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达6.8% 别低估了“情绪感冒”

近日 , 一项发表于《柳叶刀·精神病学》的国内研究引发广泛关注 。 该研究发现中国成人抑郁障碍终身患病率为6.8% , 其中抑郁症为3.4% 。 在这些抑郁障碍患者中 , 仅有9.5%的人曾接受卫生服务机构治疗 , 得到充分治疗的只有0.5% 。 这一系列数据呈现出的精神健康图景 , 令人担忧 。
提起抑郁症 , 大多数人都不陌生 。 日常生活中 , 我们不难听到“我抑郁了”之类的说法 , 在互联网上 , 网民对自身抑郁情绪的表达更是司空见惯 。 然而 , 泛化的抑郁表述 , 并未让公众充分意识到抑郁障碍与抑郁症的高发趋势 , 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对相关概念“脱敏” , 以为抑郁不是什么大事 , 甚至将抑郁障碍和“心情不好”混淆起来 。 不乏有人带着揶揄 , 将网上的抑郁表述调侃为“当代网友人均抑郁” , 认为抑郁障碍的严重性被高估了 。
抑郁障碍的严重性被高估了吗?从相关结论看 , 答案是否定的 。 6.8%的抑郁障碍终身患病率 , 意味着每个人的周围都可能有人患病 。 但细想一下就会发现 , 我们身边的抑郁障碍患者 , 似乎“凤毛麟角” 。 家人、朋友、同事、同学患上抑郁症 , 往往被当成“稀奇事”和“倒霉事” 。 调查得出的数据与人们的一般印象并不同 , 这说明 , 抑郁障碍的严重性 , 恐怕处于被社会普遍低估的状态 。
对抑郁障碍和抑郁症 , 不少人的理解都是“望文生义” , 以为“抑郁障碍或抑郁症等于心情抑郁” 。 基于此 , 他们很可能低估抑郁障碍对个人健康的伤害 , 甚至把患者的痛苦当成“不够坚强”的表现 。 事实上 , 抑郁障碍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及高致残率的慢性精神疾病 。 卫健委发布的《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显示 , 抑郁障碍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 , 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和行为改变 , 部分患者存在自伤、自杀行为 , 甚至因此死亡 。 从专业定义上看 , 抑郁障碍无疑构成严重的健康风险 , 其危害远不止“心情抑郁”这么简单 。
与此同时 , 也有一些人对抑郁障碍的认识陷入另一个极端 。 在这部分人看来 , 既然抑郁障碍是一种病 , 那就只有医院诊断了才算 。 因此 , 那些心境低落、身心不适 , 怀疑自己患有抑郁障碍但未经确诊的人 , 是“矫情”“装病” 。
然而 , 正如研究调查显示的那样:当下 , 接受卫生服务机构治疗的抑郁障碍患者连一成都占不到 , 余下的九成多患者都是卫生服务未能覆盖到的“隐数” 。 这种现象的成因十分复杂 , 其中既有卫生服务机构诊疗手段不够先进、社会宣传不够到位的因素 , 也有患者本身对相关知识了解不足 , 或是出于社会偏见 , 不敢、不愿、不知道就诊等因素 。 贸然对那些存在抑郁表征的人品头论足 , 甚至口出恶言 , 既显得很不礼貌 , 也可能对真正的抑郁障碍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
【机构|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达6.8% 别低估了“情绪感冒”】面对身边的抑郁障碍患者 ,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解 。 在理解的基础上 , 才有可能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 而不至于“好心办坏事” 。 患者所面对的是一种疾病 , 很难只靠“乐观”“坚强”走出困境 , 我们要理解他们的痛苦与不安 , 而不是以自己的标准和主观感受妄加评断 。
我们也应更多关注那些“隐数”的存在 。 不管是身边的亲朋好友 , 还是自己 , 持续陷入“情绪感冒” , 有疑似抑郁的倾向 , 就要高度警惕 , 及时寻求专业的诊断和干预 。
杨鑫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