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大医为民——协和百年的历史跨越

历史,忠实地记录着一个国家卫生健康事业由弱到强的飞跃,也见证着北京协和医院这座医学殿堂百年“许国为民”的荣光。
在这里,每一天的开始是“进入零时起”:灯火,恍若白昼;人群,穿梭如流;生命,在此护佑。
在这里,走出了张孝骞、林巧稚、曾宪九这样的医学巨匠,也培养了众多的医界学科带头人。无数个“医学第一”在此诞生。
从1921到2021——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待病人如亲人的初心不曾改变。开启“中国医学科学”道路,与中国现代医学发展史紧紧相连,这就是百年协和,一座让患者性命相托的医院,一座中国现代医学史上的丰碑。
协和|大医为民——协和百年的历史跨越
文章插图
9月16日,北京协和医院老专家在庆祝大会后准备合影。当日,庆祝北京协和医院建院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协和医院学术会堂举行。100年来,北京协和医院致力于攻克医学难题,培养医学人才,提供优质健康服务,为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新华社采访人员 张玉薇 摄
永恒的追求——“一切为了患者”
人们总说,“林巧稚大夫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
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语,让人感受到一个清瘦身体里蕴藏的不凡品格。
林巧稚特别的吸引力是什么?在协和的医生们眼中,就是极端的热忱,对患者、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
走到病人床边,拉拉病人的手,掖掖病人的被角,把耳朵贴在孕妇的腹部听听胎心,微笑着说:“挺好的!”病人焦虑的情绪缓解了,烦躁不安被微笑代替,产程也顺利了……
终身没有婚育的林巧稚,亲手迎接了5万多个新生命,被称为“万婴之母”。真诚与关爱,是她的从医底色。
上世纪60年代初,林大夫的办公室就在15楼3层过道旁的一间小屋里。这个超级狭小的办公室只有一扇窗户,但“功能”强大。
对过儿就是产房,透过窗户,产房里的活动隐约可见。产妇一有“特别”的声音,林大夫会立马赶去,超不过30秒!
即使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心里还装着患者。这,就是大医仁心。
“张贵纯同志,您在9月14日诊视后已将近一个月,应该返院随诊,进行超声、ERCP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希望您不要延误。”1984年10月,著名外科学家曾宪九,因患者未按时复诊,放心不下,便写了这封信,还给张贵纯单位领导写信,一起催促。
张贵纯并不知道,那时的曾宪九已是肺癌晚期。从家走到医院仅200米的距离,都要在路上歇几歇。
多年后,已恢复健康的张贵纯还记得当年再次见到曾大夫的情形:“他抬头看见我,乐了,说‘你终于来啦?你自己对生命怎么不珍惜呀?你这个小同志’。听他那么一说,我感到特别的温暖。”
协和|大医为民——协和百年的历史跨越】张孝骞、林巧稚、曾宪九、刘士豪、吴英恺、宋鸿钊、邓家栋、张乃峥、方圻、朱预……生命奇迹的背后,是这些“大医”树起的匡威济世、仁医德行的精神丰碑——
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
百年来,从协和走出了百余位现代医学巨匠、13位中华医学会会长、6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他们开创并引领了众多医学学科的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医疗实践之路。
“协和的大夫都是‘熏’出来的,这种‘熏’,就是老一辈对年轻一代的言传身教。”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说,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待病人如亲人,提高病人满意度,是协和百年不变的办院理念和坚守。
“手术刀也要闪耀温暖的光芒”——协和医院妇产科郎景和院士说,老一辈的言传身教,影响了几代协和人,“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在新时代生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