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阴影为什么挥之不去?最新研究找到了关键线索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在即 ,
童年阴影为什么挥之不去?最新研究找到了关键线索
文章图片
不少读者的内心里 , 都有着难以忘怀的“童年阴影” 。 这种记忆可能是童年时亲身经历的可怕事件 , 也可能来自《名侦探柯南》《少年包青天》这类影视作品的场景 。 奇怪的是 , 为什么很多人明明希望彻底遗忘 , 却反倒会对恐惧的记忆印象更加深刻?这种记忆的个体差异又是如何产生的?
在一项发表于《自然》子刊《分子精神病学》(MolecularPsychiatry)的研究中 , 来自瑞典林雪平大学的研究团队揭示了一种巩固恐惧记忆的分子机制 。
童年阴影为什么挥之不去?最新研究找到了关键线索
文章图片
保留对恐惧的记忆有着重要意义:例如 , 从捕食者的追捕中逃脱的动物如能保持这段记忆 , 那么未来在面临类似处境时 , 它们显然更具优势 。 但有时 , 过于深刻、持久的记忆也会带来问题 , 例如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以及与焦虑相关的症状 。
研究者认为 , 不同个体对恐惧的记忆存在差异:一些人更容易发展出病理性的恐惧 , 而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则是大脑中处理恐惧记忆的区域出现障碍 。
在大脑中 , 对恐惧记忆的处理涉及两个重要脑区:遭遇危险时 , 杏仁核首先被激活 , 并且与情绪调节脑区——前额叶皮质协作 。
“我们知道 , 连接额叶与杏仁核的神经网络与对恐惧的应答相关 。 但在PTSD及其他焦虑症患者的大脑中 , 这样的连接出现了异常 。 ”领导这项研究的EstelleBarbier教授说 。
童年阴影为什么挥之不去?最新研究找到了关键线索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123RF
基于以上已知的信息 , 这项研究将触手伸向了未知的分子机制 。 研究团队关注的是PRDM2蛋白 。 他们对PRDM2并不陌生 , 此前他们就发现 , 酒精依赖者的PRDM2蛋白水平更低 。
由于PRDM2在大脑中富集 , 并且在前额叶皮质的神经元中选择性表达 , 因此研究团队猜想 , 这种会抑制多个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酶在涉及前额叶皮质的神经活动中发挥了作用 。
因此 , 他们对小鼠开展了研究 。 新的记忆要想得到保留 , 必须保存为长期记忆 。 这个过程就被称作“巩固” 。 研究团队探讨了在处理恐惧记忆的过程中 , PRDM2水平下降带来的影响 。
“我们找到了一种机制来解释 , 额叶与杏仁核之间神经活动的增强 , 会提升对恐惧的应答 。 我们发现 , PRDM2的下调有助于巩固与恐惧相关的记忆 。 ”Barbier教授说 。 此外 , 研究团队进一步明确了PRDM2水平下调时 , 有哪些基因受到影响 。
童年阴影为什么挥之不去?最新研究找到了关键线索
文章图片
▲敲除前额叶皮质神经元中的Prdm2基因 , 增强了恐惧感的表现(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减弱、缓解恐惧记忆的治疗 , 有望让焦虑症患者受益 。 我们揭示的生物学机制涉及PRDM2蛋白的下调 , 但现在我们没有办法提升其水平 。 不过 , 这一机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个体差异:为什么一些人更容易出现焦虑症 , ”Barbier教授表示 , “此外 , 这项研究可能解释了为什么焦虑症与酒精依赖时常同时出现 。 ”基于这两种症状的相同机制 , 未来研究团队有望开发全新的治疗思路 。
参考资料:
童年阴影为什么挥之不去?最新研究找到了关键线索】[2]Howfearmemoriesgetstuckinsomebrains.RetrievedSep.20,2022from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65076
童年阴影为什么挥之不去?最新研究找到了关键线索
文章图片
童年阴影为什么挥之不去?最新研究找到了关键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