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耳背”,真的是一件小事吗?

老年人“耳背”,真的是一件小事吗?】9月25日是第65个国际聋人日 , 今年的主题是“享科技红利 , 奔美好生活” 。 随着老龄化加速 , 老年群体“听障”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 , 全球约三分之一的65岁以上老年人存在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 。 《中国听力健康报告(2021)》显示 , 我国中老年听力障碍人口规模超过2500万人 , 并呈进一步上升趋势 。
听力损失会带来一系列后果 , 最直接的就是影响老年人与外界有效沟通 , 限制老年人融入周边世界 。 一些老年人出现听障问题后 , 担心给他人带来麻烦 , 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 , 与亲人、朋友逐渐疏离 , 并因此感到孤独、无助和焦虑 , 甚至可能会患上抑郁症 。 不仅如此 , 还有研究显示 , 听力损失与老年痴呆密切相关 , 听力损失程度越深 , 患老年痴呆的可能性越高 。
老年人“耳背”,真的是一件小事吗?
文章图片
听力障碍夺走的是老年人的自信和尊严 , 是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 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 然而 , 与口腔健康、视力障碍、心脑血管疾病等相比 , 听障问题受到的关注明显要少很多 。 很多人似乎理所当然接受“老年人容易耳背”这一现实 , 一般不会把“听不见”和“听不清”当作一种疾病 , 而认为这是一种自然而然、不需要认真对待的现象 。
衰老虽是自然规律 , 但一个可以聆听欢声笑语的晚年 , 显然更幸福 。 老人听障 , 绝不能放任不管 , 不能放弃治疗 。 早发现、早干预 , 才是正途 。
我们必须纠正的一个认知误区 , 即认为老年听障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 事实上 , 老年听障不仅需要被认真对待和及时救治 , 更需要家人和社会关注 。 如何唤醒全社会对老年人听障问题的重视 , 提升听力健康科普、及时干预措施 , 帮助听障人群更好融入社会尤其是数字社会 , 是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背景下一个必须认真审视的问题 。
众所周知 , 对听障老年人最普遍的干预方式是配戴助听器和植入人工耳蜗 。 但是 , 目前国内助听器佩戴率相对较低 , 这既与对听障重视不足有关 , 也与买不到高性价比的助听器有关 。 国际头部品牌质量好却价格昂贵 , 而一些国产品牌虽然价格更亲民 , 却性能差 , 佩戴体验不好 。
助听器只是一个缩影 , 背后反映了当前普遍对听障问题的重视程度不足 。 从某种程度上说 , 从基础理论到人才积累到产业链集群 , 都还需要“补课” 。 正因如此 , 要解决包括听障在内的老龄化问题 ,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
近年来 , 在助听器方面 , 我们看到了产业技术与公益行动带来的积极变化 。 比如 , 腾讯发起的“天籁行动”计划 , 通过免费开放腾讯会议背后的天籁音频AI技术 , 解决听障听损等社会问题 。 今年 , 他们发布了自研的助听器核心算法解决方案 , 并联合助听器厂商推出了天籁inside助听器 。
老年人“耳背”,真的是一件小事吗?
文章图片
得益于天籁自研AI算法的加持 , 这款助听器将复杂场景下语音的清晰度和可懂度提升了85% , 让千元级的国产助听器也能媲美万元级进口助听器的性能 , 让老年人拥有了一款用得起、用得好的助听器产品 。
公益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切入口 , 而技术则是提升效率的强有力工具 。 通过开放天籁AI技术、公益科普、公益救助等方式 , “天籁计划”在帮助听障听损人群更好地融入数字社会上展现了独特的优势……
以“公益救助”为例 , 今年4月 , 腾讯推动“政企民”多方联动 , 在韶关民政部门支持下 , 开展老年人听力障碍预防、康复知识科普、听力筛查等相关工作 , 为500位家庭困难的听障老人免费提供带有天籁AI技术加持的助听器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