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萧红总是遇渣男,丁玲却活成了众多宝藏男孩的心头好?

笔者前不久刚刚写过一篇有关萧红的文章 , 对于她坎坷短暂凄凉的一生 , 不知有多少人至今都在为她感到疼惜、可惜和惋惜 。 作为同样是出生在封建大族、书香门第 , 同样是经历N次相爱与分手 , 同样是以文字震惊文坛的丁玲 , 和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 成了渣男收割机的萧红相比 , 丁玲却活成了众多男人心中的朱砂痣与白月光 。
著名学者杨义就曾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写到:“以三十年代最有成就的两个女作家比较 , 我们感到 , 丁玲是一座突兀的山 , 萧红是一江明澈的水 。 山有‘群峰共驰骛 , 百谷争往来’的气势 , 水有‘缥碧千丈见底 , 泉水激石成韵’的魅力 。 ”可以说丁玲与萧红之间有着很多相似 , 同样又有着极大的不同 。
为什么萧红总是遇渣男,丁玲却活成了众多宝藏男孩的心头好?
文章图片
丁玲常被人称为大女人 , 她行事果敢、大气 , 就连丁玲本人都是这样评价自己:“作为一个女人 , 我的一生如此丰富 。 有激情 , 有痛苦 , 有欢乐 , 有眼泪 。 作为一个女人 , 我也许不是规矩和忠诚的 。 但我忠于自己的身体 , 和自己的欲望;我对得起自己 , 也不想伤害别人 。 如果我做的不够好 , 请原谅 。 ”这就是丁玲 , 活的通透 , 不别扭 , 也不难为自己 。
丁玲比萧红早生了7年 , 也比萧红活的久的多 , 直到1986年才去世 , 可谓高寿 。 纵观丁玲一生 , 她爱过 , 恨过 , 被绑架过 , 坐过N次牢 , 被批斗过 , 下放过 , 劳改过 。 客观的说 , 丁玲的遭遇和苦难一点也不比萧红来的少 , 那么丁玲笑傲以对生活的自信和底气从何而来的呢?
为什么萧红总是遇渣男,丁玲却活成了众多宝藏男孩的心头好?
文章图片
笔者认为这种自信和底气首先源自她的原生家庭 , 更确切的说是丁玲母亲对她的影响至关重要 。 丁玲对她的母亲非常敬重和感激 。 丁玲四岁丧父 , 是母亲把她一手拉扯带大的 , 这位伟大的母亲生在湖南常德书香人家 , 自幼写诗作画 , 因羡慕武则天时代女人能做事 , 能考官 , 便把自己的名字改为蒋胜眉 , 字幕唐 , 取巾帼不让须眉之意 。 丁玲父亲病世时 , 她的母亲只有30岁 , 当时濒临解散和破产的家里 , 挤满的既是来吊丧又是来讨钱的债主 。
在丁玲以她母亲为原型所创作的小说《母亲》中 , 就曾有这样的描述:“在女人中 , 她是一个不爱说话的 。 生得并不怎么好看 , 却是端庄得很 , 又沉着 , 又大方 , 又和气 , 使人可亲 , 也使人可敬 。 她满肚子都是苦 , 一半为死去的丈夫 , 大半还是为怎样生活;有两个小孩子 , 拖着她 , 家产完了 , 伯伯叔叔们都像狼一样的凶狠 , 爷爷们不做主 , 大家都在冷眼看她 。 ”
为什么萧红总是遇渣男,丁玲却活成了众多宝藏男孩的心头好?
文章图片
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 , 丁玲母亲并没有自怨自艾 , 再难也坚持让丁玲读书 , 并给予她无限的信任和支持 。 丁玲的母亲用她的坚毅和独立 , 为她的孩子撑起一片自信、自立、自强的成长空间 。
萧红的成长环境看似和丁玲相同 , 其实则大相径庭 。 萧红9岁时母亲病亡 , 在仅有的童年记忆里 , 萧红描述自己的母亲是“恶言恶色的 , 她并不十分爱我 , 但也总算是母亲” 。 可见萧红对母亲的印象并不算亲切 。
除了早亡的总爱管教自己的母亲 , 父亲在萧红的记忆中也是冷漠疏离的 , 她曾提到:“父亲脾气暴戾 , 偶然打碎一只杯子 , 他就要骂到使人发抖的程度 。 ”还有后母 , 萧红回忆说:“这个母亲对我很客气 , 不打我 , 就是骂 , 也是指着桌子椅子来骂我 。 客气是越客气了 , 但是冷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