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
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文章图片
9月20日 , 周口市扶沟县大李庄乡冯老村村民正在收获玉米 。 黄金峰摄
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文章图片
农艺师在查看高粱长势 。 张志新摄
秋天 , 是收获的季节 。 9月中旬以来 , 玉米金黄 , 高粱深红 , 瓜果飘香 , 三川大地一派丰收景象 。 广袤的田野 , 用一年的好收成回馈了人们的辛劳付出;现代化机械作业 , 让农民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 , 种田越来越高效 。
粮稳天下安 。 今年 , 周口市秋作物种植面积1402.2万亩 , 其中秋粮种植面积962.5万亩 。 全市组织30多万台(套)农机投入“三秋”生产 , 推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 全力端牢粮食“饭碗” , 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 ,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实支撑 。
沈丘:玉米“好丰景”机收“一条龙”
本报讯(采访人员方化祎李昊通讯员谢辛凌)9月15日 , 沈丘县付井镇赵口村 , 现代化机收玉米的场景正在这里上演 。
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片大片的玉米随风摇摆 , 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 , 一排排玉米植株被农机收割 。 “这种大型玉米联合收获机 , 每台每天可收获玉米100亩左右 , 省时又省力 。 ”农机手赵会涛说 。
“俺今年种了300亩玉米 , 前段时间遇到高温天气和持续干旱 , 担心会对玉米丰收造成影响 , 幸好有农技师下田指导 , 给俺吃了‘定心丸’ 。 ”赵口村村民赵长江说 , 由于加强科学管理 , 自家玉米经受住了高温“烤”验 , 粗略估算 , 一亩地打1200多斤没问题 。
聊起机械收获玉米的好处 , 付井镇王寨村党支部书记王运启眉飞色舞 。 “玉米机械化收割 , 一次能完成玉米茎秆切割、摘穗、剥皮、集穗、秸秆粉碎等多项作业 , 秸秆打碎还田 , 既保护环境 , 又给土地增了肥 , 增加了村民的种植效益 。 ”
在沈丘县周营镇谢营村一处订单饲草玉米基地 , 收割机在田间不停作业 , 大片青色的玉米被收割 。
“这些都是青贮玉米 , 在含浆的时候就要收割 , 经粉碎后打包青贮做饲料 , 营养高、味道好 , 牲畜特别爱吃 。 ”谢营村种粮大户赵鹏飞介绍 , 在镇政府的牵线搭桥下 , 他成功对接了周口鑫源种业有限公司与安徽荃银高科种业合作全株玉米青贮裹包项目 。
“一亩地产青贮玉米、秸秆饲草等6000斤 , 收入约1200元 , 相当可观 。 ”赵鹏飞的脸上露出笑容 。
眼下 , 沈丘县77万亩玉米进入成熟收获期 , 在农业部门的组织下 , 860余台玉米联合收获机投入到“三秋”生产中 , 掀起“三秋”机械化生产热潮 , 玉米机收、小麦机播同步推进 , 实现了收割、深松、播种一条龙服务 , 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和“三秋”生产进度 。
“玉米机收‘一条龙’ , 尤其是秸秆粉碎还田能够改善土壤结构 , 增加土壤有机质 , 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 只要让农民朋友明白这些道理 , 谁都能变废为宝 , 田野里也不会再出现烟雾缭绕的情景了 。 ”沈丘县农业机械技术中心主任李涛说 。
项城:万亩红高粱奏响“丰收曲”
本报讯(采访人员方化祎李昊通讯员吴建成张志新)9月14日 , 迎着秋日阳光 , 登上项城市沙颍河南岸大堤 , 河道旁的红高粱一望无际 , 随风摇曳 , 颇为壮观 。 走近细瞧 , 红高粱长势喜人、颗粒饱满 , 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 。
一向以种植玉米、大豆为主的项城市 , 为何会出现成方连片的红高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