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长春农业丰产蓄能硕果累累

本文转自:人民网-吉林频道
这十年,长春农业丰产蓄能硕果累累
文章图片
农用无人植保机从农田上空飞过 , 智能农机在田野里奔腾辗转;指尖在屏上轻轻一点 , 人不到现场也可以给大棚里的蔬菜浇水施肥;没有土壤 , 没有阳光 , 植物工厂里的蔬菜依然长得旺盛……
2021年长春市粮食产量和增量均居全省首位 。 全市粮食产量247.3亿斤 , 蔬菜产量110亿斤 , 肉类产量21.6亿斤 , 禽蛋产量7.2亿斤 , 奶类产量1.5亿斤……
一连串耀眼的成果和数据 , 勾勒出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春市农业发展的不断突破:粮食喜获大丰收、黑土地保护取得新进展、乡村产业发展实现新提升、现代经营体系形成新格局、深化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农村人居环境呈现新变化 。
这十年 , 是长春农业发展的金色十年 , 也是农业成果收获满仓的十年 。 时光流转 , 长春农业发展的“金种子”在辽阔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
为全面贯彻落实吉林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 , 长春市委、市政府聚焦建设现代农业城 , 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统领 ,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 推动农业农村大踏步发展 , 带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 , 为实现长春振兴发展率先突破积势蓄能 。
这十年,长春农业丰产蓄能硕果累累
文章图片
榆树市机械化插秧“唱主角”农民省时又省力 。
长春市地处世界上最肥沃的黑土地地带 , 是全国著名的产粮大市 , 黑土地占长春总耕地总面积的95%以上 。 2014年以来 , 长春市把保护性耕作和机械深松100个示范点建成了“机艺融合”示范点 , 并将实用增产技术与先进农业机械组装配套集成应用 。 精量播种、高效植保、秸秆还田……一项项新模式引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 使长春市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 。
这十年 , 长春市不断提升重要农产品安全保障水平 , 通过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 , 已建成高标准农田977万亩 , 粮食产量实现247.31亿斤 , 肉类总产量稳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
这十年,长春农业丰产蓄能硕果累累
文章图片
九台区红光村水稻丰收 。
2010年11月 , 长春市出台了《关于积极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意见》 , 明确了长远发展规划、任务目标、推进举措 , 将其作为保护黑土地、积极解决秸秆综合利用难题的切入点 。
为加快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 从2011年开始 , 长春市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予以重点支持 , 主要用于保护性耕作机具累加补贴、示范区(点)建设及远程电子监测终端设备补贴和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经费 , 在政策上形成强有力的拉动作用 。
这十年 , 长春市持续强力推进 , 不断提升保护性耕作面积 , 从最初的不足1万亩 , 发展到现在的超千万亩 。 如今 , 榆树、农安、公主岭等地都跨进了全省保护性耕作整县推进行列 , 推广面积超过适宜耕地的70% 。
这十年,长春农业丰产蓄能硕果累累
文章图片
长春农博园无土栽培 。
藏粮于地 , 藏粮于技 。 保护性耕作技术离不开农机配套 , 长春市免耕播种机以每年超过1000台的速度增长 , 保有量已由2010年的不足100台 , 增加到现在的1万台 , 在全国地市级城市中 , 长春市牵引式玉米免耕播种机保有量位居第一 。
这十年,长春农业丰产蓄能硕果累累】截至2021年年底 , 长春市农机服务组织已发展到4639个 , 实施全程机械化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建设超过300个 , 实现了6个粮食主产县(市)区所有乡镇全覆盖 , 并向村级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