月至2021年5月之间进行(N = 3751) 。 第一次随访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4年(平均5.6 , 范围4.5-8.8) , 第二次随访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0.7(平均10.9 , 范围8.8-13.6)年 , 第三次随访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4.5年(平均14.6 , 范围13.2-17.3) 。



当参与者参加基线(2003-2006年)访问时收集用于维生素D测量的血液样本 。 在基线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评估维生素D 。 校准品多水平血清校准品组25-OH-维生素D3/D2(ChromoSystems)水平 。 维生素D水平进一步分为正常(≥30ng/mL)、不足(21-29ng/mL)和缺乏(20ng/mL) 。
在随访期间 , 前瞻性地收集了首次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 , 并对数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
在最初的6733名受试者中 , 有5684名(84.4%)被纳入分析 。 这些最终的参与者平均(±SD)维生素D水平为51±24 nmol / L 。 超过一半的受试者(56.8%)为维生素D缺乏 , 三分之一(31.0%)为维生素D不足 , 只有12.2%为维生素D水平正常 。



在中位数为14.4年的随访期间 , 研究人员统计心血管事件发生几率和死亡率数据后 , 分析发现 , 补充维生素D的类别与心血管事件 , 心血管死亡率之间没有显著关联 , 但当维生素D水平作为连续变量时 , 发现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与维生素D水平呈现负相关 , 心血管死亡率与总死亡率存在类似的负相关性 , 但并不显著 。

也就是说 , 研究人员发现 , 体内的维生素D水平越高 , 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几率就越低 , 而对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来说 , 维生素D水平的关联性也存在 , 但未发现显著性差异 。
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 , 心血管事件显示出显著关联的 , 是血清25-OH-D水平超过50ng/mL的人群 , 低于这个水平的人群 , 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为零 , 也就是说 , 当血清维D水平超过50ng/mL时 , 维D水平越高 , 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越低 , 而如果低于这个水平 , 相关人群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都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