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与小山村的七年之约

本文转自:济南日报
他们与小山村的七年之约
文章图片
他们与小山村的七年之约
文章图片
他们与小山村的七年之约
文章图片
他们与小山村的七年之约
文章图片
他们与小山村的七年之约
文章图片
他们与小山村的七年之约
文章图片
下琴子村义诊现场 。 为病人诊断 。 扶老人排队做检查 。
先锋档案
每年此时 , 章丘区人民医院党员义诊队伍都会如约来到章丘区垛庄镇下琴子村 。 他们带着医疗设备、常用药品 , 为住在深山、出行不便的老人们送诊上门 , 让党的好政策真正惠及每家每户 。 医生与老人们的约定 , 多年来从未间断 。
秋意渐浓 , 章丘区垛庄镇下琴子村迎来一场细雨 。 卫生室门前 , 一支党员义诊队伍的到来 , 打破了清晨的寂静 。 他们早早地摆好桌椅 , 等待着村里的老人们 。
这支党员义诊队伍 , 就像一群候鸟 , 每年都会在此时如约而至 。
七年 , 从未间断 。
面对面讲政策让老人“敢看病”
位于偏远山区的下琴子村共有95户人家 。 随着青壮年外出务工 , 村中留守的居民以老年人居多 。 过去 , 因村卫生室医疗水平有限 , 去大医院路途遥远 , 一些老人对小病“能拖则拖” 。
这几年 , 章丘区人民医院先后为下琴子村投入资金11万元用于村级医疗设施提升 。 分两次对村卫生室进行修缮 , 增加心电图机、电针仪、雾化器、药品保温柜、急救车等必要医疗设备 , 免费为患病村民发放部分常规药品 。
“不少老年人不懂政策 , 看病怕花钱 。 ”章丘区人民医院办公室副主任李先俊曾经担任了4年的驻村第一书
记 。 他深知 , 提高村子的
医疗水平 , 仅仅增加硬件设施
还不够 , 得从老百姓心里改变这种“不敢看病”的旧观念 。
“老年人往往信息闭塞 , 特别是山里的老人 。 事实上 , 我们现在的医保政策报销完 , 真的花不了多少钱 。 尤其是现在的‘一站式报销’ , 根本不用担心跑手续 。 ”为了让党的好政策真正惠及这个偏远村 , 李先俊挨家挨户到患病老人家中走访 , 面对面为他们讲政策 。
“大娘 , 像你这个情况就麻溜儿地去住院吧 。 你是低保户又享受着扶贫政策 , 住院能报销90%呢 。 也就是说 , 如果花一万块钱 , 咱自己只掏一千!”
对脑血栓患者弭大娘说的这席话 , 李先俊同样对很多老人说过 。
送医下乡是长达7年的约定
2015年 , 章丘区人民医院党员义诊活动开始走进这个小山村 , 如今已经连续开展了7年 。
“大夫 , 我这血栓的毛病是不是又厉害了 , 最近擀个包子皮手也没以前灵便了 。 ”“最近吃的啥药?”“我也不知道叫啥 , 光记得盒子上画了个松树 。 ”
他们与小山村的七年之约】“我知道了 。 这样我给你换几种药 , 回去还是要注意清淡饮食 , 盐得少吃……”医生贴心地将药品名称写在单子上 , 并嘱咐患者按时吃药 。 现场 , 测血压、血糖 , 面对面问诊 , 开药……有着完整的诊疗流程 。
“如果只是走走形式的义诊 , 那只能算是水过地皮湿 , 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 ”现场一位党员大夫这样对济南日报采访人员说 。 尽管日常工作和各种学术研讨活动已经占满了每位科室主任的日常 , 但他们从没想过要间断这已经持续了7年的约定 。
“山里的老人走出去 , 不容易 。 ”“医生下乡总比病人奔波强 。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最大的作用 , 大家想了很多办法 。