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为两件“俗事”打破戒律,孰是孰非?《金刚经》三字警示( 二 )


弘一法师为两件“俗事”打破戒律,孰是孰非?《金刚经》三字警示
文章图片
有人揣测弘一法师是因为与杨念有私情才如此尽心竭力 , 不惜搅入时局 , 但当事人都已归于尘土 , 其中隐情已无法证实 。 对这件俗事 , 世人多有非议 , 认为是弘一法师清白佛路上的一个污点 , 但他的另一件“俗事”却是一点金光 , 点亮了他的一生大义 。
弘一法师年轻时曾留学日本 , 还娶过一位日本妻子 。 1937年日本启动侵华战争时 , 他已出家19年 , 对国家和世事感情复杂 , 于情于理他都可以选择沉默 , 置身事外 。 但硝烟里血泪横流的民众深深刺痛了他的慈悲之心 , 激发了他骨子里流淌的家国大义 , 即使出家了 , 他没有失去革新家的本质 , 毅然走上了与侵略者对抗的道路 。
抗战期间 , 弘一法师到处讲经 , 宣传抗战思想 , 告诉信徒们“念佛不忘救国 , 救国必须念佛”;告诉僧人们要关心家国、众生;教育弟子们到有苦难的地方去救苦难 。 他心中有大慈悲 , 想渡一切能渡的疾苦 。
僧众在他的感染和带领下成立了“晋江县佛教徒战时救护队” , 在战后救助伤病、扶弱助贫 。 这让他成了日军的眼中钉 , 但他毫不退缩 , 书“殉教”横幅以示决心 , 为救世间苦难舍身忘死 。
弘一法师为两件“俗事”打破戒律,孰是孰非?《金刚经》三字警示
文章图片
弘一法师这一次似乎又违背了“不问红尘”的佛家理念 , 但所谓“不问红尘”却是规劝佛家弟子断去名利之心 , 而非让他们心如铁石 , 连慈悲心肠也一并摒弃 。 在战火纷飞、众生哀嚎的年代 , 不问红尘、偏安一隅、自我保全非但不可敬 , 反而很可耻 。 弘一法师的这一次“入世”、这一次“世俗” , 无疑是心怀大爱的 , 与佛法之本毫无相悖的 。
《金刚经》中有云:一切有为法 , 如梦幻泡影 , 如露亦如电 , 因做如是观 。 意思是世间的一切都有因果 , 世事像泡影虚无缥缈 , 像露水风吹即散 , 像闪电惊心动魄又了无痕迹 , 因而就这样去看待它就好 。 究其根本 , 无非三个字——不执著 。 弘一法师想入世便入世 , 不想入世便不入 , 世人想看他便看 , 不想看便不看 , 一切行为、一切见闻 , 皆不执著 。
弘一法师为两件“俗事”打破戒律,孰是孰非?《金刚经》三字警示
文章图片
弘一法师的墨迹、乐曲、诗词留在世间 , 他的才思、慈悲留在世间 , 那么他的不足也必然留在世间 , 即便被时光冲淡 , 也依然存在 。 世间道理 , 没有全无例外、全无疏漏的;世间人生 , 没有全是功绩优点、全无错失的 。 所有真实都是有晴有缺 , 所有完美都是优劣互补 。 我们要做的 , 只是辩证看待事物 , 不执著 。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